我好“禿”啊


我好“禿”啊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禿頭已經不再是中年人或者程序員的特例了。

隨著互聯網的持續發展,我們也根據互聯網認識了眾多據說治療禿頭的案例。例如,戴假髮、塗髮際線、植髮之類的。可這不是長久之計,頭髮還是自己長出來的好。

據統計,中國大概有2億左右的人都有脫髮問題。然而,禿頭的原因各種各樣,我這裡想主要針對防溢性造成的脫髮。

我好“禿”啊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中國人中,平均每6箇中就有一個脫髮的人。由此可見,脫髮現象在我國已經成為了十分普遍的現象。

脫髮人群的數量正在不斷地增加,以每年至少15%的速度遞增。今天我們逐步從脫髮人群的特徵數據來分析我國的脫髮情況。 脫髮人群性別: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脫髮嚴重的人或謝頂禿頭的人基本為男性。但脫髮並不是男性的專利,女性也會有脫髮現象,但是比重較少。

在成年男性中,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脫髮。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有專門針對為什麼男性更容易脫髮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和分析。主要是因為雄脫的病發機制來源於雄激素,而雄激素是男性必不可少的分泌激素,所以男性本身體內就含有豐富的雄激素。 當睪酮被5α-還原酶的酶催化成DHT後,與雄激素受體的結合活性更可提高5倍以上,從而毛囊受到攻擊,導致大量脫髮。

我好“禿”啊

年齡分佈:一直以來脫髮和禿頭被大家認為是中年大叔的代表詞,但在現如今脫髮人群逐漸年輕化,越來越多的90後淪陷。90後作為這個時代的主力股,成功的脫了發、禿了頭。 據阿里平臺數據庫統計,購買生髮產品、防脫髮產品、護髮產品等一系列養護頭髮的東西,購買人群的年齡大多均是80後與90後。

我好“禿”啊


今年,最後一批90後也已經成年了,大多數的90後都已經完成學業步入社會了,那麼就業、成家、賺錢就成為了90後的新壓力。在這個社會加速發展的時代,不知不覺間這個社會就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如今的年輕人都喜歡吃喝玩樂、更是及其愛美。

在之前的社會形式下,脫髮人群大多都在25歲以上,而如今脫髮人群已經蔓延到20歲了。現在的90後和80後基本都在20-35歲之間,所以現在的脫髮人群年輕化的趨勢很明顯。

我好“禿”啊


好好的二十五、六歲,正是應該活成電視劇男主的時候。

結果還沒約到漂亮小姐姐,自己倒先禿了。

我好“禿”啊

窮,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還沒開始賺錢,已經長成了一副創業失敗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