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己家裡打的豆漿有點澀,早餐店裡的喝起來卻那麼順滑?

遊獵記


當你每次出去吃早飯喝店裡的豆漿時都會感覺比家裡的榨的豆漿好喝無數倍,一度好奇為什麼家裡打出來的豆漿不如外面的好喝?下面就來揭秘一下。

我的一個豆漿世家的朋友可以說一下。從我記事起家裡就一直做豆漿,可以說是遠近聞名,周圍鎮子上的人也會來買。說實話在家自己做的豆漿根本不能算作豆漿,漿是水字旁,是液體,豆漿機做出來的叫“糊”,是半固體物質。豆漿機磨豆和煮沸是在一起的,最主要的是,黃豆是帶殼磨得。

之前我在某陽上過班,老實講豆漿機,其實不是很好。給大家說說外面是怎麼做的:黃豆泡一晚上,取泡發的豆子於高壓鍋,加入較多的水,開始煮,上氣後關小火,聞到黃豆香味時關火。開蓋,倒掉豆皮和煮豆的水,只留下熟豆子。取泡發的豆子於高壓鍋,加入較多的水,開始煮,上氣後關小火,聞到黃豆香味時關火。開蓋,倒掉豆皮和煮豆的水,只留下熟豆子。大概是這樣。

曾經也一度好奇為什麼家裡打出來的豆漿不如外面買的好喝,自從在學校食堂的豆漿窗口兼職以後,就明白了老闆的窗臺上永遠用篩子晾著,兩大筐用高壓鍋煮好的豆子豆漿機,用的是過早攤子上隨處可見的塑料的那種,隨時磨出來隨時喝。

現在市面上的豆漿都基本分兩類,一種是現磨豆漿,一種是成品豆漿,第一種是黃豆提前弄熟,磨完後過濾之後就成豆漿了。這種豆漿主要是細膩,味道濃厚,放冷之後會有豆皮。這種豆漿一般早市買早餐的攤位都有售賣。第二種成品豆漿就是豆漿粉沖泡而成,都是一些小飯店水壺裝的,用來招待客人,只能當做解渴的水來喝,沒有現磨豆漿的香。

說實話,做豆漿是一門手藝、藝術,不是一臺機器能代替的,想一想深夜在一個街邊攤喝著熱氣騰騰的豆漿,一口微燙的豆漿,嚥下去穿過喉嚨直滑到肚子裡的感覺,在家用機器是做不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