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李雲英教授

與2020攜手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本該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中華大地上,蒙上了一層讓人談之色變的可怕面紗。鼻腔是人體唯一不閉合的器官,是肺的“空調”和“過濾器”,其作為人體與外界空氣接觸的第一道防線,往往直面致病微生物的威脅!那麼,疫情期間,我們該如何守住鼻部這道防線?


鼻子——顏值有擔當,內在有實力的守護者

我們的鼻子,在外可以配五官、增顏值,對內則具有呼吸和嗅覺功能。除此之外,鼻黏膜通過分泌一種清澈的黏液,用來維持鼻腔和鼻竇內部的溼度,吸附空氣中的灰塵、致病微生物及過敏原。還通過鼻的“黏液-纖毛系統”,對吸入的空氣起到加溫、保溼和過濾等而發揮其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挖鼻一時爽,暗藏危機你須知

一些人有經常挖鼻孔的習慣,一方面是為了保證鼻腔不被鼻痂堵塞,如近期的氣溫突降,一些人會通過開暖氣來應對,當空氣的溼度太低,或者早上和晚上的溼度差距很大的時候,鼻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就會隨著呼吸更容易地幹掉,形成鼻痂,俗稱「鼻屎」。

另一方面可能是鼻子本身不舒服。比如過敏性鼻炎發作。鼻炎發作時由於鼻腔搔癢,人們會總忍不住去撓鼻子外邊,撓著撓著就順便挖挖,以得到一時的快感。

國家衛健委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明確指出,除了飛沫傳播,新型冠狀病毒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播。這意味著如果有人觸摸了附著病毒的物體表面後,再去挖鼻,就有可能被感染。更何況,通過接觸傳播的不單單是新型冠狀病毒,很多其他病毒和細菌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傳播。


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想舒暢鼻腔又安全,聽聽專家的建議

李雲英教授認為鼻腔沖洗是一種簡單、安全、經濟、有效的方法。鼻腔沖洗雖然不能起到直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但能及時清潔鼻腔、清除鼻腔中的過敏原等有害物質,恢復鼻子的最佳防護狀態。

李雲英教授建議選擇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沖洗型或者噴霧型都可),根據季節和個人適應性的不同,可將溫度控制在28℃-33℃。不建議用清水進行鼻腔沖洗。因為清水與鼻腔黏膜分泌物的濃度不一樣,清水會滲入鼻黏膜細胞,讓鼻腔黏膜腫脹,進而破壞鼻腔黏膜。此外,單純使用清水沖洗鼻子時,鼻腔也會產生刺痛感或乾燥感。

作為日常保健,鼻腔沖洗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進行。比如暴露在汙染環境中,或與感冒的人密切接觸後,可以隨時進行鼻腔沖洗,按需使用。平日也可以每週2到3次即可。而鼻炎、鼻竇炎或鼻竇手術後等疾病的患者,建議每天洗鼻1-2次,分泌物多時可以適當增加次數。


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戴口罩,好處不僅是防飛沫

面對疫情,我們要做好自我防護工作,要注意個人衛生,外出不忘戴口罩。

戴上口罩能夠阻擋飛沫,可有效降低被病毒侵襲的幾率,同時,口罩將口鼻包裹住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呼出氣體中的水分不容易散失,間接地提高了局部的溼度,使得鼻腔不容易乾燥。另外,

對於鼻炎患者,戴口罩還能起到一定的鼻部保暖作用,當室內外溫差較大時,口罩內鼻部的溫度恆定,能減輕鼻癢、噴嚏等症狀的刺激,也有利於鼻腔防禦功能的正常發揮。

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穴位按摩,你動動手指頭就可以做的鼻部保健

平素有鼻炎的人們,如果病情穩定,除了按照之前醫生給予的方案控制鼻炎外,還可以以按摩穴位的方法來保健自己的鼻子。

中醫學認為:通過穴位按摩可以平衡陰陽,增強臟腑功能,改善局部氣血運行。根據李雲英教授的建議,人們平時可以按摩兩側鼻翼旁的迎香穴,採用食指按揉旋轉的辦法,每次按壓迎香穴3分鐘左右。通過刺激該穴位,能達到宣通鼻竅的效果,同時有利於改善鼻部局部血液循環。

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預防新冠肺炎,呵護好我們的鼻子,守住鼻部這道防線至關重要!

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李凱

醫學碩士,主治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變應性鼻炎研究組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切脈針灸委員會委員。

擅長: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鼻部疾病及慢性咽喉炎的中西醫診治。

應診:週四、週五全天,週一、週三及週六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耳鼻喉科門診);週三下午(廣東省中醫院下塘門診部)


病從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呵護我們的鼻子?鼻科專家如是說…

李雲英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幹祖望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耳鼻喉口腔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嗓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編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副主編。

曾獲“中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南粵巾幗好醫師”“南粵優秀教師”“首屆顏德馨優秀中醫藥人才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 “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6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對咽喉嗓音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

擅長:

鼻炎、聲嘶、咽喉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炎、耳鳴耳聾、眩暈、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見疑難病症的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