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奉:原享忠臣之譽,卻行流寇老路

提起劉備就不得不聯想起“仁義之君”這個詞,深受小說《三國演義》影響,劉皇叔在任何境況下都以仁為本。無論是剛登場的黃巾之亂,還是後面的攜民渡江,甚至到白帝城託孤時刻沒有忘記信任他民眾。當然在歷史上劉備也算是一位仁君,據《三國志 先主傳》記載

劉備擔任平原令期間劉備與普通百姓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完全沒有什麼架子。以至於當時準備刺殺劉備的刺客受到禮遇,不忍將其殺害並以實告之。不過不是任何人都能讓劉備如此寬容的,楊奉就是這樣一個人撞到劉備的槍口上。

楊奉:原享忠臣之譽,卻行流寇老路

“仁君”劉備也有憤怒的一面

流亡悍徒

楊奉,生字不詳,東漢末年將領。漢末群雄並起也造就無數英雄,諸如耳熟能詳關羽、張飛等人。但相較於他人,楊奉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匪患出身。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因無法忍受官吏剝削,走投無路的百姓在張角的號令下揭竿而起,史稱“黃巾之亂”。這事讓遠在洛陽的漢靈帝大為震驚,於是派遣各路大軍討伐黃巾亂軍。後雖平定戰亂,其餘部四處逃竄以圖再起,但靈帝卻不知悔改繼續做著他那太平美夢。終於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原黃巾餘部郭太在白波谷起兵(一說為郭大),史稱“白波軍”。僅僅不到數月這支叛軍就壯大到十萬餘人與南匈奴於夫羅聯合大亂幷州。而此時的大漢王朝可謂是打的火熱,外戚和宦官之間為了爭權早已無暇顧及這些亂軍,次年董卓入京就更加無暇他們。以至於讓叛軍挺近河東威脅洛陽,這也迫使剛剛大權在握的董太師抽出女婿牛輔去(董卓入京時所帶的西涼軍是極少的,故可以推斷是董卓迫不得已),結果是牛輔大敗而歸。正當董太師準備集中精力剿滅這群叛軍之時,關東諸聯軍不老實。就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起兵反董,這就是耳熟能詳的“十八路諸侯反董卓”(實際上並沒有十八路諸侯)。董太師陷入兩難的境地,前有關東聯軍步步緊逼,後有白波軍隨時隨地截斷退路,更不用說朝中看不慣自己人,乾脆當機立斷一把火燒了洛陽遷都長安以求自保,留下牛輔等親信屯守要道防止入侵關中。白波軍也達到空前絕後的鼎盛時期,根據《後漢書 獻帝紀》以及《三國志 武帝紀》記載白波軍一路打到東郡,但這卻讓白波軍成了眾矢之敵。朝廷派遣趙謙去鎮壓白波軍(

《後漢書 趙謙傳》記載:“轉為前將軍,遣擊白波賊,有功,封郫侯。”),曹操則是出兵東郡與白波黑山軍(黑山軍為另一支農民起義軍)交戰。不久其首領郭太去世對這支義軍來說是雪上加霜,不得以只能退出中原回幷州修整。與其他人不同的是楊奉卻選擇投奔李傕賬下讓自己成為正規軍,但卻讓楊奉陷入是非漩渦中。

楊奉:原享忠臣之譽,卻行流寇老路

雖說英雄不問出處,但在東漢末年出處卻是很有必要

護帝東歸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這一年註定是隕落和崛起的交界點,縱橫朝野五年之久的董太師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被部將呂布所誅。彼時曹操進軍兗州取得重要根據地從而開啟崛起之路。原以為盼來黎明的大漢王朝不曾想掉入一個無底洞之中,先是司徒王允巧除董太師,在那之後王司徒就開始居功自傲在對西涼軍問題上搖擺不定,讓西涼軍感到人人自危。最終李傕、郭汜等人採用賈詡妙計反攻長安誅殺王允等人。形成了李、郭、樊、張四人把持朝政的局面。後西涼軍發生內訌,樊稠因與馬騰、韓遂舊交之故引來李傕猜忌將其除去,郭、李二人互看對方不順眼大打出手。與輕取樊稠不同,與郭汜交戰讓李傕吃了個大虧,據《後漢書 董卓傳》記載李傕在交戰中耳朵被弓箭射穿。情況緊急就命剛剛來投的楊奉前來救援,化險為夷。這一戰不僅讓郭、李二人的矛盾公諸於世,也讓雙方手下都清楚他們幾斤幾兩。楊奉與宋果等人密謀除掉李傕以求平和(從當時情況來看這些人與李傕是積怨許久,比如宋果,他的老師是漢末名士郭太,深受老師的影響自己所到之地都推行教化看不慣李傕這種野蠻方式)。不料事情敗露就直接起兵反傕,不過李傕卻忙著跟郭汜交戰無暇顧及,這些人後來成了獻帝東歸的主要力量。這次反叛對李傕打擊是相當巨大,事後李傕只能拉攏賈詡為宣義將軍來幫助自己。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三月安西將軍楊定害怕李傕謀害自己,就打算和郭汜一起劫駕漢獻帝。李傕搶先一步將獻帝劫入營,郭汜則將百官扣留雙方劍拔弩張。後張濟出面協調雙方和解,答應天子前往他處(雙方打的熱鬧也顧不上天子和百官,張濟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希望天子到自己處),由張濟、郭汜、楊奉、董承等人護帝東歸。到十月,郭汜就不幹了想劫獻帝到自己的地盤郿縣命部將伍習夜燒學舍來個下馬威,幸得楊奉和楊定率軍擊退郭汜逃過一劫。這一劫不僅沒讓護衛軍團結開始互相猜忌,進至化陰縣時楊定就誣陷駐軍將軍段煨謀反,準備奪取化陰自立。這讓正愁師出無名的郭、李二人找到合適的藉口引兵前劫架天子,張濟因與楊、董不合乾脆跟著李、郭二人劫駕。《後漢書 董卓傳》記載:

“承、奉軍敗,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皆棄其婦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略無所遺。”漢獻帝則在護衛軍的保護下露宿在田野之中。在窮途末路之際,楊奉想起那幫河東郡老哥們,這無疑對漢獻帝以及百官來說是雪中送炭,或許在他們眼裡這些人就是“天兵天將”。於是就和董承商議一面與敵軍假裝議和,另一面則有楊奉以朝廷的名義前往招安。自郭太死後白波軍就處於群龍無首的局面,東郡慘敗讓他們元氣大傷剩下的這幫人也不知道何去何從,這次招安對他們來說就是撥雲見日。招安之後韓暹等合軍成數千騎兵前來支援,斬首數千以保獻帝東進。隨後河內太守張楊加入護軍,才讓局勢緩和。可以說天子東歸的道路上楊奉盡心盡力,數次救獻帝與危難中。但隨著各方勢力加入原本細微的矛盾也被無限的放大。

楊奉:原享忠臣之譽,卻行流寇老路

西涼軍也好,黃巾軍也罷甚至後面的袁紹軍也一樣,主心骨沒了就開始散架

窮途末路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歷盡千辛的漢獻帝終於回到嚮往已久的故都洛陽。不過早在入京之前不和諧的聲音就已浮現。董承、韓暹因西涼軍和白波軍的舊怨開始相互攻擊。不得以董承跑到張楊處以求自保,張楊則讓董承去修繕破亂不堪的宮殿。後獻帝入京,楊奉和張楊屯守洛陽,董承、韓暹守衛皇宮(這可能是張楊和楊奉之間的妥協的結果,當時四人雖有縫隙卻分為兩大陣營,這其中董承和張楊較為親近,楊、韓二人則因白波軍之故也有共同話題)。八月,因功封賞拜韓暹為大將軍、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等。其中張楊回到河內領地離開洛陽這塊是非之地,軍勢最大的楊奉則兵囤梁縣護衛洛陽。朝野上下則有韓、董兩人把持,但如此分配卻沒有平息幾方矛盾。韓暹因護駕之功開始飛揚跋扈,目中無人。這引起董承擔憂秘召兗州牧曹操入京勤王。這也正合曹操的意,早在韓、董內訌期間曹操就聽取謀士董昭的建議,認為楊奉是這四人中軍勢最大但缺少外援,董昭則以曹操的名義客客氣氣的向楊奉吹捧一頓表達合作的誠意。楊奉收信之後則相當高興,對手下說:“兗州的軍隊有兵有糧,國家應該依靠他們。”為表誠意上表朝廷推薦曹操為鎮東將軍,襲父爵。曹操入京之後則上表彈劾韓暹、張楊的過失,草莽出身的韓暹哪裡見過這麼大的世面,害怕董承報復單騎投奔遠在梁縣的楊奉。出人意料的是獻帝因其護駕有功赦免其罪,還讓人別提此事。這也讓曹操看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機會,以京城運糧不便希為由望天子魯陽縣。並派遣使者送上貴重之禮以麻痺楊奉,果不其然楊奉以為曹操信守承諾是個忠厚老實之人,就痛痛快快的答應了。但當曹操將天子移駕到自己的根據地許縣之後,這讓楊奉傻了眼了開始學起李、郭兩人的本行劫駕。草莽出身的楊奉怎是曹操的對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曹操打的落花流水,投奔剛剛稱帝的袁術,畢竟袁術這仲氏皇帝好歹也是一個皇帝自己則有可能成為開國元勳。袁術對這些人也是來者不拒(自己剛稱帝就有人來投袁術高興還來不及),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因韓胤送往許昌梟首之故,袁術起兵率軍數萬分七路進攻呂布。這其中就有楊奉等人,但楊奉卻未“建功立業”,相反倒戈呂布導致橋蕤被擒,損失慘重。只可惜楊奉聰明反被聰明誤,呂布也沒把他當回事只好繼續落草為寇于徐、揚之間擾亂百姓,弄得人心惶惶。這也讓劉備這位漢室後裔感到厭惡,也就在同年呂布害怕劉備壯大,起兵攻打劉備。命楊奉割取劉備領地的麥子以充軍資,最終作惡多端的楊奉被劉備所誘殺,成就了劉備仁義愛民的形象。

楊奉:原享忠臣之譽,卻行流寇老路

很難想象擁有徐晃的楊奉盡然敗的如此之快,另一點董承倒是學起何進又來了一次“董卓之亂”

“奉為人勇而寡慮”董昭認為楊奉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但就是這樣一位草寇出身莽夫在漢末天下大亂之際護送天子東歸一躍成為車騎將軍。而獻帝對於他的忠心可謂是感激不盡(這點從韓暹事後可以看出)。畢竟在當時天子落難之際,楊奉沒有像楊定、張濟那樣棄他不顧而是一心一意護衛回京這也是難得可貴。但最終這位原本可以成為忠臣的將領卻選擇了以草寇並亡於漢室後裔的劉備之手頗有諷刺之味。

如果用一次詞來概括有他名字的成語來形容,那就是陽奉陰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