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天使"們感受到了武漢人民的愛

廣西赴湖北抗疫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們

家鄉的親人們時刻牽掛著你

遠在異鄉的你們過得怎麼樣?

每天回到賓館的時候

可有人為你暖飯熱湯?

可有人為你理髮梳妝?

親人們想念你了

……

來自武漢人民的愛 讓我們從不孤單

廣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醫療隊落地武漢到達駐地酒店已是凌晨1點多,武漢市江漢區審批局和江漢區企業服務中心的保障組全體人員等候在駐地,準備了晚餐在保溫箱裡。初見武漢,空蕩溼冷,但隊員們的心理溫度已經爆表。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初見患者,他們都主動保持一米以外的距離,叮囑著:“離我遠一點,不然傳染給你就不好了。”醫療隊賀州市人民醫院的護師邱麗霞,在她的日記這樣寫道:凌晨給一位發熱的爺爺測體溫,我輕拍他的背告訴他要測體溫了,他點點頭便轉過臉去。小小的動作,卻重重地撥動了邱麗霞的心絃。

新冠肺炎患者會有呼吸困難的症狀,再戴上口罩,呼吸會更艱難,但在病區裡,患者們都會互相提醒要戴口罩。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區裡來回走,不願意回病房,不願意戴口罩,隊員們就一直陪著婆婆在走廊的過道上邊走邊聊天勸導,有一位大姐就走過來跟婆婆說:“我們在這裡要遵守紀律,戴好口罩,醫生護士從那麼大老遠的地方跑來幫助我們,我們也要保護好他們!”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聽得明白,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戴口罩、背過身、轉過頭,成了病房患者的標準動作。

劉海娟護士長記得第一天上夜班,有6個轉院患者,要為他們準備床鋪。床墊特別笨重,劉海娟和隊友一起,兩個女同志扛得很是吃力。有位奶奶主動跑過來對他們說:“孩子,慢點,先喘一下氣,歇一歇,不著急慢慢來,我們一起來。”

醫療隊物資組的組長何芳也碰到醫院的一名“特殊”志願者,負責醫院病區的清潔衛生,他告訴何芳:“我住醫院附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做點能做的事。我和女朋友一起報名來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還有來駐地幫隊員們剪頭髮的小哥哥,隊員們問他:“你怕不怕,我們可是接觸過患者的醫護人員,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呢。”小哥哥笑了笑,說:“不怕!你們在最危險的一線幫助我們,我們也只是盡一點綿薄之力而已。”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醫療隊駐地酒店離醫院不遠,但無論什麼時間,都有公交車、出租車司機接送我們上下班。每天下班回到酒店,飯菜都準備好了,用兩個大保溫箱裝著,一份份放得整整齊齊,不論隊員上什麼班,早上早起,早餐已經備好,不論多晚,飯都是溫著的。為了儘量照顧隊員的飲食習慣,每天有辣的不辣的,是看得見變著法地迎合著隊員們的口味。還貼心地準備了辣椒醬和榨菜。有一個地方,隊員們喜歡叫它“貼心自助小超市”,裡面為隊員們準備了各種水果、泡麵、零食、飲料,怕大家吃盒飯上火,還準備了涼茶、蜂蜜。細心的保障組同志挨個查閱隊員們的身份證號,早早地就計劃著為即將生日的隊員準備蛋糕。還有生活用品,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藥物、秋衣秋褲等等。只要隊員們有需要的,他們都想辦法滿足。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每天還有滿是愛和膠原蛋白的銀耳羹,深受女隊員的喜愛,還有煎蛋、滷蛋、蛋炒飯。有隊員胃疼,駐地酒店的大哥熬粥煮麵條,麵條裡還加兩個荷包蛋,每次碰到都關切地詢問“胃好點兒了嗎?”他說:“只要你想吃,我就煮。”有求必應,義不容辭。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他們身在異鄉

卻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武漢,是一座溫暖有情的城市

武漢,是一座英雄輩出的城市

封一座城,是他們的姿態

護一國人,是他們的願望

愛從來不孤單

武漢人民也在和全國人民一起

努力著竭盡全力地褪去這黑夜的鐵幕

早日還家

是武漢和全國人民共同的心願!


就喜歡看你們安心的樣子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這是從開往優撫醫院的公交車上傳出的歌聲,這是第五批赴湖北抗疫醫療隊護理團隊的歌聲,他們即將奔赴戰場,接收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

在收治的第一批46名患者中,大都是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最大年齡的有92歲。他們當中有患老年痴呆的,有腦梗偏癱的,有長期臥床的……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覃浩敏帶著奶奶一起工作。

入院當天,有一位老奶奶不肯進入病房,行動不便坐著輪椅,拉著覃浩敏護士長的衣角不肯放,問她什麼也不說,看著這位八十多歲的奶奶東張西望很害怕的樣子,覃浩敏意識到奶奶是對這陌生的病房環境和病友們感到不安和恐懼,覃浩敏就握著她的手,眼睛努力擠出奶奶能看得出的笑容,拍了拍奶奶的背說:“奶奶不怕,我們會一直在您身邊。”就這樣,覃浩敏無論到哪裡都帶著奶奶,她進護士站,就把奶奶推到護士站門口,她去查房,就推著奶奶一起去……就這樣,奶奶放鬆了很多,也可以自己在病房待一會,但還是時不時地會出來看看醫生護士們在不在,看到了,就放心也安心了。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許燕本在給患者發中藥。

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主管護師許燕本,在她的第一個夜班裡,一位老人尿溼了床單床墊,許燕本輕聲叫了奶奶並扶她起床,看到奶奶有點慌,並帶著羞愧的表情,許燕本連忙安慰:“沒關係,奶奶,我們換上乾淨的就好了。”幫奶奶穿上紙尿褲和褲子,換好了床單床墊,奶奶卻不肯睡,在病房走廊一直來回走,許燕本急忙關切地問:“您是哪裡不舒服嗎?是餓了嗎?”奶奶什麼也沒說,低著頭繼續走,許燕本猜想奶奶該是想家人了,於是她就默默地牽著奶奶的手陪著她在病房裡走,大約半小時後,奶奶朝許燕本笑笑主動回床睡覺了,看著奶奶安心睡覺的樣子,自己也安心了。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伍小靜寬解焦慮的老奶奶。

讓貴港市港北區人民醫院護師伍小靜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老奶奶,整日在病房內來回踱步、坐立不安,伍小靜覺察到了奶奶的焦慮,便上前詢問,奶奶滿臉愁容地問:“姑娘,為什麼會有這個病呀?我是不是不會好了……”一連串的問題真切地表達著奶奶的恐慌和焦慮,小靜握著奶奶的手,拍著她的背,用堅定的眼神和語氣告訴她:“不怕,有我們在呢,我們會一直陪在您身邊。請您配合我們的治療,安安心心的很快就可以出院見到家人了。”從那以後,每次忙完工作有點空隙,就去跟奶奶聊一聊,隨時幫助她解決遇到的困難,奶奶常說:“有你們真好,很安心!”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成永色在給奶奶餵飯。

來賓市人民醫院的護師成永色說:“看到這些爺爺奶奶,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百歲奶奶。他們隻身一人來到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我們,沒有親人陪伴,會感到不安,沒有安全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感同身受,成永色的護理治療特效藥方就是多陪伴多撫慰,“我會像家人一樣地照顧好你們!”成永色還記得有一次給一位奶奶餵飯,雖然奶奶言語說得不清晰,但相互握著的兩個手,讓她知道信任和安心在奶奶心裡穩穩地紮根了。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何娟握著奶奶的手。

第五批赴湖北抗疫醫療隊除了接管一個新冠肺炎的精神專科病區外,還負責協助其他精神專科病房開展診療護理工作。廣西桂東人民醫院的護士長何娟帶著陳靜梅護士長和盧菲菲主管護師來到10樓病區,對在院的48名患者進行逐一查房,其中有一名十多歲營養不良、插著胃管、骶尾部三度壓瘡的患者,由於病區內沒有壓瘡治療液體敷料,壓瘡久久未見好轉。何娟三人立刻不約而同地捐出了來武漢前從醫院帶來的壓瘡敷料,那本是他們用來防護因護目鏡口罩所致的壓瘡。那幾天三人一直惦記著那孩子的壓瘡情況,時不時地微信詢問病區護士長,終於在看到10樓病區護長髮來反饋說看到孩子的瘡面已經長出了部分新鮮肉芽,他們三人也安心了。

【戰“疫”醫線】愛從來不孤單

覃曉靈在評估收集患者資料。

醫療隊裡的醫生護士來自不同的醫院,優撫醫院所使用的系統與自己熟悉的都有所不同,為了能讓大家熟悉這裡的系統,柳州市工人醫院的覃曉靈護師潛心去研究HIS系統,每一項操作都拍成視頻教大家怎麼使用。有一天晚上,為了規範醫囑處理系統的流程,確保用藥安全,她和陳靜梅護士長整整討論了一個多小時,直到把各項流程穩妥確定下來才安心。覃曉靈除了負責與醫院對接信息系統外,還負責評估、收集病區裡每一位患者的信息,這一項工作她開展得很順利,她說:“患者們都很願意跟我傾訴,秘訣在於尊重、傾聽、接納和陪伴,看著他們由焦慮、緊張不安變得放鬆、安心,我也很安心。”愛是醫療隊員在病房裡的通用語言。


她們忘記了自己也是女兒、妻子和母親

在這裡,他們只有一個身份

——戰"疫"中的巾幗英雄!

他們的力量來自靈魂深處

團結起來比鋼鐵還堅韌

他們的愛散發著萬丈光芒

讓黑暗無處可藏

此愛翻山海,山海皆可平

請安心靜待山花爛漫

因為愛會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