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為何到現在都沒實施挖掘?主要是哪些原因限制?

涼城阿甘


秦始皇陵大家都很熟悉了,這裡我們在通過這些數字對秦始皇陵墓簡單認識下!

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的建設,動用72萬多勞工歷時39年,直到他去世的第二年才完工。(最大的建築胡夫金字塔才10多萬勞工建了10多年,可見其工程修建難度)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

秦皇陵的佔地面積差不多相當於80個故宮那麼大,是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墓!

對於這麼大的陵墓,世人並不知道內部是什麼樣子的,只能從司馬遷的史記中瞭解。

中國古代的陵墓大多數沒有避免被盜的命運,那秦始皇陵是否完好無損呢?

史記中有記載:

水經注也記載,意思用33萬人運財寶運了30多天都沒有運完。

確實項羽打敗秦軍,掠奪了阿房宮的財寶,然後一把火燒了宮殿,後還到秦始皇陵燒了地面建築,進行挖掘,現在考古也證明了秦始皇陵地面建築被燒燬了,但內部真的被盜了嗎?

2008年我國組織一次匯聚全世界100多位頂級考古專家大規模的行動,運用最先進的設備對秦始皇陵進行全面細緻的勘探了解。石牆都有5米多厚。

雖然有盜洞,但未進入地宮,裡面很乾燥而且檢測出大量水銀,可以肯定至今保存完好。歷經千年沒被破壞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這麼具有傳奇色彩的陵墓作為每個世人都想一睹他的風采,為什麼沒有挖掘呢?

為何不挖

1、出土的文物無法保護

文物埋在地點處於密閉環境,一旦出土接觸空氣就會瞬間氧化。這麼大的陵墓相當於17個足球場那麼大,需要一個密閉的空間進行考古,這在目前的技術很難辦到!

兵馬俑出土時是帶有絢麗的顏色的,但接觸空氣不久就變成了現在看到的樣子。但當時被村民挖掘了出來,國家為了保護只是保護的挖了部分建了博物館,目前估計還有8000多個埋在地下。剛出土時

現在

復原圖

這在中國考古史上慘痛的教訓很多。最慘痛的當屬郭沫若主動挖定陵,文物基本損壞。氣的周總理說:禁止挖帝王陵墓!

2、我國對皇帝陵的挖掘,因為已經被盜或人們活動已經破壞了,為了保護不得以進行挖掘,像保存完好的,在原則上是禁止挖掘的。

3、即使條件允許了,但挖掘這麼大的陵墓,不能採用機械,只能人力一點一點的挖。挖掘的時間難以想象,秦公一號大墓是中國考古挖掘最大的陵墓挖了十年,秦始皇陵是他的10000倍,以後的技術也得挖好幾百年,得幾代人!

內部構想圖

所以不管能不能挖,還是別挖了,讓他沉睡在那裡吧。不挖是最好的保護,也是對先人最好的尊重!何況他保存的那麼完整,不要因為我們的好奇心去破壞!


千古笑


對於這個問題,稍微知道一點,也是因為去秦陵兵馬俑遊玩的時候,聽導遊解釋的,我也在此獻獻醜。



秦始皇陵不挖掘的原因有這麼幾點:

1、陵墓當中汞含量非常高,陵墓地表就比周邊土地的汞含量高13倍,更不要說陵墓裡面用水銀做的河流了,所以開挖會非常危險,很容易讓考古工作人員中毒。

2、秦朝的生產工藝非常高超,有很多產品和工藝甚至是我們現代都不能企及的。比如說武器製作技術,壓在兵馬俑身下彎曲的古劍,在搬來兵馬俑時,古劍自動恢復筆直,並且古劍上的防腐技術,是80年代歐美髮明的鎳鉻合金技術。再根據《史記》中記載的陵墓中各種預防盜墓賊的機關,未必是我們現在技術能夠破解的,貿然開發,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假如開挖,現有的技術能否完好無損的保護好裡面的文物?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比如秦始皇陵兵馬俑,我們見到的只是一號坑和二號坑的兵馬俑,三號坑開挖後又回填了,四號坑探測到有兵馬俑都沒有開挖,就是因為現有的技術不能保護兵馬俑。我們看到的兵馬俑都是土灰色的,實際上剛出土時兵馬俑的身上都是有鮮豔的色彩的,因為氧化,所以變灰。



綜合以上所述,現在並不是開發秦始皇陵的最佳時機,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秦始皇陵會以他最好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晏海青


秦始皇的陵墓在其登基為帝的第二年就開始修建了,動用了萬人為其修建陵墓,而且耗用的時間長達三十年之久。

秦始皇陵墓修建在驪山,規模浩大,面積同樣大到讓人驚歎不已,甚至讓現代的我們都是為之動容、歎服。

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墓如今發掘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兵馬俑而已,就單單兵馬俑就讓人驚訝,設計的如此之真,彷彿跟真的士兵一樣。


探測。

目前,秦始皇陵墓只是探測而已,因為地下也太多的未知了,如今的探測也是知道了陵墓的大概位置,陵墓的大概規模甚至是秦始皇的一個擺放位置。

挖掘的話肯定可以。

要如果是野蠻發掘的話肯定早就開完了,只是野蠻發掘帶來的損失就會很大。

野蠻發掘的未知太多,而且裡面存在著很多的危險,所以,不發掘是等待發掘的時機成熟,估計是以目前的科學,暫時沒有辦法把地宮下面的一些文物保存的非常好。



地宮下面水銀如海,所以,發掘起來的話,估計存在威脅,這是一個原因。而且,裡面存在很多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挖掘技術不夠成熟,一旦挖掘的話,被損壞的可能很大,為了保護文物起見,在等待更加成熟的開挖時機。第三:一般開挖這麼大型的陵墓,一般也是需要領導上面部門的指示。


史界之說


答:沒有實施挖掘主要原因是:考古磚家們沒有十足把握保護好出土的文物,所以只能慢慢開發。

秦王嬴政還沒統一六國時就安排李斯設計建造。“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統一六國後更是大力開發,曾經最高峰時安排了80萬人修建陵園,普通時候也有72人在修建。它的總面積:56.25平方千米=562500平方米。想象一下我們住房是100平米,那就是5625套房子的大小。😱😱😱

秦始皇陵太大。其中擁有的陪葬品(文物)不可估量;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人們不敢輕舉妄動。

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東郊的一坐漢墓下發現一具女屍,歷盡2000多年這具女屍任然保存的完好被譽為“東方睡美人”可是後來由於技術保護等問題沒有解決,見到空氣後迅速變質。

在考古過程中我想這些問題不可避免,但對於秦始皇陵這麼重要的地方沒有人會輕易出手,我們希望能從秦始皇陵中發現我們歷史真像,可是我們更怕破壞它。

秦始皇陵太重要。劉邦時代開始大多的朝代都對秦始皇陵實施保護的政策,新中國建立之後也不例外。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3月,發現秦兵馬俑坑,它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1975年8月開始建立博物館。

1979年10月1日開放博物館。

1987年1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始皇陵錄取《世界遺產名錄》。

2007年,成為5A級旅遊景區。


秦始皇陵開發成本太高,無論是大鵬的搭建還是文物的保護都存在很大問題。

我們看電視劇中,盜墓可以讓人一夜暴富;可是考古卻是費錢的事。如果我們真的對秦始皇大量開發挖掘,那麼如何保護其中的文物一定是一大課題。先不說大量的兵馬俑如何處理,只說其中出土的其他文物如何安置就是一個大問題。

秦始皇陵博物館的建立從1975年開始直到1979年才建成開放就知道其中需要花費多少人工及費用了。

另外一方面,考古學家探測到秦始皇陵下有大量的水銀(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成為一大難題。也許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是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相對與保護的難度來說,似乎沒有必要挖掘。

挖掘其實不存在難度,保護才是最難的。好像馬王堆的夫人一樣,如何保護她成為考古界的重大課題。我們不是不考古,而是有節制的考古;我們開發了兵馬俑,我們建立了博物館這就夠了。

與其大量挖掘後費腦筋費錢來保護,不如讓他長埋地下讓後人慢慢開發慢慢保護;或許有一天我們準備好的時候,我們將徹底揭開這段歷史的神秘面紗。


蟻史為諫


秦始皇的陵墓,現今為什麼還是沒人挖掘?這個問題本身有值得商榷之處,“還是沒人”其意是之前一直沒有挖掘過,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其實,秦始皇的陵墓在它建成後曾多次被盜掘。

▲秦始皇陵封土堆

據《史記》記載,項羽進入關中後,除大肆毀壞秦都宮殿外,還組織了近30萬人大規模的挖掘秦始皇陵墓。陵墓地面的宏大建築被破壞殆盡,地宮也遭到了挖掘。

王莽新朝未年,赤眉軍盜掘了秦始皇陵墓,從中挖出了很多銅器,將之熔化後做了武器。

五代十國時期,後趙的石虎也對始皇帝陵墓進行了大肆盜掘。同時代的軍閥溫韜以籌軍餉的名義,也曾大規模地盜掘過秦始皇陵。

至唐朝末年,黃巢的軍隊進入關中後,據傳也對秦始皇陵墓有大規模的盜掘,便也有人表示質疑。

近代軍閥劉鎮華主政陝西期間,也對秦始皇的陵墓做過大規模的盜掘。

還有一些傳說,但靜篤覺得不足為信,此處就不再述說,感興趣的也可以自行搜索。

雖然歷代多有對秦始皇陵墓的盜掘發生,但較多朝代也對其採取了保護措施,這是秦始皇陵墓歷經兩千多年還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個原因。

▲秦始皇陵出土兵馬俑

漢高祖建立政權後,為了穩住天下人心,於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下令保護秦始皇陵,並派了20戶人家做為護陵人。自此後,歷朝歷代對秦始皇陵都多有保護。

從以上我們的介紹可以看到,兩千年來,秦始皇陵墓一直在經歷保護與盜掘。當然,帝王陵墓裡陪葬的鉅額財富一直以來都誘惑著一些貪婪者。那為什麼秦始皇陵墓能經歷多次盜掘,而主體依然被封印在地底無人打開呢?

一是秦始皇陵的地宮中有嚴密的防盜機關,司馬遷就在《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中設有暗弩,如果有盜賊進入陵墓,很容易觸動無處不在的機關,就會被強弩射死 。與暗弩配合的機關還有陷阱等等。盜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會掉入陷阱中摔死。

二是傳說秦陵地宮中有大量的水銀,以此來模擬江河湖海。水銀就是今天說的汞,這東西蒸發的氣體中是含有劇毒的,進入者就算不被防盜機關給弄死,也會汞中毒而死的。

近代的考古學家通過現代儀器的探測,發現秦陵地宮中確實有大量水銀的存在。

就憑以上兩點,就會嚇退很多的盜掘者,畢竟盜掘是想發財,誰都不想沒命啊。所以歷代的盜掘者都是在外圍打鬧,而不敢輕易進入地宮當中。

▲秦始皇陵模擬圖

可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秦陵地宮中的機關、水銀等應該都不足為懼了,那為什麼還是沒有發掘呢?

首先,在新中國建立後,國家文物局早有規定,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其次,雖然現代技術能打開陵墓,但文物的保護技術還不夠成熟,輕易挖掘會對文物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馬王堆漢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畢竟文物在地下埋藏千年,早就自行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生態系統。我們打開陵墓,必然會破壞這種平衡系統。所以考古學家們都認為,在找到很好的保護文物的辦法前,對秦陵地宮的挖掘都是不可取的。


摯守靜篤


秦始皇陵墓為什麼無人挖掘?

根據推測,秦始皇陵墓沒有挖掘的原因,主要應該是一旦挖掘,對陵墓內的文物無法做到完美保護,也就是技術上現在還達不到。

作為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並統一錢幣,修建萬里長城以抵禦外族入侵,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自然,秦始皇的陵墓也是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其中,不乏奇珍異寶,各種珍藏。

按照司馬遷《史記》所記載,秦始皇陵墓中,仿照當時中國的名山大川,河流湖泊,都做了仿製。並且裡面星空閃耀,有長明燈常年照耀。當代也有人使用現代探測儀器,證明確實秦始皇陵墓周邊水銀含量超出正常多倍,大概也證實了司馬遷的說法。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秦始皇的陪葬墓物品,其精美程度和藝術價值都是極品。兵馬俑在剛剛出土的時候,都是彩色陶俑。因無法完好保護,受空氣氧化等影響變為了現在的樣子。

所以說,從保護國家文物的角度,在技術保護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國家是不會對秦始皇陵墓挖掘的。


黑色暱子外套


發掘與保護,並不能劃等號。

對於皇陵,更是要慎之又慎,中國考古史上並不是沒有吃過這樣的大虧,定陵的發掘,就成為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揮之不去。

因此,經驗告訴人們,讓文物安心的呆在地下,才是最好的保護。

想當年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墓,那也是因為被盜墓賊打了一個直通墓室的巨大盜洞,才迫使有關部門下定了發掘的決心。

這叫做“搶救性發掘”。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而他的陵墓同樣是千古一陵,僅僅是一個兵馬俑,就已經被喻為“世界第七大奇蹟”,可想而知,如果整個秦始皇陵被揭開,該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震撼!

當然了,主動發掘皇陵,中國考古史上也有這樣的先例,1956年到1957年,考古工作者們就對定陵進行了主動發掘,結果是使許多文物來不及保護,萬曆皇帝的屍骨,也被人為損毀。

這就是經驗,也是教訓,而且是慘痛的,切實發生在中國考古人身上的,怎叫人不記憶猶新?

秦始皇陵中的文物,與定陵相比,只會多不會少,那些水銀做成的江河,夜明珠做成的穹頂,搜刮至六國的奇珍異寶。

如果沒有完善的文物保護技術,發掘就成了破壞,可以肯定的說,就現如今的科技而言,還沒有達到能夠完整保護秦陵文物的科技水平。

因此,現如今需要的是耐心。
只要將秦始皇陵好好的保護起來,不讓它被盜墓賊破壞,總有一天,能夠找到一個既能科學發掘,又能完整保護的方法。


Mr農村大姚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為何無人挖掘?背後的真相不簡單,中國上下五千年,湧現出無數的帝王,要說最偉大的皇帝,相信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答案。可不管怎麼爭論,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地位無可撼動。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首創皇帝制度,堪稱中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秦始皇生前豐功偉績,死後也要延續榮光。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動用了60萬人力,用了38年修建完成,秦始皇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光是看外面的規模就十分的大,更不要說裡面的奢華了。秦始皇陵墓中據說珍寶無數,琳琅滿目,價值連城。

秦始皇距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不論是考古學家還是平民百姓都希望看一看秦始皇陵的真容。秦始皇陵位於十三朝古都西安,目前已經挖掘出來出來秦始皇兵馬俑,據專家介紹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秦始皇陵被發現近百年時間,一直無人敢挖。其實在1965年的時候,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帶領著許多歷史學家,想對秦始皇陵進行考察研究,一切準備妥當,只等一聲令下,可是上面的領導卻拒絕了郭沫若的要求,並回了他七個字:以後禁挖帝王陵。郭沫若非常的失望,於是寫出"待到幽宮重啟日,延期翻案續新篇“這樣的詩句。

秦始皇陵墓為什麼無人敢挖掘?從古至今,中國人都特別信奉風水,不管是建房子,還是修墓,都要選一塊風水寶地。秦始皇的帝陵建在了中華龍脈之上,而且當時浩大的陵墓竣工之時,始皇帝志滿意得,並且說出了一段驚世駭俗之語,想以此來警示後世: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一旦破壞了龍脈,後果不堪設想。過去的人封建思想很嚴重,挖掘皇陵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死罪,沒有人會去冒這個險!

秦始皇墓中用人魚膏做成的蠟燭,永不熄滅地燃燒著,使地宮常年形同晝。為了防止盜墓賊進入,工匠在地宮內製作了神奇的機關暗弩,當盜墓賊一旦接近墓門,便暗箭齊發,將之射殺於墓外。而且墓中用大量的水銀和夜明珠做了星空和月亮,用現在的科學技術探測陵寢附近土壤的成分發現裡面的確有很多汞的成分。一旦開挖,存在極大風險。最不可思議的是,從航拍圖上看,中國就好似一條巨龍,並且,秦始皇陵墓的位置就在龍首的眼睛處。龍的眼睛何等重要,自然不能動了。

到了現在,科學技術也比以前發達了,考古學家為什麼不去挖掘陵墓呢?

多年來,在是否發掘秦始皇陵問題上爭論不斷,同意發掘的人列舉出諸多好處,但具體主張卻陷入了認識的誤區。

首先,文物局早就有明確規定——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這是必須堅定不移執行的既定政策。

其二,秦始皇帝陵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僅發現的陪葬坑就有180多個,這是一項艱鉅的長期的考古任務,每項考古科研成果都將增加對秦始皇陵的認知程度。

其三,秦始皇帝陵的保護與發掘是一項循序漸進的考古科學大工程,在對局部或外圍尚且認識不足,文物保護技術還不足以擔當的情況下,任何對地宮的念頭都是違背科學精神的。

就考古而言,任何一種對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對文物某種程度的破壞或損害。所以,進行的大多是搶救性發掘,比如因施工、被盜等人為因素或自然災害使文物遭到破壞,必須進行搶救性發掘以保護文物。因為文物在地下埋藏數百年、數千年,其內部已經形成了平衡狀態。一旦挖掘,這種平衡就被打破,就會造成對文物損害。不僅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即使別的地下遺存,只要條件允許,可以勘探、可以試掘,但除非必須,一般也不會主動發掘的。特別是對陵墓最關鍵的部位,比如墓室,迄今的考古收穫,還不足以解釋墓室的情景,它的基本形式、結構、佈局,連基本的解釋都無法形成體系。在文物保護技術還不足以擔當的情況下,任何挖掘地宮的“念頭”都是違背科學精神的,都是一廂情願的空想!


淮安軍子


說起皇帝的陵墓,在我國恐怕沒有哪座陵墓的知名度能跟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又稱驪山陵)相比了。這座陵墓距今已經2200多年,主墓室還從來沒有被挖開過,而關於它的種種傳說也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裡面到底埋藏了多少寶物?沒有誰知道。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佔地面積達56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佔地面積,可謂十分巨大。驪山是秦嶺北麓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約25千米,南北寬約7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秦始皇陵就位於驪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上。




李白有詩云“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這句話很好地體現了秦始皇陵建造的規模,《史記》記載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少府令章邯為總監工,陵墓修建時徵集了天下72萬人力,最多時接近80萬人,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人數的8倍,前前後後修建了近40年,建造時間也是胡夫金字塔的兩倍,從人力和修建時間上來看,工程量要相當於胡夫金字塔的16倍,可見這一工程有多麼巨大。


秦始皇陵中最神秘的就是皇陵的地宮了,我國現階段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當時認為規模宏大的地宮就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宮牆頂面甚至高出了當時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則直至現封土下33米,在這道土牆內側,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

《史記》還記載秦陵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物理探測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這也是秦始皇保護該陵墓的一個手段,因為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不但可以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還會讓貿然進入地宮者吸入毒氣死亡,因為汞是劇毒物質,也容易揮發成氣體,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可以使盜墓者望而卻步。此外考古人員還探測到裡面有石質墓室的存在。

而最新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規模相當於5個標準足球場,較淺處距離地面為26米左右,距秦代封土層則有37米。



如上的情況和數據也告訴我們,要想發掘秦始皇陵有多難。首先就是秦始皇陵的規模十分巨大,七八十萬人花費了40年的時間建造的一座陵墓,當然是不容易被打開的,而陵墓裡面到底有多少機關陷阱?也沒有人知道,但度量秦始皇的防人之心,這方面肯定是少不了的,還有就是秦始皇地宮中的汞毒氣,盜墓者就是再貪財,也不敢捨命進入,而秦始皇陵的地宮深度也讓人歎為觀止,向下挖掘30米深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古代的水井都沒有這麼深,所以從種種情況來看,想發掘秦始皇陵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那麼秦始皇陵就真的無法發掘嗎?當然也不是的,在現代工程機械和炸藥的威力之下,秦始皇陵就是再大再堅固,不出1月也能被挖個底朝天,這隻需一個大型拆遷隊就能辦到,但是不挖掘逝者之墓是人類的普世價值觀,更何況秦始皇又是千古一帝,他雖然也有些過錯,但是他建立了我國第1個封建制統一性國家,又統一了錢幣、文字、度量衡,書同文,車同歸,實行郡縣制,種種舉措為我國文化和政體的統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它本身就具有極大的紀念意義,而他遺留下來的東西也就都成了珍貴的文物,那麼埋葬著他的遺體的秦始皇陵當然也就成了不能隨意變動的文物單位。保護好這座陵墓也是對秦始皇、對歷史,對人類普世價值觀的一種尊重,因此秦始皇陵是不可以去挖掘的,我們當然不能只是為了想看一看秦始皇陵的真實樣子和裡面的珍寶而貿然就去挖掘它。


科普大世界


秦始皇陵之所以沒有繼續去挖掘和開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國家政策和當前技術原因。

國家政策:國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確規定,不主動去挖掘帝王陵墓,這是堅定不移的國家既定政策。不僅不能挖掘,即使是其他地下遺址,只要條件允許,可以勘探,可以挖掘,除非是搶救性的挖掘(例如盜墓、地址變化等等)。一般都不會主動去發掘。

另外秦始皇陵墓是個龐大的工程,目前發現的陪葬坑就有一百多個,這是個漫長的任務。秦始皇陵墓的保護和發掘是個循序漸進的考古科學大工程。

技術層面:不主張發掘的主要原因是現在文物保護技術不過關,不如放在地下進行保存。挖掘可能就是破壞。文物保護技術不成熟,有機物的保存難度最高,最難保護的絲綢、壁畫、漆器等等。至於青銅器可能會容易一些,但也會生鏽。而秦始皇陵中,很大可能有壁畫和漆器,如果技術達不到,發掘的後果只能是破壞。

總之,如果對秦皇陵墓的形式、結構、佈局等等還無法職校的情況下,在文物保護技術還未達到時,任何挖掘地宮的想法都是違背科學的,都是空想而已。

秦始皇陵是世界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陵墓之一,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奇蹟,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