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軍的機械化步兵師、裝甲擲彈兵師和裝甲師戰鬥力如何,各有什麼區別?

武器威嚴


1,戰鬥力很能打,單挑全滅當時同規模的世界任何軍隊。2,有什麼不同,你的提問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東方陽光007


由於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北非戰場上的失利,有數個裝甲師被全殲,於是在1943年春夏,德軍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裝甲部隊改編。“裝甲擲彈兵師”這一概念隨即被提出,6月23日,機械化步兵師正式被裝甲擲彈兵師取代了。但並不是所有機械化步兵師都直接改為了裝甲擲彈兵師,有的原來的機械化步兵師因為裝甲車輛的短缺就直接改為常規步兵師,有的在之前戰鬥中損失慘重的裝甲師也下降為裝甲擲彈兵師。



在1943年的這次大整編後,德軍一共有20個裝甲擲彈兵師,其中隸屬於國防軍的就2個,“統帥堂”和“大德意志”師,其餘的均屬黨衛軍。經過法國戰役後的第一次改編,常規的機械化步兵師的編制有2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下轄3個步兵營,黨衛軍所屬的機械化步兵師有9個營3個步兵團的編制。雖說裝甲擲彈兵師是由機械化步兵師改名而來,但是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編制不同。裝甲擲彈兵師的編制內除了繼承了由6個營組成的2個機械化步兵團外(此時稱為裝甲擲彈兵團),還配屬有一個坦克營,這是裝甲擲彈兵師的常規戰鬥力。



裝甲師的編制在1940年那次改編後沒什麼變化,下轄1個坦克團和2個裝甲擲彈兵團,1個坦克團下轄2個坦克營,1個裝甲擲彈兵團下轄2個營。這樣說來,裝甲師就是比裝甲擲彈兵師多1個坦克營,少2個裝甲擲彈兵營。當然,這種編制並不能代表了所有,由於國防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表現的很差勁,加上之後的黨衛軍在哈爾科夫戰役中的傑出表現,希特勒在部隊配屬方面是越來越傾向於黨衛軍。其中,隸屬於黨衛軍的LSSAH、“帝國”和“骷髏”師,再加上國防軍的“大德意志”師都是有2個裝甲擲彈兵團(各轄3個裝甲擲彈兵營)和1個坦克團(2個坦克營)的編制,同時還編有隻有國防軍軍屬獨立重坦克營才能裝備的虎Ⅰ型重坦克連。這樣下來,這4個裝甲擲彈兵師的戰鬥力要大大超過國防軍的裝甲師。


正常情況下,按戰鬥力排名的話,由強到弱應該是裝甲師、裝甲擲彈兵師和機械化步兵師。雖說裝甲師的編制在這次改革中沒有變化,但是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也使裝甲師的實力大增。在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時,裝甲師坦克團的第一營開始接收新型的黑豹坦克D型,這種71倍口徑75毫米炮的黑豹坦克性能全面超越蘇軍的T-34,但是困於產量的限制和新型車輛故障的無法解決,戰鬥力並沒有提高多少。坦克團的第2營開始用長身管的Ⅳ號坦克替換短身管的Ⅳ號坦克和Ⅲ號坦克,只存在極少數的捷克制38(t)坦克,從總體來看,一個裝甲師的戰鬥力還是要比之前的實力增加不少。


戰略論


籤於戰爭進行的階段不同與持久,兵力消耗過大、武器及技備裝備更新頻繁,戰區戰況不一樣,作戰部隊編制必定受到影響,難以準確表述,只能按貫例來講。

一般而言,一個滿員德軍裝甲師,包括一個裝甲團,兩個步兵團,一個自行火炮營,一個重型高炮營,一個履帶偵查營,一個工兵營,一個通訊營,一個運補營及後勤單位。後期主戰坦克有"虎"式、"豹"式"和"斐迪南"自行火炮,六管至十二管火箭炮。總兵力15,000至22,000人。主要仼務: 對敵方陣地進行強行突破,掩護步兵消滅敵人。主要戰術是: 大縱深迂迴、鉗形包圍、向心突破。

德滿員機械化(又稱裝甲)步兵師轄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裝甲營,一個高炮營、一個偵查營,一個摩化營,一個工兵營,一個運補營及後勤單位。總兵力約20,000人。

徳滿員裝甲擲彈兵師,在坦克與自行火炮的數量與口徑上,分別增加與擴大,在反坦克兵器上出現了火箭彈,又稱"鐵拳頭"。後期徳軍普遍在坦克與自行火炮上,裝備了威力巨大的八十八毫米火炮。它的特點是增加了大批裝甲力量,一線部隊乘坐裝甲運兵車,基本告別徒步,實現全機械化。主要仼務: 配合裝甲部突破,消除坦克障礙,保證坦克安全,繼而消滅敵人,佔領敵陣地。

裝甲部隊有兩大顧忌,天上怕空襲,地下怕觸雷。


楓丹白露211735932


二戰德軍初期並無機械化步兵師的編制,德軍高機動步兵部隊為摩托化步兵師。一般轄:兩個摩托化步兵團,一個摩托化炮兵團,自行反坦克營,摩托化偵查營及其它輔助部隊。與裝甲師一起作為德軍閃擊戰的核心地面力量,具有機動性高,執行各種作戰任務的適應性強,能夠快速進行進攻與防禦的轉換能力。同時由於其主要裝備卡車和少量半履帶車,較易於輸送的輕型火炮致使其攻堅能力較差。二戰後期德軍組建的一些所謂的機械化步兵師,實際只不過是將摩托化步兵師改了個名字而已,裝備編制上沒有太大的區別,有些部隊甚至是純粹的步兵師。

裝甲擲彈兵師也是二戰中後期德軍才出現的一種編制。是德軍統帥部為了激勵部隊士氣,沿用十九世紀普魯士陸軍傳統擲彈兵的名稱命名的部隊(在傳統歐洲軍隊擲彈兵是勇氣和無畏的象徵-代表人物法國🇫🇷元帥讓.拉納)。其主要的特徵是在原有摩托化步兵師的基礎上增加了半履帶車裝備的比例,編入了坦克團,反坦克分隊和自行火炮,強化了反坦克能力。裝甲擲彈兵師實際上同一般意義上的機械化步兵師更接近。德軍許多著名王牌部隊都曾經採用此編制(如骷髏師,帝國師,大日耳曼師,維京師等)同樣到了戰爭後期受到無法人員裝備補充的影響,許多冠以擲彈兵師的部隊實際上都是純步兵師。

裝甲師在整個二戰中一直是德國陸軍的核心力量,作為德軍進攻的矛頭和防禦的盾牌貫穿始終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其已裝甲兵為核心的多兵種合成編組的思想,對陸軍地面突擊力量編組模式的影響直到今天。早期德軍裝甲師採用師-旅-團-營四級編組模式轄有一個裝甲旅(轄兩個坦克團),一個摩托化步兵旅,一個炮兵團,一個摩托化偵查營及其它輔助部隊。戰爭中後期隨著德軍裝甲師的極速擴充和巨大的損耗,德軍裝甲師撤銷了旅一級編制改為轄一個坦克團,一到兩個摩托化步兵團及其他輔助部隊。


飛翔的豬蹄子


太長了,字符太多,走,去看下各位專業軍迷滴見解有何獨到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