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20%佔比目標 可再生能源確定6大技術方向

麥電網訊:藍天保衛戰的持續推進,加快了全國各地調整能源結構的步伐,即減少煤炭的使用量,增加清潔能源,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主導位置勢在必行。

  就拿可再生能源來說,從1949年開始,我國以沼氣、水力發電為主,到1990年,開始重視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工作,並開始出臺了相對應的政策和發展規劃,截止到目前,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的累計裝機規模均居世界首位。

  數據顯示,2019年6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5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3.54億千瓦,風電裝機1.93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8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1995萬千瓦。

  但是,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可知,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各類電源保持快速增長,而用電需求不夠平衡,消納市場容量不足。

  另外,在我國農村地區,無論是從自身條件和經濟性上來看,可再生能源都是一種可持續、低廉的能源。2018年中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大力推進貧困地區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很多地方發展可再生能源對中央財政補貼的依賴性較大。財政部印發《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補充通知》明確,“十三五”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中央財政補貼於2020年政策期滿後結束。

  這無疑為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增加了又一難題。解決消納和失去補貼兩大問題,可以從技術入手,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和應用效率,積極推動自主創新是現實發展的需要。

  據瞭解,我國已經連續第七年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一大投資國,2018 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幾乎佔世界的三分之一,達 912 億美元。同時,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上也投入了很多的金額,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和氫能結合的方面。

  2019年6月前後,科技部擬4.38億支持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放到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與海洋能、氫能、可再生能源耦合與系統集成技術6個技術方向,共38個重點研究任務。

  有數據顯示,科技部在國家科技計劃中優先部署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截至 “十二五”末期投入中央財政經費逾23億元,期間投入了中央財政資金7億元,合計30億元用來部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發。

  為什麼選擇氫能?專家表示,採用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製取氫氣,並同二氧化碳加氫甲烷化技術嫁接,不僅可以解決風能、太陽能不可控、不穩定、不連續的問題,而且可實現可再生能源循環發電。

  接下來,為了實現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目標,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研發等仍是重點。


衝刺20%佔比目標 可再生能源確定6大技術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