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過激光雷達的“真香定律”,新入局者大疆跨界發力自動駕駛

逃不過激光雷達的“真香定律”,新入局者大疆跨界發力自動駕駛

作者丨張男

各工作崗位將被AI取代的概率

選擇崗位,查看結果

製圖員和攝影師

87.9%

激光雷達的“真香定律”從巨頭入局開始顯形。

馬斯克的一句“只有傻瓜才用激光雷達”完全擋不住科技巨頭跨界“造雷達”的熱情。2019年底,華為、英特爾相繼宣佈開始研發激光雷達,引發業界關注。而CES 2020(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期間,無人機領域的明星公司DJI大疆創新推出激光雷達的消息,更使這一自動駕駛細分領域再次受到矚目。

1月7日,大疆內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覽沃科技)在CES 2020上發佈了Horizon(地平線)、Tele-15(遠程15)兩款激光雷達產品,專為L3/L4級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服務。消息顯示,Livox是一家專門從事激光雷達相關產品研發的公司,旨在通過提供高性價比的傳感器革新激光雷達行業,使其能更容易、經濟地集成到產品和應用中。

立志於突破激光雷達行業技術壁壘的Livox,以破局者身份加入這場戰役,引起圍觀。

正如其名,Horizon(地平線)和Tele-15(遠程15)分別負責近距離和遠距離的探測工作。

據Livox官網介紹,Horizon的探測距離為260米,水平視場角(HFOV)81.7°,可以覆蓋10米內的4條車道,搭載5個Horizon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360°的全區域探測,而該套裝成本僅為64線機械激光雷達的5%。

逃不过激光雷达的“真香定律”,新入局者大疆跨界发力自动驾驶

(LiDAR比較:行人在10米外)

Tele-15則專為遠距離探測而設計,可以探測500米外的物體,並能於0.1秒內在15°圓形視場範圍中完成99.8%的區域掃描工作,即便在高速行駛狀態下,這種高精且快速的探測特性也能使搭載了Tele-15的系統提前檢測到遠處物體,充當自動駕駛汽車的“千里眼”。根據Livox的描述,Tele-15的性能已經超過目前市面上銷售的128線機械激光雷達。

逃不过激光雷达的“真香定律”,新入局者大疆跨界发力自动驾驶

(497米外的遠程建築物的Tele-15點雲樣本)

除了兩款產品在性能方面的表現,其更勁爆的價格也引起了行業大批玩家的關注。零售方面,Horizon和Tele-15的售價分別為999美元(約6938元)、1499美元(約10410元);批發價則更低,

Horizon為800美元(約5556元),Tele-15為1200美元(約8334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對比行業其他玩家,Velodyne 16線激光雷達曾叫出8000美元(約5.6萬元)的高價,其64線激光雷達最高時更是以70萬元一臺的價格進行交易。即便目前被業界認為“性價比高”的國產激光雷達,16線產品也均超萬元。將激光雷達產品價格下探至萬元以下的企業,Livox或許是第一家。

另外,同樣引起行業玩家危機感的是,背靠大疆工廠的供應鏈體系和生產流程,Livox得以迅速實現量產。目前,其已在官網開放購買通道,Horizon於1月7日供貨,Tele-15則將在今年第二季度起提供給合作伙伴。

事實上,在2019年1月,Livox就曾針對測繪、安防、智慧城市等市場推出了Mid系列激光雷達(Mid-40和Mid-100),反射率為80%時,兩者的探測距離最高可達260米;反射率為20%和10%時,探測距離分別為130米和90米,距離精度2釐米,角度精度小於0.1°。該產品早已在大疆DJI商城中出售。

不同於市面上大多數激光雷達中應用的常規機械掃描方案,Livox選擇了非重複式掃描的技術道路,提高性能的同時增加量產可能性。

這種技術在視場(FOV)內的掃描軌跡不會產生重複,因而掃描的區域面積將隨時間增加而增大,實現近100% 的視場覆蓋率。

逃不过激光雷达的“真香定律”,新入局者大疆跨界发力自动驾驶

(Livox的非重複掃描圖案與傳統的機械線性掃描圖案)

此外,Livox的DL-Pack解決方案也加速了產品的量產進程。這種由Livox自主研發的多激光器和多雪崩光電二極管(APD)封裝技術,能夠替代激光器/接收器的人工對準過程,實現產品的大規模量產——此前,在激光雷達量產過程中,大部分廠商都選擇由熟練的技術人員手動對準激光器/接收器(<10 um精度),以在精準條件下完成生產。相比之下,Livox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Livox的激光雷達已在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等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並與AutoX、希迪智駕、高仙機器人等企業達成了合作。

一直以來,激光雷達行業痛點明顯,價格昂貴、探測距離短都是激光雷達難以規模量產商用的絆腳石。但隨著行業競爭格局形成,曾經昂貴的激光雷達價格正在進一步降低。用戶需求進一步釋放,新玩家入局。

“激光雷達行業的催化劑。”Livox曾經如此定位自己。如今,Livox正試圖改變行業現狀。

這也是其他激光雷達的廠商的目標——儘可能降低成本,以實現量產車的大規模搭載應用。本屆CES上,中國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發佈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在25°的垂直視場角擁有125線的掃描效果,單價1898美元(約1.3萬元)。另一家中國廠商鐳神智能發佈了三款MEMS固態激光雷達,在保持性能指標的情況下將價格下探至一千美元以下。將生意做到美國的禾賽科技則在CES上宣佈完成了由光速聯合德國博世集團領投的1.73億美元C輪融資。

2020開年的CES儼然成了中國激光雷達企業的新秀場。曾幾何時,美國大哥Velodyne憑藉“360°旋轉式激光雷達”的發明專利稱霸激光雷達領域。自動駕駛風口的到來、相關企業愈來愈旺盛的需求,更使得Velodyne迅速成長為炙手可熱的激光雷達企業,動輒數月的交付時間則讓激光雷達變得越來越珍貴。

今非昔比,國產激光雷達憑藉高性價比迅速崛起之外,華為、英特爾、大疆等諸多科技巨頭也宣佈入場,Velodyne的霸主地位早已受到各方威脅。當技術不再被國外巨頭獨家把持,關於激光雷達的戰爭遊戲也變得越來越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