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孫悟空的入門師傅菩提祖師明知道他日後會闖禍,還要教他法術?

假裝轉身


菩提老祖:其為大覺金仙,是西方始祖菩提,擁有厲害的道行,佛家之人常懷慈悲之心。環境如何更改,其本性依舊不變。他掌握著佛道兩派的精髓,同時他能夠不參與三界的紛爭,隨著本心自由自在的生活。菩提老祖可以與天同壽,暗地裡培訓戰鬥勝佛孫悟空,而如來卻不知道。可見其實力不容小覷,是道行極其深的修煉者。

菩提老祖本領如此之大,早已經洞悉佛法東進,玄奘取經,九九八十一難這些必將發生的未來之事。

在菩提老祖看來,正是悟空的戾氣,才使得妖精鬼怪結束了輪迴,有了新生。誰說死亡就是結束而不是新的開始了呢?天道好輪迴!





安溪茶農118


菩提老祖在想什麼?

先來看下“菩提祖師”這個名字,應該佛家大師,但是從他的衣著看卻是道家裝扮,所以可以說他是集合兩家之長的大師!按照他的道行和能力是完全可以預測到孫悟空日後的闖禍和日後的取經之路,但是依然選擇教他法術我想主要有幾個原因:

1.孫悟空天資聰慧,膽識過人,是可造之材!菩提祖師是個專業級別的老師,但是老師都有愛才之心,孫悟空的資質與他原有的徒弟來比不是一個級別,只一個三聲敲打就能悟出師傅的意圖,可見他的天賦不可多得,把自己最優秀,最強大的本領教授給他,在祖師看來是對自己衣缽的繼承,不然這等絕世本領無人科學實在可惜!!

2,平衡道家和佛家關係的考慮。孫悟空日後的闖禍以及皈依佛家我想祖師都是能看到的,但是出於對兩家關係的考慮,佛教需要一個本領強大的人物來保護取經人完成任務,這時剛好出現的孫悟空是完全符合他傳播佛教意識的工具!

3,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菩提祖師雖然是個隱士的高人,但是偶爾還是需要讓兩大家知道下自己的存在,但是自己無為而治的思想以及身份讓他沒有挑戰兩大家的理由!但是教出來個徒弟不一樣,這位徒弟大鬧天宮時候把佛家,道家所有都耍了一遍,雖然兩大家都不明說,但是應該都知道這個祖師級別人物的存在。祖師最後的囑咐對孫悟空來說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反話!



笑著回家去


菩提祖師,能教出孫悟空這種大鬧天宮本領的人卻不是高高在上的九重天的神仙,卻是凡間的一座深山隱士。


那麼菩提祖師這種通天法力的人為什麼不去高高在上的天上而是選擇隱世,有一種原因是菩提自身也看不慣天宮戒律,看不慣這世俗。所以他選擇教授孫悟空一身本事去與天鬥。菩提祖師精通三教諸子百家,法力無邊,卻只是在深山洞中隱匿授徒。他給孫悟空起的名字是佛家的稱呼習慣,和後來的悟能、悟淨剛好對應。他並沒有傳授孫悟空想要的長生不死的方法,卻在明知孫悟空會出去惹禍的情況下,用三年教會了孫悟空十八般武藝和七十二變以及筋斗雲,這些都是些打鬥逃生的本領。他不讓孫悟空出師門後再提起他,否則就讓孫悟空萬劫不復。自從孫悟空從斜月三星洞出走以後,菩提祖師再沒有出現過。


就在菩提祖師遇到孫悟空那天起,一切都在他的預謀之類。孫悟空似乎就成了一顆棋子。讓菩提祖師借孫悟空之手給了天庭一個威脅。


神仙也瘋狂


以神話解讀西遊

先看看猴哥犯了什麼罪,或者說出師的經歷:鬧地府,九幽十類盡除名;偷蟠桃,毀瑤池盛會,吃仙丹;大鬧天宮,被如來鎮壓。

照理說,犯了這麼重的罪,還沒死?實在是不合適。

但是換個說法,菩提祖師傳道不授業,給猴哥力量卻不束縛他心性。說他不盡心,可是猴哥要得他都教了。



地府毀了生死簿,且不說猴哥當時已然成仙,不歸地府管束。九幽十類盡除名的猴子猴孫還不是被二郎神該殺就殺,說到底,毀生死簿也就是猴哥你要怎樣,我先兜著,你走了之後是不是這樣可就兩說了。



毀龍宮還只是小事,偷蟠桃,吃仙丹,鬧天宮,哪一樣都是重罪,真要問罪,就算殺不死,永世封印是免不了的。

說白了,就是演戲

演員是諸多大能,包括聖人老君,西天如來,玉皇大帝,瑤池金母。

為什麼要陪猴哥演戲?

星空之前也有提到過

孫悟空天生地養,不入十類,本身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顆彩石。孫悟空出生就有補天功德的遺澤,就是時代的主角,也是佛門傳教的時機。人道昌盛,有助於人道的事情,天道自然會降下功德。



為此眾多大能才開始培養猴哥,陪猴哥演戲:

給猴哥力量的菩提道人;

給猴哥如意金箍棒的龍族;

給猴哥吃蟠桃的王母和玉帝;

給猴哥吃丹藥的老君,八卦爐裡幫猴哥把一身藥勁煉化,還煉出了火眼金睛。

幫助猴哥就是幫助自己,給了猴哥好處,當取經歸來萬民得受教化,天地降下功德的時候自然就能分到一份。

然後被壓五指山。



然後則是西天取經

眼看著猴哥的猴生被人操控,但每一步卻是猴哥自己踏出去的。不說猴哥,那個世界中誰不是必須按著既定的路向前走著。

大概這是不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另一種解釋呢?


凝望星空的倒影


《西遊記》寫的是神怪世界,包羅的卻是人間萬象:玉皇大帝的昏憒狹隘、地府龍宮的恃強凌弱,甚或各路大神的巧取豪奪和仙界、佛界的諸多陰暗面,無不是人間黑暗和腐朽的寫照。但是,面對這樣的世道,單憑一己之力是無法改變的。於是,須菩提祖師應運而生,他的高卓、脫俗、不受世之羈絆、不染世之汙垢,反映出了同處“濁世”的作者吳承恩的理想和寄託。較之《西遊記》中其他神佛仙聖,須菩提祖師表現出三個鮮明特色:其一,他法力高超神通廣大,凸現在一個“博”字,突出在兼容幷包上。他開講大道能夠“說一回道,講一回禪”(第二回),他可以傳授孫悟空“道”字門中三百六十旁門的神通,並能使孫悟空“皆成正果”(第二回)。須菩提祖師兼容三教九流的神通,是《西遊記》中其他神仙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其二,較之其他神仙,須菩提祖師不給人以隔膜感,他是隱居在人間的“上仙”,與其他神仙並無來往,與他交往的不乏樵夫野老,如曾指引過孫悟空的那位樵夫,就蒙他傳授過一曲《滿庭芳》,用以時常念念散心解悶(第一回)。他座下弟子“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第一回)。其中絕大多數是俗子凡夫。須菩提祖師雖然法力通天,卻並不高不可攀觸不能及,他更像隱藏在人間的高士、聖人,這是他和其他神仙最大的不同。其三,須菩提祖師表現出了幾分“刑天之志”,至少是在心裡早已認同了這份“不平”。須菩提祖師對孫悟空的前因後果瞭如指掌,知道傳授給他神通,他學藝有成後“這一去,定不良”(第二回),但卻沒有將其拒之門外。假如須菩提祖師顧忌天庭地府的威儀、將仙界的金科玉律奉為不可侵犯的神聖意志,他為什麼要故意培養逆反力量呢?雖然他也曾告誡孫悟空不要講出他來,但其骨子裡未曾不會因有這樣的徒弟而欣慰、不會為孫悟空的那番作為而振奮。從本質上歸類,和他的徒弟孫悟空一樣,須菩提祖師也屬仙界的一個“另類”、“異數”,只是不像孫悟空那樣張揚義無反顧罷了,這樣的形象氣質,絕似人間的高士、大隱。在作者吳承恩筆下,須菩提祖師是人間隱士的化身,在他身上,寄寓了作者吳承恩對高士、大隱由衷的敬佩和神往,也流露出他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懣。


凝超


在古代,道教都是正統,而孫猴子是妖,為啥道教三清之一的菩提祖師要教一個妖法術呢?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萬物皆有緣,既然註定的緣分,是擺脫不掉的,再說了,將來這靈猴是要陪唐僧取經的。

再者說,那猴子本是靈石所化,卻悟性很高,遠涉千山萬水不辭辛苦來到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為師。在其門下打雜七年,習得大品天仙訣,七十二變化,筋斗雲等法術,圓滿實現了自己長生不老的夢想。孫悟空生性頑劣,必然會闖禍。



而就在此時,菩提祖師把孫悟空逐出師門,不許他再回來,能不許對別人說出師承,否則就打入九幽之地,永世不得翻身。


菩提祖師預知未來的水平,如來佛祖也不能及,恐怕只有三清,地仙之祖,玉皇大帝能無他一拼。菩提教給孫悟空的這幾種法術,足以應付在取經途中遇到的困難了。


悟坑長老


我覺得不該侷限於闖禍,雖說前期惹了不少禍端,但是縱觀整個故事進程,這一切彷彿就是安排好的鋪墊。歷經磨難,只為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汴京不太熱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闡述一下我對《西遊記》這部書的理解。首先,我認為西遊記它是一部以孫悟空為主的修心小說,孫悟空自打從石頭蹦出開始,便進行各種各樣式的修心之旅,一章一回難以看出端倪,我們從大的角度來看,便見分曉:鬧天宮時的孫悟空與取經完成時的孫悟空有何不同?前期的孫悟空是天真懵懂的,宛如一個孩子;後期的孫悟空歷經世事的磨鍊,早已諳熟人世間的規則,已經成了大人。而你所說的菩提祖師為何要傳授孫悟空法力,那是因為孫悟空得有進行這場修心之旅的資本!


西遊故事多



西風夢筆


所謂福禍相依,禍在福之內,不在福之對。對於聖人來說,福禍沒有什麼區別,菩提祖師早已看破天機,一切盡在掌握中,即使孫悟空惹禍,他也能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