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分了快慢班,優秀教師教重點班,普通教師教普通班,對此你怎麼看?

一師者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和班主任,我說說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們這裡也是分重點班,普通班。很多家長在新高一開學之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重點班,不希望孩子進入普通班。這個想法可以理解。


對於家長來說,心理上覺得重點班更好一些,學生抓的更嚴一點,這對學生有好處,畢竟高考的壓力在學生的頭頂上。


我們分重點班,普通班是根據學生的入校成績,也就是中招成績來確定班級的劃分,雖然家長的願望都是美好的,但是一開學,班級都已經分配好,學生的調班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學校也考慮到,有些學生進入高中後奮發圖強,認真踏實,成績有提高的情況,所以我們在高一第一學期結束後,會有一個小範圍的班級調整,也就是把普通班的優生調入到重點班中,但是這些需要經過學生本人的同意。

為什麼會這樣做?

因為,我們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即使成績在普通班中優異,有進入重點班的機會,但是他依舊會選擇待在普通班中,不願去重點班。


這種情況,每個學年都有2-3個。


也許你覺得不理解,其實這些學生的想法也是對的。因為在她們自己看來,去了重點班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要適應新老師,接受新老師的教課模式,同時還要和新的同學去了解和相處,這些都需要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時間和精力他完全可以不用付出,在原來的班級,循序漸進的學習,鑽研,不用耗費過多的額外精力去適應。


或者說他們認為原來班級的模式他很適應

說到這裡,我們就知道,分重點班和普通班的本質是把同一基礎的學生放在一起,這樣老師在備課以及教學的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學生也能跟得上,聽得懂。


如果學生的基礎各不相同,那麼必然就會出現,老師在講某個基礎性知識點時,就會出現基礎好的學生不需要老師再次細講,而基礎薄弱的學生確不知老師所提到的知識點是什麼。


往往這個時候,大多數老師會折中,把這個基礎性的知識點過了一遍,而這個回顧,對於優生是多餘,對於基礎薄弱生是不夠詳細,全面。


所以,對於整個班級的學生來說都是不足的,老師們也是為備課犯愁。

寫在最後的話:

17年,我有幸去上海有名的七寶中學研學,那裡的教務主任在給我們分享教學經驗時,就自豪說,我們的考試試卷都是老師們自己出題,我們不買外面的試卷。很多學校也想用我們老師自己出的試卷,我們也會分享出去。


為什麼?

我們不怕其他學校用了我們試卷,最後成績考得比我們好嗎?


不怕,因為試卷是我們自己出的,是最適合我們自己的學生,我們老師最知道我們的學生那個知識點沒有掌握住,哪個需要多次掌握的。


所以我們不怕,我們的成績依舊是很出色。


由此你看,重點班,普通班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個班級,哪個教學進度更適合自己的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趙老師,是一名高中英語教師,鑽研英語和教學管理,請關注我,我會一直持續提供有價值的英語和教學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