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人工智能來減肥,到底行不行?

靠人工智能來減肥,到底行不行?

▲Switch《健身環大冒險》

你今天燃燒卡路里了嗎?近年來,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常習慣的改變,肥胖漸漸成為了令無數人困擾的難題。再加上近期疫情期間,我們每天都在家裡“躺屍”,為了實現減肥的目標,人們曾使出十八般武藝,近期小黑聽說人工智能可減肥,那麼AI真的能幫助我們減肥嗎?

其實不少科技公司和研究人員早就開始嘗試通過人工智能,來幫我們燃燒卡路里了。

AI 探尋肥胖人群區域

生活環境可能也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之一。

靠人工智能來減肥,到底行不行?

▲ 洛杉磯高肥胖率地區(左)與低肥胖率地區(右)的谷歌衛星圖片

華盛頓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無需關注當地居民,就可以估算美國城市肥胖水平的方法。他們訓練了一種人工智能算法,利用谷歌的衛星和街景圖像,通過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找出城市基礎設施與肥胖水平之間的關係。這種算法使用了4個城市超過150000個衛星圖像以及包括雜貨店和寵物店等在內的96個類別的興趣點進行訓練,然後將其與每個城市報告的肥胖率相關聯。

研究人員的結果顯示肥胖會受到遺產、飲食、身體活動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評估一個地區的肥胖率可能有助於城市規劃者開發更多綠色地區,來幫助人們保持更多的身體活動。

AI 幫你“管住嘴”

控制飲食是減肥成功的關鍵一步,也是最難攻克的“堡壘”。攻克的第一步是,你首先需要知道自己一天到底攝入了多少熱量。

雀巢、 Poundaweek 等公司都利用大數據與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貼合廣大胖友們的情況,分析飲食熱量、營養,並推薦合理飲食計劃,從而幫助他們“管住嘴”。

靠人工智能來減肥,到底行不行?

▲ 拍攝食物照片

目前已經有很多飲食 AI 應用的嘗試。比如用戶拍攝食物的照片上傳至平臺,通過機器學習模型,就能分析出食物中的卡路里和營養,再結合用戶的生活習慣、年齡性別等因素,給出更合理的飲食建議,避免過多熱量的攝入。

AI 幫你“邁開腿”

健身教練不能時刻陪伴你,但是人工智能可以。現在能夠監控大家的硬件和軟件都不在少數,其中有一些產品就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法,提醒用戶養成健康的鍛鍊習慣。

通過可穿戴設備,可以記錄我們的活動數據,從而結合用戶的個人習慣並對數據的分析,定製出一套可實行的智能方案,打造出個性化的健身教練。

以 Apple Watch 為例,當你宅家久坐後,它會通過花式提醒,讓你稍微活動一下筋骨,雖說達不到減肥的目的,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你更健康。

靠人工智能來減肥,到底行不行?

▲ Apple Watch的提醒

而Apple Watch上的體能訓練APP中,有包括步行、划船機、瑜伽、游泳等好幾十種運動模式,當然也有室內健身監控。戴著它運動,就能自動記錄自己的運動數據,包括距離測算、配速和卡路里消耗等,當然還有心率。

谷歌正在開發的 Google Coach(可穿戴式健康健身助理)則更為強大,如果說Apple Watch是半個“健身教練”的話,Google Coach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健身教練,無時無刻指導你進行健康的生活。

Google Coach 不僅可以通過分析用戶的健身和生理數據,推薦合適的健身方式、追蹤用戶的健身進度。如果用戶錯過Google Coach提供的健身計劃,它還會為用戶提供替代的解決方案來進行彌補。Google Coach的服務還包括根據用戶的身體素質推薦合適的營養配餐。另外,Google Coach 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日常的健康提示,比如需要飲用多少水,什麼時候吃藥,或者應該走多少步等等。

AI 只能幫你到這裡

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的結合,還能創造更好的鍛鍊環境,激勵你快速進入運動狀態。比如說科技健身品牌Fiture採用硬件+ AI技術+內容+服務的方式,其中一款產品通過一件穿衣鏡的設備,就可以把家裡變成一間運動工作室,AI智能私教可以提供實時專業指導。

靠人工智能來減肥,到底行不行?

▲ FITURE Slim

儘管 AI 很強大,但它不可能越過人們的意志來控制我們的行為。所以在減肥這件事情上,它還是隻能起到輔助的作用,為我們提供運動和生活上的指導,通過透明、實時的監控和提醒,讓我們能隨時掌控自己的運動能力和身體情況。

要想擁有完美的身材,還是要靠自己的行動才行。你嘗試過哪些人工智能軟硬件,幫助自己減肥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