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叛:司馬懿兵不血刃,司馬師獲勝卻喪命,看司馬昭如何?

話說諸葛誕對司馬昭掌握大權心懷危懼,而且在賈充試探時,公開表明態度,自己是忠心支持曹魏朝廷的。賈充回到洛陽告訴了司馬昭,倆人一商量決定以朝廷的名義徵召諸葛誕入朝,表面上是升諸葛誕為司空,其實是要控制住他,並削掉他的兵權。諸葛誕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司馬昭的目的所在,因此被逼無奈,不想任由司馬昭控制宰割,於是毅然打起勤王的旗號起兵反叛。


司馬昭見諸葛誕打起的旗號是勤王,索性就上表要求小皇帝曹髦率軍親征。於是,在這年(甘露二年(257年))七月,司馬昭帶領少帝曹髦和郭太后一起,徵發青州、徐州、荊州和豫州四州兵馬,並且從關中調動部分軍隊,幾路大軍共同在淮北會師,完全是要靠兵多碾壓的架勢。大軍行軍到了項城,司馬昭不再讓小皇帝曹髦繼續前進了,就把大本營設在了項城,然後讓廷尉何楨持符節出使淮南,去勸降叛軍將士,申明朝廷逆誅賞順的政策,以瓦解諸葛誕的軍心。


然後,司馬昭把曹髦留在項城,自己率大軍進軍到丘頭。同時派王基與安東將軍陳騫領兵圍困壽春。而這時諸葛誕到吳國請求的救兵也趕到了。吳國派魏國降將文欽以及唐諮、全端、全懌等三萬多人率先前來支援諸葛誕。


面對吳國的援軍,魏國的諸將率軍迎擊,但是卻不能抵禦。將軍李廣臨敵畏縮不前,泰山太守常時則是聲稱有病在身不肯出兵。於是,趁王基的包圍圈尚未完成合圍的時候,吳國將領領兵進入了壽春城。司馬昭大怒,將李廣和常時二將斬首示眾。

淮南三叛:司馬懿兵不血刃,司馬師獲勝卻喪命,看司馬昭如何?


這時,吳將孫綝作為後援,率軍救援壽春,進抵鑊裡,吳將朱異也從夏口趕來,孫綝任命他為前部督,與丁奉等統領甲兵五萬解壽春之圍。


到了八月,吳將朱異想以奇兵突破魏軍的防線,於是率軍萬餘人,將輜重留在了駐地都陸,軍隊輕裝急行軍到黎漿。魏軍的監軍石苞和兗州刺史州泰組織起來頑強的抵抗,抵禦朱異軍,朱異見奇襲不能奏效,便引軍撤退。然而就在這時,泰山新任太守胡烈趁機以其人之道還置其人之身,用奇兵襲擊都陸,結果燒燬了朱異的糧草輜重,石苞、州泰也趁機出擊,進攻朱異,大破其軍。


朱異的戰敗意味著東吳在外圍的援軍徹底崩潰,吳軍總指揮孫綝聞訊又再派兵三萬,命令朱異與魏軍死戰,但是朱異不肯。孫綝大怒,要求朱異前往相見。此時,跟隨朱異軍中征戰的柴桑督、奮威將軍陸抗(陸遜的二兒子)擔心孫綝會對朱異不利,阻止他去見孫綝,朱異說道:“子通(孫綝的字)是自家人,不要懷疑。”於是堅持前往。結果朱異到了指揮部大大方方的坐在座位上,孫綝見到此景,馬上招呼力士將其從座位上抓起來,於九月初一在鑊裡處斬了朱異。可惜朱異在吳國已經官任大都督,因一次戰敗,但是違抗軍令,被戰前總指揮孫綝砍了腦袋。


砍了朱異腦袋的孫綝雖然出了氣,但是於事無補,對戰局一點有力的影響都沒有,無奈之下只好選擇撤軍返回吳國建業。


朱異被殺之後,司馬昭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朱異的援軍沒能到達壽春,不是他自己的罪過,而吳人卻因此殺了他,只不過是向據守壽春的諸葛誕表明態度,堅定他的意志,使他還繼續指望救兵能到來。如果不這樣,諸葛誕就會拼命突圍,以求速戰速決。或者認為我大軍不能持久,他們就會節省糧食,堅持下去,等待其他變故發生。預料吳賊的出路,不會超出以上三種選擇。如今我們應當採取多種行動,擾亂他們的視聽,防備他們竄逃,這是取勝之計。”因而下令軍隊完成包圍圈,遣送一些老弱殘兵到淮北就地取食,前線士兵每人只發給三升大豆。以此矇蔽壽春守軍,讓他們以為魏軍糧草不濟。


文欽偵察到這種情況,果然十分高興。司馬昭更讓士兵裝作飢餓瘦弱的樣子給淮南軍看,又放出很多間諜到淮南軍,散佈流言說吳國救兵就要到了。諸葛誕等人信以為真,就讓士兵放寬標準,盡情吃喝,城中糧食很快短缺起來。


完成合圍後,魏將石苞和王基都請求攻城,司馬昭說:“諸葛誕圖謀叛逆,並非一朝一夕,屯聚糧食,完善城池守備,自認為足以佔據淮南。文欽與諸葛誕同惡相濟,必不會隨便突圍出走。現在如果緊急攻城,必然損傷我方兵力。如果外面援軍突然到來,內外受敵,那是很危險的做法。如今三個叛賊同在一個孤城之中,天意或許會讓他們同時滅亡。我們應從長遠計議,制服他們,只須三面包圍,堅守陣地。若敵人救兵從陸路來,所帶的軍糧必然不多,我們用遊兵輕騎斷絕其糧草運輸,救兵可不戰而破。外賊已破,文欽等必然束手就擒了。”


由於外圍支援的吳軍撤退,結果使壽春變成為了一座孤城,被魏軍團團圍住。文欽等人多次試圖突圍,結果因為魏軍人數太多了,都沒能成功。

淮南三叛:司馬懿兵不血刃,司馬師獲勝卻喪命,看司馬昭如何?


而然面對魏軍的重重包圍,諸葛誕卻哈哈大笑。大家都納悶,疑慮是不是面對大軍圍城,諸葛誕神智不清了?原來因為壽春一帶每年這個季節都會下大雨,一下雨淮河水就要漲,並且一直淹到壽春城下。所以諸葛誕看見司馬昭在城下紮營非常高興,他說:“咱們不用進攻,他們自然就會被打敗的。”


結果沒成想,他的如意算盤落了空,靠天吃飯,不可靠,靠天打仗更不靠譜。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從司馬昭紮營開始,連一滴雨都沒下。這個倒黴的諸葛誕剛好趕上了那年壽春遭遇到了少有的大旱。


然而這還不算完,一直到壽春城破那一天,都是如此,滴雨不見。偏偏在魏軍破城,魏國大軍進入了壽春城後,當天就天降暴雨。這場暴雨直接導致了淮河水暴漲,淹沒了魏軍在壽春城外的大營。這時候不得不感慨一下,此真乃天助司馬昭也!


當然,這畢竟是破城時候的事,在破城之前,諸葛誕麾下的將士被圍得也是夠瞧的,眼巴巴盼著下雨,但就是不下,苦等東吳的援軍,也再無音訊。諸葛誕的部將蔣班和焦彝於是勸諸葛誕不要再死等東吳的援兵了,應該率全軍攻向一方,集中兵力突圍,以求打開缺口,逃出重圍。然而諸葛誕不聽,不但不聽,還要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治這二人罪,以殺一儆百。結果這二人驚懼之下,獨自出城投降了魏軍。

淮南三叛:司馬懿兵不血刃,司馬師獲勝卻喪命,看司馬昭如何?


當時一同被司馬昭的魏軍圍在壽春城中的還有東吳右大司馬全琮的兒子全懌和孫子全端、全翩、全緝等,以及他們率領的三萬大軍。


然而就在他們被圍困之時,全懌兄長的兒子全輝、全儀在建業不安分,這二人因為惹上官司,為了逃避懲處,竟然帶著母親和數十曲部倉皇渡江,投降了司馬昭。此時在司馬昭大營中正有一個三國後期以智謀著名的軍師,他就是魏國老臣曾任太傅的鐘繇的幼子:鍾會。由於鍾會自幼才華橫溢,精通玄學。經常幫助司馬昭屢出奇謀,以致當時的人將他比作張良。


看到壽春前線的前來投靠的這兩個二百五全輝和全儀及其一家人,擔任軍師之職的鐘會感到這將是個瓦解甚至攻破壽春聯軍的機會,於是設下奇謀,準備破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