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享年101歲,如此高壽,別說在當時,就是在如今,也很是罕見。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既是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借鑑和啟迪。

《道德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被翻譯、介紹、傳播到世界各地。以下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第一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修身養心離不開“清靜”二字,“清”是一種心靈狀態,“靜”是一種生活狀態。

遇大事不要慌張,靜下心來才能想到解決辦法;遇煩事不要生氣,生氣傷害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放慢自己的腳步,學會知足。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一家有一家的日子。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第二句、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上等資質的人在聽聞知曉了道以後,立刻會勤勉地去學、去做;中等資質的人聽聞了道以後,會半信半疑,認為可有可無;下等資質的人聽聞了道以後,就會大聲嘲笑,大加諷刺。

但如果這等人不嘲笑的話,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第三句、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達成目的,功業已經到達巔峰時,就引身後退,懂得急流勇退,這是符合“天道”的。

“退”並不是指隱退逃避,消極避世,而是告訴人們在成功的時候要懂得收斂、反思,不能一味前進,而是要適當後退。

“功成身退”是一種大智慧,它啟示我們,當我們有功時千萬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動不動就拿“想當初怎麼樣怎麼樣”來說話,否則就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危險。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這是老子教給我們的又一個大智慧。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第四句、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大功告成,諸事辦妥,老百姓都認為我本來就是這樣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說,完成功業的過程沒有受他人強制的 ,是人們的本性使然。

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有被習慣左右 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習俗求生存的本性;有 ,適時改變自己的習慣和習俗以適應外界環境的本性。

順著這些本性去完成功業,人們會覺得原本就如此,很順當,不會有牽強和被強迫的感覺和不滿,完成功業也就自然而然。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第五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人說的話多,往往會讓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將話留在心裡。其實我父親就是這樣的人,本來他是一番好意,可是最後往往都會落到抱怨。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話太多,說不到重點或者解釋的太多,結果反而造成相反的結果。所以,有時候沉默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第六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貴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才能看清自己,揚長避短把力量發揮最大效用。

漢代劉邦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誰都有缺點,誰都有不擅長的東西,人生的意義正在於接納並欣賞不完美的自己。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其實從古至今,真正的中國儒家傳統,講究的是“時移世易”、“與時俱進”,而不是清朝那樣的思想僵化。尤其是《道德經》。

雖然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道德經》,但是就在你的不經意之間,更瞭解了自己。學習道德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領導力,任何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一以貫之”,每一個人都應該做自己的領導者。
因此,牛老師推薦大家可以嘗試讀一下白話文的版本的《道德經》。不但自己可以在其中尋找大智慧,還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國學文化的薰陶,弘揚中華文化。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道德經雖然只有5萬多字,但是字句卻全是韻文,字字句句之間全是高度的濃縮,語言堪比藝術品,很是優美。

因此在讀《道德經》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自己的語感,認字也會越來越多。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有人說,《道德經》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不管是買給自己還是孩子,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老子告誡後人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都是真理

一套《道德經》有4冊79元,不到一頓飯的錢為自己做一次是不是非常划算!也能讓大家掌握人生的大智慧!

喜歡的大家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