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孫見福


明朝立國後,太祖朱元璋將各位皇子分封於明朝邊境,為大明鎮守邊關,因此時明朝邊疆初定,邊患未除,所以鎮守封地的藩王手中都握有一定的軍權。



太子朱標早逝後,愛子心切的朱元璋將皇太孫朱允炆立為皇儲,並親自教導,直至去世。

朱允炆的性格比較仁弱,不像成長於軍旅之中的眾位皇叔一般剛毅勇武。朱元璋去世後,各地藩王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故而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之初,就將“削藩”一事提上了日程!



於是,在齊泰、黃子澄等朝臣的協助下,建文帝先後削去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齊王朱榑、湘王等人的王位,並將他們治罪。削藩初見成效後,建文帝君臣將矛頭指向了當時威望、權勢最盛的燕王朱棣,“靖難之役”的序幕也由此拉開:

1399年,燕王朱棣高舉“靖難”大旗,以誅殺亂臣賊子齊泰等人為名,在北平起兵。



朱棣能征慣戰,明中央政府軍雖人數佔優,卻缺乏良將領兵,所以在幾次的“神風”幫助下,情勢迅速向北軍(朱棣軍)逆轉。

最後,朱棣率軍經徐州突破至淮河一帶,緊逼南京,南京守將李景隆大開城門,引北軍入城,朱棣順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帝寶座,並開始肅清建文帝一黨的殘餘勢力,作為建文帝的親兄弟,朱標的後代們自然首當其衝:

朱標一共有兩位妻子:常遇春之女常氏、呂本之女呂氏。常氏生長子朱雄英與三子朱允熥,呂氏生二子朱允炆、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常氏與長子朱雄英早夭,所以朱允炆成為了皇太孫)。



我們先來看朱標之妻呂氏的結局:

建文帝登基後,呂氏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皇太后。“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改元“永樂”,呂氏的“皇太后”尊號被改為“懿文太子妃(朱標原先尊號為“孝康皇帝”,後被改為“懿文太子”)”,被趕去為朱標守陵,後懿文陵失火,呂氏被燒死。

相比較呂氏,朱標的兒子們就沒有那麼好運了:

三子朱允熥:建文帝登基後被封為吳王。朱棣繼位後,朱允熥被降級為廣澤王,繼而被貶為庶民,囚禁於鳳陽,後被冠以“謀反”罪名,暴卒!

四子朱允熞:起先被建文帝封為衡王,後在永樂初年被降為懷恩王,繼而與朱允熥一起被囚禁於鳳陽,兄弟二人接連暴死!

五子朱允熙:起初為徐王,後被降爵敷惠王,與母親呂氏一起為朱標守陵,後亦喪身於火海之中!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剷除異己分子是每個上位者都要做的事情,所以也怪不了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