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藏印章石?

鵬友程


談談我個人收藏印石的心得吧,老的印章石主要是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及後期的巴林石為主。收藏老印章石,先要知道了解章石的材質、作者及印文和邊款。最近幾年老印章從小眾收藏逐步火熱,好的老印章已經極難碰到,名家精品更是少之又少。老印章收藏市場魚龍混雜,做假、做舊到處都有,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坑裡!!!筆者幾十年的印章收藏經歷裡掉坑的次數太多了。收藏的知識、經驗是活到老,學到老。“多看、多學、少出手”這就是我的收藏心得!!!











wxf風雨無阻


印章石品種繁多,色彩斑斕,它是不可再生的稀有礦石,自古以來都深受人們的青睞,不管是收藏者,雕刻者,愛好者,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問題,怎樣保養自己心愛的印章,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印章的礦物成份,它的成份主要是地開石,葉蠟石,高嶺石並伴有絹雲母,珍珠陶、石英等。現將四大名印石分別作一敘述(青田石、昌化石、壽山石及巴林石)。

一,青田石的養護方法:

青田石學名葉蠟石,主要礦物成份為葉蠟石和石英共生礦物,有火鈶石、高嶺石、紅柱石,剛玉和少量的綠泥石,明礬石,伊利石、黃玉,白鈦石等伴生。礦石呈青白色,淺黃色,灰白色、褐紫色等。表面有蠟質感,摩氏硬度為2級左右,青田石的質地與礦物含量有關,一般含有氧化鋁高,石質較軟,含氧化硅、氧化鐵高,石質較硬。那麼青田石的養護,首先要做到三避:避曬、避風、避塵。印質一般溫潤,細膩,硬度較低,應該避免陽光直曬或強風直吹,以防印石變質變色出現褪色、裂紋,沾上灰塵後會損害印石的自然神韻,因此最好能放置於錦盒內,或玻璃櫥內,既便於觀賞又利於保存。其次,可經常置於手中把玩,反覆摩,在青田石表層形成包漿,愈把玩包漿愈光亮,如果印章較多可用蠟封保養,先將印石加溫後塗上一層白蠟,用較軟的布擦亮,因為青田石大多有較高的耐溫性,可以用蠟養護,切不可用動植物油塗於印石外表,油易揮發,洶湧不耐久,時間長了會產生油垢,難以清除,使青田石失去神韻。

二、昌化石的養護方法:

1、昌化雞血石

根據雞血石的質地、成分透明度、光澤度和硬度,可以為凍地,軟地,剛地和硬地,那麼保養雞血石應注意幾點,

A、上蠟保護,經過雕刻加工後的印章及擺件,應在低溫加熱(不得超過60度),再在其表層均勻塗上白蠟,待冷卻後,用軟布擦亮即可。

B、昌化雞血石的硬度約在摩氏二至三級之間(不包括剛地和硬地),所以切忌一起堆放,注意勿與硬物碰撞,避免產生劃痕,收藏時可放置於錦盒中。

C、昌化雞血石的主要是硫化汞(Hgs)高嶺石(Ko)與地開石(Di)之間不斷滲染而成,硫化汞極易氧化,所以應儘量避免長時間日光照曬及燈光下放置。長期摩挲把玩,身上,手上的油脂汗漬侵於印石中,使印章滋潤,形成包漿,同時,也能起到保護作用。

2、昌化彩石

昌化彩石與昌化雞血石出於同一座山脈,其主要成份是地開石,高嶺石等粘土礦物組成的天然礦石,通常以色彩、花紋、質地來評定優劣,上品的凍地,軟地彩昌化石與雞血石一樣,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印章石材,養護也與雞血石一樣。

三、壽山石的養護方法:

壽山石,品種繁多,質地凝膩柔美,通靈溼潤,紋理婀娜多姿,它可分為高山石、田玩石和水玩石

1、高山石的保養與其它石質不同,因為它最忌乾燥高溫,而且硬度低,切忌同其它硬的物品碰撞,也不可幾方印章同時堆放,最好經常用手摩把玩,把玩時手掌上塗上白茶油或橄欖油,久而久之,印石的表層形成一種琉璃質狀的保護膜,俗稱“包漿”把玩時間越長,包漿越厚,光質越亮,平時放置錦盒中,也要塗上白茶油,讓石表面吸透油質。印章與印章之間需用較軟的紙或泡沫等軟的材料隔開,以免彼此碰撞,平時應該避免震動。

2、田玩石是在億萬年前地殼變動散落在山腳下的獨石,再經過土壤,水份,地溫,色素的長期侵蝕,二次生成的原石,石性穩定,無需過多抹油,需經常摩挲把玩,既能養石,又能養性,平時應放置在錦盒中,晝避免震動。

3、水玩石,質地通靈,石質性能較穩定,應避免硬物碰撞,印石與印石之間用泡沫或較軟的紙隔開,最好每方印章配製錦盒,把玩時手中可抹少量白茶油或橄欖油。

嶺南地區的氣候,溼度高,高溫季節又較乾燥,所以養護各類印石需根據不同材質採取不同的養護方法,例如: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質細而稍鬆軟,每遇高溫季節天氣乾燥容易失去水份,表石極易枯燥,甚至出現裂紋,印石界稱壽山高山石為“財主石”。一般石性不穩定的印石不要長期放置在空調房間中,即使需開空調,也要短期拿出來養護,避免損壞開裂,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可任意取油脂塗抹,如豬油,黃油等動物油或有化學揮發劑的香油,護髮油等。長期使用僅使石質受到破壞。

壽山石中的老嶺石、柳坪石、壽寧石等不通透的粗石質的印材外表最好進行上蠟擦光保養,無需油養。珍貴的壽山石切忌隨意加熱打蠟,不然會失去石性,面目全非。

四、巴林石的養護方法

巴林石的品種較多,無論是印章還是擺件,都要採取特殊的保養措施。

1、拋光法,巴林石長期接收光照,空氣等浸蝕,就會造成變色,開裂。巴林石需精磨後,表石質地細膩,平滑有一定的光澤,所以巴林石作品必須打磨、拋光增加平滑度,表現越光滑,保護作用就越強。

2、上蠟法,對巴林石表作品用白蠟塗勻與空氣隔絕,避免光線直射,然後取一塊軟布擦即可。

3、樹臘保養,用合成樹脂,將巴林石印章或擺件,採用刷噴浸均可,使石體與空氣隔絕,用樹脂保養時所用的樹脂必須是可逆的,市場上各種高檔清漆千萬要慎用。否則會給印石帶來諸多的不便。

印章石的保養都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種的石質和石性,只有認識,瞭解洞悉每種印石的特殊性,才能使印石永駐光芒。










圩圩鑑賞


我收藏的幾枚印石,請教行家點評!😀






藍月閣139


求行家幫忙認這幾個字[祈禱][玫瑰]



老牛健康


中國四大印章石

在中國傳統石文化中,印章石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元代以前,人們多以金、銀、銅、鐵及玉石為制印材料,因為這些材料質地較硬,只能由專門工匠刻制,這就不可避免地制約了印章藝術的發展。但隨著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和內蒙古巴林石的開發,更因這些石料質地細膩,色彩豔麗,柔而易攻,從而為歷代文人涉足印章藝術打開了方便之門。

中國印章所謂四大名石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雞血石、巴林石。有關這四大名石以及印章石的分類研究,對於人們瞭解印章石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壽山石三種

黃寶慶、林國清在《壽山石》中寫道:“壽山石的品種繁多,由其質地、顏色、形象和所產地點、礦洞等因素決定,並分為:

:亦稱田石,主要品種是田黃石、田黃凍石、多裹銀田石等等。有人將所有田坑石統稱為田黃石。田坑石無根無脈,呈自然形態,無明顯稜角,沉積於一兩米深的田地下層。多有外表,紅格成筋,肌理有蘿蔔紋。質地細柔,溫潤若脂,以黃色最為珍貴。田黃石按產地不同可分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

:有十幾個品種,如水晶凍石、牛角凍石、魚腦凍石等。產自壽山村東南2公里的坑頭點山,山麓溪流發源地有一礦脈,東西走向,長期受地下水浸漬,礦石質地晶瑩通透,色柔純淨,但一般塊度較小。其以水晶凍石、牛角凍石和掘性坑頭石最為典型。

:是指山地岩石中的壽山石原生礦,呈脈狀產出。由於所處地勢較高,沒有太多地下水浸灌,石質稍遜水坑石。山坑石分佈範圍廣,產量也很大。由於產地內外環境不同,品種有高山石、都成坑石、善伯洞石等,其中以僅次於田黃的加良山石中的芙蓉石最為珍貴。

青田石也有“雞血石”

據夏法起《青田石》介紹,青田石主要產於浙江山口、方山一帶的封門、旦洪、堯士等地。眾多的品名又依外觀顏色分為10大類,如青色的燈光凍、魚凍、封門青,黃色的黃金耀、秋葵,棕色的醬油凍等等。在100多個品類的青田石中,也有類似田黃的東西,只是叫了別的名稱。當然也有叫硃砂青田的“雞血石”。這一點,應當引起注意。

昌化石不只是雞血石

據錢高潮《昌化雞血石》介紹,昌化雞血石是按照物質成分、透明度、光澤、硬度等因素劃分成凍地、軟地、剛地、硬地四大類。雞血石的品質首先按血色的多少、形態、鮮豔程度的不同加以區分,一般以血多、色鮮、形美的為最佳,血質以深沉有厚重感,血有集結或斑布均勻更佳。血量少於10%為一般,30%以上為中、高檔,大於50%為珍品,70%以上者十分難得。根據雞血石的質地和血色又可分為:大紅袍、玻璃凍、田黃凍、羊脂凍等等。

長期以來,人們對昌化石的認識只偏重了雞血石,其實,昌化還盛產名目繁多的無血石,仍可依據色彩、花紋、質地評價優劣。如常見的品種有:玻璃凍、田黃石、紅花凍、綠昌石、魚腦凍、魚子凍等。

巴林石細分五大類

據朱星白等《巴林石》所述,主要依據顏色、質地、紋理和結構,將巴林石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和圖案石五大類。

:巴林雞血石指含有紅色辰砂的巴林石,質地多為透明、半透明;血色有鮮紅、硃紅、暗紅、橘紅等。血形呈片狀、塊狀、條帶狀、星點狀等。各品種均以各種“紅”命名,如夕陽紅、彩霞紅、牡丹紅、金橘紅。

:凡主體呈黃色且透明半透明者均屬此類.還可按色調及紋理細分若干品種,如雞油黃、密蠟黃、流沙黃等。其中金橘黃可與田黃媲美。

:凡透明半透明、無血又以黃色為地的巴林石均為凍石,是巴林石品種最多的一類。按其主體特徵因素命名,有水晶、芙蓉凍、羊脂凍等。

:凡無血非黃非凍的巴林石均為此類,最明顯的特徵是質地不透明而色彩豐富,因而品種命名也就豐富多彩,如紅花石、黃花石、咖啡石、木紋石等。

:指巴林石中帶有各種天然景物圖案並有一定觀賞價值的一類,可憑藉主題而命名。

對於巴林石,內蒙古相關部門在進行了化學分析和物理鑑定的基礎上,對五大類巴林石依顏色、質地、瑕疵、質量、硬度和密度制定了有關技術要求,並形成了自治區地方標準D815—/T325—1999《巴林石》頒行。這個地方標準雖說還不一定完備,但在國內尚屬首例。

共同的構成—地開石

中國的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在經歷了千萬年的滄桑之後越來越受到世人推崇,而它們的文化附加值也在不斷升高。與此同時,人們往往感覺對印章石的深入科學研究還不夠,如對它們的分類只依據產地和外部顏色顯得零亂無系統;在命名時夾雜了很多狹隘的地方文化色彩;在檢側方面缺乏科學技術手段;沒有國家統一的技術標準,多是師傅帶徒弟的經驗之談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印章石市場的發展。

根據已有的資料,我們所說的田黃、雞血石甚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其,單斜晶系,少有細小的葉片和鱗片狀,多為隱晶質的緻密塊狀。油脂光澤,有滑感。摩氏硬度1-2,相對密度2.6左右。由於所含雜質不同,可有各種顏色,含有機質時可為黑色。地開石與高嶺石、珍珠陶土同為地開石多型變體。

地開石是岩漿熱液蝕變礦物。在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也就是人們知道的恐龍時代,我國福建、浙江及內蒙古等地區,火山噴發出大量岩漿和碎屑物,構成巨厚的流紋岩和凝灰岩,又經後期熱液蝕變形成地開石。過去,由於鑑定水平有限,曾把地開石定為葉臘石。葉臘石與地開石相近,礦物特徵也極為相似。目前,對地開石的礦物學的科學研究仍然不夠徹底,如物質成分、結構構造、所謂的“紅筋”和“蘿蔔紋”是什麼、如何形成等仍不太明瞭,需要進一步探索。

被誤解的田黃

田黃是壽山石中的名品,早在明清時期田黃就被大量開採,時至今日,田黃石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價格居高不下,儘管如此仍然有人尋購,但久已無貨應市。據瞭解,在浙江昌化、青田早發現有田黃產出,由此還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筆墨官司,說什麼田黃為福建壽山專有,這未免有些太唯我了。由於田黃生成的時代和地質背景相同,只是所處地域有別,就像雞血石浙江昌化、青田有,內蒙古巴林也有一樣,都是後期充填辰砂而成。

這裡還有一個誤解,認為田黃是在水田中生成的,即“二次生成”其實田黃是岩漿熱液不斷侵蝕火山流紋岩和凝灰岩而形成的。岩石質地細膩,耐高溫,耐酸鹼,化學穩定性較強,田黃的溫潤細膩是原生的;它的渾圓外形是在搬運過程中滾動形成的。長時間在水田中埋藏只能對外皮有些不大的影響。事實告訴我們,水田中有次品,山上也能採得上品。總之,上好的田黃是原生的,是不可多得的。

關於田黃的”蘿蔔紋“,過去古玩行裡一直把蘿蔔紋列為鑑定田黃的重要標誌。但是,蘿蔔紋是什麼東西,又是怎樣生成的,誰能說得清楚。其實,有的田黃並不顯示什麼蘿蔔紋,或有的粗亂無序,或有的細密不亂,所以蘿蔔紋並不是田黃固有的特徵。如果有一塊上好的田黃,用科學手段被鑑定為純淨的地開石,又是鮮豔細密的黃色,惟獨沒有蘿蔔紋,你能說它不是田黃嗎?這在過去肯定是被排斥的。

擬定一個初步方案

為了制定統一的國家標準,對田黃印章石要進行較高權威的化學分析和物理鑑定,或佔有詳實的資料數據,搞清岩石的物質組分和礦物的結構特徵,把不同地域的礦石統籌考慮,這裡不妨擬定個初步方案,分四類:

:是指含有辰砂的地開石。因其色調以紅為主,可按石中辰砂的分佈狀況血色、血形、血量等進行劃分;可按石地的軟硬程度及可雕性劃分,傳統命名的仍可沿用,如昌化大紅袍。

:是指不含有辰砂的黃色調的地開石,可按產出環境不同分為田黃、水黃、山黃,這三種黃石質地細膩,少有雜質,透明或半透明,傳統命名仍可沿用,如壽山田黃、巴林雞油黃(也可叫山黃)。

:不含紅色辰砂的其他色調地開石,可因含各種雜質而成各種顏色。透明或半透明,狀如凝脂,產於各類印章石產地,如傳統命名的青田燈光凍、巴林水晶凍等。

:凡無血非黃非凍的地開石均歸此類,其顯著特徵是不透明而且色彩豐富,有的構成景物圖案,頗似水墨丹青。傳統命名者有壽山山秀園石、巴林潑墨石。

在印章石分類的基礎上,還可依據顏色、質地、瑕疵、質量、硬度、密度等,並按檔次提出相應的技術要求。

印章收藏博大精深,建議多看專業知識文章,如果你是雕刻愛好者,那收藏起來事半功倍!



藏劍山莊902


主要看新老,還有什麼地方的


收藏家我是


老壽山,這是一枚千年的老怪,不上油,不打蠟,保持著天然的本真。

古人贊曰:

石為文多招斧鑿, 寺因野燒轉熒煌。

世間榮辱不足較, 日暮天寒山路長。·

又有高人作文曰:

周禮重璽節,後來印章無乃同。

自從秦人刻玉稱國寶,此外雜用金銀銅

故曰,中華珍寶數壽山,一方壽山一瘦金哈



官小妙易經文化


看看是印章石嗎。



手機用戶3827370201


請到此地來看話嘛,只要你們到了此地什麼樣的印章石都有……


青青知水事為我訪


目前來說,新的印章已經沒有了潛力和市場,主要還是老的印章,主要兩個方面入手

1,名家出品

2,名家使用過

說到底,最終還是名家的才有收藏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