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物質獎勵,可能會讓孩子不思進取,家長怎麼正確激勵孩子?

王女士有個正在10歲大的女兒,現在正在讀小學,為了提高女兒的學習成績,王女士一直是費盡心思。想到女兒經常羨慕同齡人有智能手機,王女士就打算以此激勵自己的女兒。她對女兒說“要是你可以考進班級前10名,媽媽就給你買只能手機”後來女兒果然精神抖擻,晚上認真做作業,期中考試得了班級第八,同時拿到了智能手機。

可是當王女士鼓勵女兒爭取考進前三名的時候,女兒卻反問一句“等我考進前三,媽媽可以帶我去北京玩嗎?”王女士一時語塞,猶豫了半天才答應女兒。事後女兒的成績不升反降,還漸漸產生了厭學情緒。王女士希望可以先幫女兒保管手機,女兒卻一直抵抗,還表示“我不在乎成績,成績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物質獎勵對於孩子學習確實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可是過度的物質獎勵可能會讓孩子重視物質,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學習。久而久之,還可能用獎勵要挾家長,如果家長不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過度的物質獎勵,可能會讓孩子不思進取,家長怎麼正確激勵孩子?

一、物質獎勵對孩子有什麼意義?

1、激發孩子動力

大部分孩子小的時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加上缺乏動力,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很難堅持,這一點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承諾給予孩子物質獎勵,就能激發孩子的動力。

比如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承諾孩子的成績提高之後就獎勵他一箱零食,為了這一份零食,孩子可能會克服自己的懶惰,努力提高成績。

過度的物質獎勵,可能會讓孩子不思進取,家長怎麼正確激勵孩子?

2、給孩子成就感

比起大道理,物質獎勵是更加明顯的。真真切切的物質獎勵,會給孩子成就感,讓孩子對自己的自我評價也更高。比如父母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好好學習,這樣就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孩子可能很難理解。如果父母可以答應獎勵孩子想要的玩具、零食等等,孩子立刻就心花怒放了。

二、過度物質獎勵會有什麼危害?

1、孩子不思進取,過分看重物質

儒家荀子曾經說過“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

如果孩子只有得到物質獎勵才願意努力的話,他們就會變得不思進取。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努力不一定會快速看到回報,孩子發現沒有獎勵就失去了努力的動力,時間一長就會不思進取。

如果孩子每次學習進步都會得到父母的獎勵,孩子可能會過分看重物質帶來的快樂,反而忽視了學習這件事。最後可能會重視物質帶來的快樂,忽視了精神上的快樂。

過度的物質獎勵,可能會讓孩子不思進取,家長怎麼正確激勵孩子?

2、孩子變得愛慕虛榮

波普曾經說過,每一個人的虛榮是和他的愚蠢程度相等的。

孩子缺乏自控力,如果他們從小就獲得了很多的物質獎勵,可能會沉迷於物質當中,最後可能會跟其他人盲目攀比。比如別人進步了得到了一部手機,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進步了也要得到這樣的物質獎勵。孩子沒有努力提升自己,反而把精力浪費在攀比上,這無疑是一種愚蠢無知的做法。

過度的物質獎勵,可能會讓孩子不思進取,家長怎麼正確激勵孩子?

3、孩子變得不懂珍惜

雖然孩子通過努力學習獲得了很多物質獎勵,但是這些都是父母給他們的。孩子沒有社會經驗,可能會認為獲得物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對待這些物質獎勵就不會那麼珍惜。等孩子長大之後可能就會變得一個揮霍無度的人,可是對物質的貪婪卻無法剋制。

三、家長應該怎麼正確激勵自己的孩子?

1、激勵孩子要考慮家庭條件

一些家長家庭條件並不是非常優越,可是為了激勵孩子卻獎勵孩子智能手機、出國旅遊、名貴服裝,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貪戀物質,甚至養成愛慕虛榮的性格。激勵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家庭條件,這樣才能讓孩子對自己家庭有更深的認識。在父母獎勵孩子的時候,也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過度的物質獎勵,可能會讓孩子不思進取,家長怎麼正確激勵孩子?

2、選擇孩子最感興趣的東西

有些家長不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以為最貴的就是最好的,這樣反而很難激勵自己的孩子。父母不能只看一樣物質的價值,要選擇孩子最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愛運動的孩子,可以獎勵孩子一雙喜歡的球鞋。愛吃的孩子,可以獎勵一頓大餐。愛玩的孩子,可以獎勵他玩一次遊樂園。

過度的物質獎勵,可能會讓孩子不思進取,家長怎麼正確激勵孩子?

3、多采用精神獎勵

每個孩子都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讚揚,當孩子進步的時候,父母不妨多采用精神獎勵。比如孩子成績進步了,父母可以獎勵孩子一個獎章、一個擁抱、一個睡前故事。這樣的精神獎勵可以提高孩子的自豪感,提高孩子的自我評價,這跟物質獎勵是截然不同的。精神獎勵可以給孩子更長久的動力。

沒有哪個家長不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可是家長一定要採取合理的激勵方式,這樣才可以避免孩子失去上進心。為了長久地激勵孩子學習,家長應該少用物質獎勵,多用精神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