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的石刻為什麼多是光緒,道光年間的?

逗蟀公


泰山有“五嶽之首”的稱謂。相傳泰山為我國曆史上的神話人物盤古開天闢地後,由其頭顱幻化而成,因此泰山被中國人自古就開始崇拜。不僅如此,在歷史上還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由於泰山成了歷代皇帝進行封禪和祭祀之地,以及歷史上各個時期文人騷客的遊歷之地,所以泰山留下了很多的石刻。

石刻是泛指鐫刻有文字、圖案的碑碣等石製品或摩崖石壁的統稱。對於泰山石刻則以文字為主。泰山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石刻?泰山上的石刻為什麼大多都是光緒、道光年的?這就要從泰山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說起了。

泰山是封禪之地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 》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泰山封禪在封建時代是神聖的一件事,封禪是向上天表示自己的功績如何顯赫,表示皇帝受王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對佑護之功表示答謝,以證明自己正統的,得到了上天的佑護。所以只有那些開國帝王或者在位期間有大功績的皇帝才有資格到泰山封禪。雖說有的歷史記載在遠古時期就有人在泰山封禪,但不足以作為信史,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在泰山封禪的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既然是封禪,就要舉行盛大的儀式向上天祭祀,祭祀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祭文,用來歌頌自己的功德。而這歌頌皇帝功德的部分就刻在石頭上,也成為了泰山石刻的一部分。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六位皇帝到泰山來封禪,第一位是秦朝的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遊東方的時候,在泰山頂進行了封禪儀式,並刻石頌德。第二位是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隨後在巡遊海上後,返回泰山漢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侯登泰山舉行封禪儀式完成封禪。在漢武帝的一生中曾先後五次到泰山封禪,是在泰山封禪的皇帝中封禪次數最多的一個。第三位是漢光武帝劉秀,公元56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泰山頂進行封禪。第四位唐高宗李治,公元665年十二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 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來到泰山,次年一月舉行封禪儀式,可以說唐高宗是中國歷史上封禪儀式最隆重的皇帝了,不僅有文武百官,甚至還有外國使節酋長,來了個萬國觀禮。第五位是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26年,唐玄宗李隆基攜文武百官在泰山封禪。第六位是宋真宗趙恆,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千乘萬騎來到泰山,舉行了封禪儀式,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可以說在泰山封禪的六位皇帝中,宋真宗的泰山封禪是最有爭議的,功績平平的宋真宗的泰山封禪被人們認為是對《檀淵之盟》的掩飾。也因此降低了泰山封禪的神聖感,所以,以後的歷代王朝皇帝再也沒有再到泰山舉行過封禪儀式,只是進行祭祀儀式。

封禪不僅僅是在山頂刻石頌德,泰山下也被立了許多是被用來記述皇帝封禪的事情,所以在泰山留下了很多的石刻,碑文,這也是泰山石刻的來源之一。

泰山是文人墨客的遊歷之地

由於泰山在中國人心中的神聖地位,不僅皇帝到泰山舉行封禪儀式,泰山也成了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的遊歷之地,文人墨客的紛至沓來,泰山上的石刻也就逐漸的多了起來。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文人騷客到各處遊歷的時候,都喜歡留下自己的墨寶,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就像現在有些人出去旅遊喜歡在旅遊地刻下某某到此一遊一樣。因此,泰山留下了這些文人騷客的詩篇或者是書法作品,經過自秦到如今2000多年的時間,泰山上所有能留下石刻的地方都被佔滿了。


不僅如此,由於皇帝的封禪,文人墨客的到來,泰山在普通百姓的心中也越來越神聖,成了百姓心目中的神山,聖山,成了膜拜的對象。到泰山來膜拜的時候,也會留下石刻或者碑文,導致泰山的石刻和碑文越來越多。於是在泰山及其周圍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碑刻、題名。泰山石刻如今已經成了我國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

為何泰山上的石刻如今大多是光緒和道光年間的

泰山上的石刻儘管數以萬計,但研究後不難發現,這些現存的石刻大多以光緒和道光年間為主,其他歷史時期的石刻存量很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仔細分析就可以知道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自然風化。泰山上的石刻最早的是秦朝時期的,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了,經過漫長的時間,風化使得很多石刻都小事不見了。自然的力量是最偉大的,經過數千年,數百年的自然風化,即使是石頭也在自然和時間的作用下消失不見。

二是認為抹除。泰山就那麼大,可以刻字,適合刻字的地方也就那麼多,幾千年的時間,泰山上能夠刻下字的地方越來越少,特別是那些位置好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文人墨客又多,到了泰山沒地方刻字了怎麼辦呢?自然是抹除前人的字跡,重新進行刻字了。而光緒和道光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歷史時期,所以,現今泰山上我們才會看到前人的石刻很少,關旭和道光時期的石刻最多。


老王春秋觀史


據統計,泰山現存有石刻1696處,分為摩崖石刻和碑刻。自古以來泰山名聲顯赫,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 ,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 自秦漢之後,泰山就逐漸成為政權的象徵,成為一座神聖的山。歷朝歷代的帝王,對泰山無不懷有敬畏之心,上臺後都要畢恭畢敬的到泰山去封禪、去祭祀,久而久之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五嶽獨尊”是泰山標誌性稱號,此石刻名氣最大。是清光緒年間一個皇室宗親名叫愛新覺羅玉構的人所寫。其實,泰山的海拔高度只有1545米,在五嶽中排老三,敢於稱“獨尊”,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山不在高!

說泰山石刻多數出於道光、光緒年間並不準確,只是道光、光緒年間有一些石刻群,從數量上超過了其他,而且時間越久可能會被毀壞,我們看不到而已,我舉一些不是道光,光緒年間的例子

1.   “風濤雲壑”刻於明朝嘉靖癸亥年間,松鶴山人伊介夫題。“至此又奇”同刻於明朝嘉靖癸亥年間,馬一龍題。

2.  “雲峰”題刻在大觀峰西側石壁上,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題書。其下有乾隆帝詩刻《夜宿岱頂作》詩兩首。 其一: 攀躋凌嶽頂,僕役亦已勞。 行宮恰數宇,舊築山之坳。 炯為天為鄰,滃然雲作巢。 依欄俯岱松,憑窗眄齊郊。 於焉此休息,意外得所遭。 恭誦對月詩,徘徊惜清宵。 其二: 傍晚雲霧收,近宵星斗朗。 天籟下笙竽,松花入帷幌。 神心相妙達,今古一俯仰。 始遇有宿緣,初地愜真賞。 清夢不可得,求仙果痴想。

3.  岱頂上最負盛名的大觀峰摩崖石刻。大觀峰位於玉皇頂下,岩石壁立如削,歷代人君權臣文人雅士在此削巖為碑,題刻無數,甚至新層覆舊層、後碑壓前碑,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紀泰山銘》,又叫唐摩崖碑,刻序言、銘文及額款共1008個字,是唐玄宗封禪泰山的紀事碑。整個碑“文詞雅訓,隸書遒逸,碑刻體偉幅巨,金光奪目”。

4.   “山高望遠”為原全國人大委員長彭真所題。“雲海”為近代國畫大師劉海粟87歲時所題。左上側“凌雲氣”雖無落款,但筆法飄逸灑脫,想必也是當代名家。

5.   “望海”為明代重臣袁洪愈所書,時任山東提學副使,後曾任吏部尚書。袁洪愈一生秉性耿介,剛直不撓,政績卓著,為官40餘年所居不增一椽,徒步出入,不蓄資財,惟一的兒子甚至都“饘粥不繼以死”。 古往今來,這樣的官員能有幾人?

6.   “國泰民安”由時年88歲的日本著名漢字書法家柳田泰雲所題,不後即去世。1991年,中國政府應其生前請求將其所寫的“國泰民安”鐫刻在泰山上。

7.  玉皇頂西北不遠,有巨石陡立,如刀削斧劈,狀似老叟,這便是泰山“丈人峰”,題者不詳。丈人即岳父,岳父也稱“泰山”。左側面為“天下第一山”石刻。

8.  “御霜”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所題。

9.    清順治八年鹽政監察御史楊義題寫在玉皇頂廟中的碑刻----“惟天在上”。官員們若觀之,值得揣摩一下……。此題刻位於雲步橋下盤路旁的巖壁上。系明萬曆己酉年,河東史學遷題書。“若登天然”的意思就是攀登泰山就好像登上了天一樣。

10.  “泉”字石刻,是民國五年長蘆李星源題,字體端莊凝重,疏密自然。據考“泉”是泰山唯一與景色無關的題刻。作者雖是題泉,卻是對金錢發出的一篇議論。右側隸書“天空”,是民國二年劉道忠所題。





史地雜貨鋪


泰山,作為天下第一名山,它的景色或許並不出眾,但它的文化氣息,幾千年來一定是最濃厚,最具代表性的。

或許你曾經登上過泰山,但你不一定知道它其中的文化含義;或許你還未曾踏足泰山,今天帶你從石刻古字中領略它的壯麗。

五嶽獨尊 昂頭天外

位於玉皇頂東南,出自清朝光緒年間泰安府宗室玉構之手。

玉構滿族鑲藍旗人,時任泰安府知府。其人雖不出名,但他留下的題字卻成為泰山崇高地位的象徵。沒錯,你可以找出一張五元面值的人民幣,它的背面就是“五嶽獨尊”字樣。

蟲二? 其實是 風月無邊

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典故。只不過是古代的才子玩的一個拆字遊戲。

據傳12歲就考中秀才的才子劉廷桂(外號劉十二)路過鬥母宮,向尼姑討水不得,氣憤之下寫出這二字,暗示尼姑只會搞風花雪月之事。

所以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否則人家變著花樣罵你。

秦泰山刻石

這是最令人遺憾的一塊石刻了。

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東巡天下時,於泰山之巔由名相李斯所刻。前後共兩部分,後一部分為秦二世胡亥即位時所刻,是泰山上的第一塊石刻,幾千年來多次丟失,而今僅餘九個字,保存在岱廟之中。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出自毛主席《沁園春 雪》。

毛主席一生都未登上過泰山。

果然

清朝康熙帝於甲午年所題。

康熙登泰山後,心中豁然開朗,大為感慨,認為天下第一山名不虛傳,因而寫下“果然”二字,取果然如此之意。

雄峙天東

位於泰山玉皇頂之上,旁邊豎立著“孔子小天下處”碑。

能看到這塊碑,就代表著你已經到達泰山之巔,天下第一文化名山之巔,於此處縱覽天下盡入眼底,慨嘆天地之大雄偉壯麗。人生,如此而已。

最後,為大家留下一個題目:你能猜到這塊石碑是什麼含義嗎?

自秦始皇登泰山立泰山刻石,至今已兩千多年。兩千年來,各路英雄豪傑,文學名士,帝皇臣子,無不以登覽泰山刻字留名為人生之極。

它的玄妙,在於那一塊塊冰冷的石碑,上面還依舊留有我們先祖的氣息。登泰山,你能夠體會到幾千年來華夏大地上時間和空間的無窮變換。

千年已逝,人生幾何。


魯sh濤


原本我沒去過不準備回答,但說一兩句吧!難道你能看到秦始皇的立石(刻石)嗎?我們到的任何地方都是後來的碑刻比較高大完整。上百年上千年曆史經過風吹雨打存下來的畢竟比較少,何況一般來講遠古的石碑相對於後來的碑刻簡陋的多。



人生如詩14


其實你現在去看看,本朝的簽名更多!


墮落的唯美


離得年代越近的越多,而且好位置就那麼多,所以很多古人的字跡都被後來人抹掉了然後把自己的刻上去,石刻從古到今,保存也不容易呀,風吹日曬的。


黑夜老友


如果現在沒人管的話,最著名的那個五嶽獨尊也能颳了換成現代市長的


愛之實踐


這與泰山的影響力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汶水秋韻


離得年代越近的越多,而且好位置就那麼多,所以很多古人的字跡都被後來人抹掉了然後把自己的刻上去


人生苦短江左梅郎


光緒道光的人太浮誇,作品都不是好運作品,以前刻的才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