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還能被葬入皇陵?

汪有飛


溥儀去世後,民間有句俗語:“十個皇帝九個修,只有宣統轉幽州”。

意思就是,清朝的皇帝有9個皇帝都修建了自己的皇陵(清東陵5個,清西陵4個),只有宣統皇帝溥儀沒有自己的皇陵。溥儀沒有葬入皇陵,而是葬在一個私人經營的公墓,並不是皇陵。

(溥儀和父親)

溥儀魂歸何處?

1967年10月,62歲的中國公民溥儀因病在北京去世。被火化後,溥儀的骨灰被放在了八寶山的骨灰堂。


1980年5月,海龜張世義先生在清西陵境內的崇陵後山處,出資修建了一個私營公墓:華龍皇家陵園。這是一座私營性的公墓,為了打響知名度,張世義找到了溥儀的第5任妻子李淑賢(最後一任),李淑賢女士答應了將溥儀骨灰重新葬入這個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


1995年1月26日,溥儀妻子李淑賢,正式將溥儀的骨灰安放到了清西陵境內的華龍皇家陵園。我們現在看到的溥儀墓東邊有個婉容皇后的墓,是個衣冠冢;西邊有一個譚玉玲墓(溥儀的祥貴人)。

自此,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魂靈,就埋葬在這個私人公墓。


其實,溥儀生前在清西陵,為自己選過陵址

1915年,10歲的溥儀已經被迫退位了,此時他很是居住在紫禁城,而且每年民國政府給他補貼400萬銀元。他還算是紫禁城裡面的“皇帝”。(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


溥儀10歲生日的時候,瑾妃(先皇光緒帝后妃)提議給宣統皇帝選擇一個吉祥之地修建陵園。於是找到了精通風水的前任廣東廉州府教授李青,讓他來河北易縣清西陵選址。


經過一番考察,李青最後認定清西陵境內的泰東陵後山有一塊高地,將陵穴定在山坡上,可以和光緒皇帝的崇陵遙相呼應,是個萬年吉地!


溥儀也親自委派了紫禁城裡的內務府大臣前去考察。大家都認同這個陵址風水極好。溥儀最後拍板,馬上就派了工人去劃界,定了木樁,將陵址圈了起來。

(溥儀和兩任妻子的墓)

本來都已經在動工了,沒想到發生了大變故,修建皇陵計劃泡湯:

1924年11月5日,鹿鍾麟奉馮玉祥之命,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同時馮玉祥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不再提供溥儀每年的400萬元,自此,封建帝制徹底被推翻。

遇上這個大政變,溥儀一夥人日常開銷就很難維持了,所以修建皇陵的計劃也就泡湯了。


文圖:搞史人

歡迎閱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