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急切的慾望,迴歸簡單,尋找

放下急切的慾望,迴歸簡單,尋找/等待有價值的機會

放下急切的慾望,迴歸簡單,尋找/等待有價值的機會。


前幾天發了一篇畫趨勢跟蹤線的分享後,看到被一些朋友收藏和轉發,其實原本只是一個有感而發的經驗分享。之前有過想法,想把這個事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給自己也留下點資料,剛好一時情緒上頭就寫了下來。但是文章發出來之後又感覺到有些不安,怕錯誤引導別人造成不必要的虧損,因為單純用趨勢跟蹤線來做交易並不完整,特別是對於一些波動頻繁的品種,或者在行情震盪期間,趨勢性不那麼明顯,會造成一些額外的止損。


當然,震盪行情是很難做,尤其對趨勢跟蹤型的交易者來說,會面臨頻繁的小額止損。不過完美的交易系統是不存在的,市場在不斷變化,行情是無法預測的,到目前為止應該還沒有任何系統能達到100%的勝算。市場以它自有的方式在運行,你在現實中再NB,市場也不會聽你的,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盡力降低操作頻率,尋找可靠係數高一點的操作機會,並嚴格控制好止損,除此之外,我們對交易無能為力。


那如何降低操作頻率?結合我自己的經歷總結的經驗就是,換大週期 和 按照系統信號交易。這次我只說說我經歷過的思路,不說具體的實操,省的被說成好為人師之類,我並沒有那樣的想法和能力。


我一開始是從日內短線交易開始的,基本上就是死磕5分鐘週期,主力操作品種就是焦炭,單品種交易了接近3年沒換過(當時還在上班,空餘時間交易)。有時候運氣好,遇到單邊行情一天盈利一兩萬塊經常有,運氣不好遇到震盪行情,一天止損個幾千塊也很平常,不過我當時用的是自己研究的一套帶有預測性的日內交易策略,靠的是大量收集數據,大概畫了千八百張圖,具體記不住了,然後根據這些真實數據統計出實際概率,再加上算法,也算是立足歷史事實的半預測,有點像國外某種數格子交易的方法。別說,有些時候還特別準,跟實際走勢到達的點位0誤差,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天才。


但是帶有預測性的策略本就註定會失敗,市場豈是我等凡人能夠預測的,你不尊重市場,市場同樣也不會尊重你。在這個品種上賺到的錢最終也又虧了進去,兩相抵消後還多虧了幾萬塊。每天在市場裡忙忙碌碌進進出出,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還是難逃虧損命運。那段時間特別沮喪,我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熬了無數個晚上,所圖何物?


虧損逼迫我思考,我就在想我的錢是怎麼不見的?明明有能力賺到了錢,最後為什麼是這樣結局。思來想去,還是找到了原因,"過度交易""倉位太重""頻繁止損",輕倉賺到的錢,被後來重倉交易頻繁止損以更快的速度雙倍還給了市場,這是我第一次對自己的短線交易產生了動搖。


後來遇到一段行情,我就嘗試切換到小時線看,當時還接受不了日線級別,認為日線太慢,資金利用不夠靈活,很單純的無知。這次小時週期走出了一段漂亮的翻倍行情,而且這次我改變了方法,我封存了過去2年多使用的短線策略,重新把剛入市時那段狂熱指標期的信號公式再搬了出來。前幾天在趨勢跟蹤線那篇分享裡說,我基本上放棄了大部分的指標,但均線+成交量這兩個指標一直還在用,而且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好的東西不應該捨棄,均線存在市場這麼久,被大量使用自然是有獨到之處,雖然有明顯的滯後性,但是夠穩定。


這次信號提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控制了操作頻率,這波行情完美收穫。後來小時線週期的操作時間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大概4-5個月後轉到了日線級別。小時週期這段時間交易有好有壞,盈利大於虧損,重點是整個人明顯開始變得輕鬆,不用每天爭分奪秒的過度盯盤,連廁所都不敢隨便去。


從小時線過度到日線似乎是水到渠成,但是從5分鐘換到小時週期,讓我徹底掙扎出了短線頻繁交易的漩渦。有一天,當我把日線用到的均線參數按照時間比例換算後加到5分鐘週期裡時,呈現出來的圖像讓我哭笑不得,密密麻麻的細小波動組成了一個大趨勢,原來以前這幾年我每天就是在這樣的細小波動裡進進出出虎口奪食,完全忽略了大趨勢的存在,真的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幅圖深深的刻進了我腦子裡。這裡沒有說短線不好,只是我自己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也做不好,應該會有其他好的方式,可惜我修為不夠做不到。其實我自己的短線策略也是有可取之處,我封存起來並沒有丟棄,或許將來某一天會得到更好的完善。


再後來我開始畫趨勢跟蹤線,分別嘗試了短線和長線,最後還是以長線為主,但是,如一開始所說,單純的使用趨勢跟蹤線做交易是不完整的,趨勢的真假突破以及趨勢週期大小級別判斷很難把握,需要不斷的試錯才能起到一個好頭,似乎總是缺少一個關鍵起點的指引和篩選。


信號提示,再次被我搬出來進行糅合,化繁為簡,捨棄了各種複雜的過濾條件,迴歸最簡單均線規則,用簡單的邏輯粗暴的堆積出一個簡單的信號提示公式,疊加進K線之後,再配合趨勢跟蹤線使用,似乎起作用了。依照信號提示方向,只朝著一個方向做單,遇到趨勢破壞就了結平倉,若信號方向不變,趨勢再突破就再繼續殺入,一直到趨勢正式反轉或反向信號發生為止。當然不是每筆交易都盈利,但盈利明顯遠遠大於虧損。


有了信號提示的趨勢跟蹤,開倉機會得到有效篩選,操作頻率大大降低,一個品種一年大概會有10次左右有效信號提示,再用趨勢跟蹤線突破進行人工過濾,排除一些質量不高的信號,有價值的操作機會大概7-8次(包含盈利和虧損),持倉時間幾天到1、2個月不等,完全取決於行情的演變。


做長線的好處是,你有大把的時間去研究更多的品種,一個品種一年有幾次機會,那多看3-5個品種,機會疊加之後,如果精力夠用,其實基本上你的錢每個月都能找到投資機會,也並沒有閒著。有時候行情會集中而來,多品種投資也有效分散了風險,這些是我當初沉迷短線交易時所認不清的事實。


關於信號提示,

我只是起個開頭,大家自己琢磨,並非一定要均線信號,均線有明顯的滯後性,有時候信號來的太晚也會讓一段不錯的行情最後變成雞肋,我這點兒公式編寫水平還停留在古老的初級C語言級別,自己幾斤幾兩還是很清楚的,也寫不出層次高級的。但是提議儘量採用趨勢類的信號做開頭提示,然後用趨勢跟蹤,趨勢不變單子不改,一直拿到趨勢被改變為止。除了遇到類似這次疫情這樣的大事件外,不輕信任何的市場傳聞消息,不主動改變操作策略,設定好止損,忍受合理的回撤,把盈利的單子拿穩,一定是勝利在望。


關於平倉信號,

開倉有法可依,平倉也有,只是能不能承受住一段複雜的過程而摘取到勝利的果實就很難說。有人喜歡用盈虧比,有人喜歡用固定幅度,有人喜歡用均線,有人喜歡用趨勢改變,也有人用反轉形態,種種思路都是對的,根據個人修為和喜好不同而定。平倉信號也遠比開倉信號複雜的多,複雜的不是信號本身邏輯,而是背後交易者的獲利期待/心理承受以及情緒/行為管理。一波行情中,有人賺10個點滿足離場,有人持盈到100個點離場,有人賺100個點又回撤到50點離場,種種方式都是對的,很難用標準來討論對錯,盈利的平倉都是正確的,只是離開太早會留下些遺憾罷了。


交易不是靠腦子靈活反應快,也不是要創造一套晦澀複雜的交易系統,而是看似古板木訥的長期堅守一套規則,堅定自律的走下去才更能接近曙光。然而交易起起伏伏,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把交易堅持做下去並不容易,尤其在持續虧損的階段,實在是無比煎熬,我以前有段時間曾經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甚至患上了耳鳴至今未愈。可路是自己選的,又怪的了誰?


我們心懷夢想而來,傷痕累累而去,我們百般稜角受盡市場錘鍊,我們固守原則百折不撓,我們不追求完美但絕不不放棄追逐夢想,願你我在期海中能一直做一個眼裡有光的少年。


願疫情早日結束,還我華夏郎朗乾坤,願諸道友早日破繭成蝶,財務自由。


文中觀點完全出於個人狹隘認知,與論調無關,大能者請勿對號入座。我等平庸之輩,在期海江湖,只能守得一招半式餬口謀生。



期海垂釣 2020.2.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