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南斯拉夫電影《橋》?

無心冰冷的唇



絕對的好的戰爭電影

畫風首先和我們熟悉的很不同。

他不像中國戰爭電影強調所謂政治正確,在最後強調了還要響應誰的號召,喊一喊那些口號。

也不像蘇聯戰爭電影那般史詩般的鉅著,強調的是那段濃墨重彩的歷史。

南斯拉夫的這部電影如果剝去政治的外衣來看,完全可以當作是故事片來看,影片內容曲折緊張又不失悲壯,細節考究,臺詞精緻,故事性非常強,最後看完大快淋漓。典型的故事片。

說這部電影是抗德神劇,個人覺得完全是侮辱了“神劇”這倆字,除了MP40和MG42掃射有些浮誇以外,你看過哪些神劇裡的反派人物有這兩部電影裡那麼老奸巨猾,這兩部電影裡的共同點都是德軍安插了一個間諜在游擊隊裡,《橋》裡的“貓頭鷹”科斯,就從這兩個角色來說,絲毫沒看出德軍SB到哪裡去。更別提什麼大boss霍夫曼博士和馮·迪特里施了。

裡面也沒有絲毫侮辱對手的情節,如果你說是戰鬥場面誇張一點,我承認。但是裡面根本沒有像神劇這樣刻意醜化對手的情節。況且片中的德軍絲毫不傻,完全就是敵我的鬥智鬥勇。

這兩部電影裡,沒有濃墨重彩地刻畫某個英雄人物,但是裡面的游擊隊員又描繪得非常有血有肉,《橋》裡機智的的班比諾和重友情的扎瓦多里,這些角色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犧牲的時候都是平凡之中透露著悲壯。散發著典型的英雄浪漫主義氣息~

這部電影分別打動人心的是主題曲,《橋》的主題曲《啊朋友再見》無需多說,這首意大利歌曲這麼膾炙人口也多虧了這部電影的功勞。

有詩意很浪漫的句子,巴爾幹人把這種敵我鬥爭還拍出這種浪漫味兒~

不多說了,向經典致敬!向那個偉大的年代致敬!


JAVA最好語言


客觀的說,南斯拉夫電影《橋》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而且還有真實的事實依據。

它是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中期以後傳入中國的,在當時頗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


在戰爭年代,為了軍事上的需要,需要對一些重要的建築或者是橋樑之類的民生基礎設施進行破壞是頗為多見的一些事情。

南斯拉夫電影《橋》說明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了保證對敵人的進攻取得成功,需要炸燬這座非常重要的建築橋樑,用以阻擋敵人的增援部隊,儘管炸掉實在是可惜,但它卻關係到五千多位游擊隊戰士的生命,因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必須一定炸燬它。

類似於這一類的炸橋電影,在我國的電影故事片中也頗為多見。


但在電影構思上東西方電影的思路卻迥然不同,看慣了本國電影故事片中炸橋情節的我們,南斯拉夫電影《橋》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全新的和一個完全不同的面貌。

那麼南斯拉夫電影《橋》與我們的一些國產戰鬥故事片究竟不同在哪些地方?

讓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對比吧!

第一點,外號“老虎”的游擊隊少校接到上級的指示,奉命前去報道。

在辦公室裡,上校交給他一項新的作戰任務:奉命去炸燬橫亙在游擊隊和德軍之間的一座橋!


上校明白的告訴他:必須在七天之內一定要炸燬它,炸藥自己去想辦法,執行任務的人員由他自己定!

老虎一聽立馬就叫了起來:什麼,七天?我甚至都不能接近那座橋!

但上校告訴他我們要在七天之內發動進攻,如果不能把橋炸斷,敵人的援軍一到我們將為此犧牲五千多名戰士的生命。

老虎無奈地說那我試試吧,臨出門之前他對上校說,先不要急於把那座橋從地圖上勾掉。

言下之意就是,我儘量去做,但不一定能夠完成任務。

但上校卻說,我已經把它從地圖上勾掉了,意思就是看你的了!

如果這部電影換了我們的故事片的話就會這樣:上校首先會說:老虎,交給你一項光榮的任務!


在聽完任務內容之後,老虎一定會說,保證完成黨交給我的光榮任務。

他決不會跟上級討價還價,而上級領導也會語重心長的對他說,我們等著你勝利的消息!

第二點,炸橋方式跟我們的電影大相徑庭。

我們以前也拍過不少的國產故事片,劇中有很多炸橋的情節,比如電影《奇襲》。

通常情況之下我們會分好幾步走,第一是先化裝成敵人到橋上去實地偵察一下,看看敵人有多少守備的兵力,有幾座碉堡和多少機槍,橋下的水有多深、流的急不急。

第二是派隊員扛著炸藥包涉水到敵人的橋墩下面,一組負責炸橋、另一組負責警戒和火力支援。

但是南斯拉夫電影《橋》所運用的手法卻大出我們的意料之外。

我們的故事片一般是運用夜暗的掩護,而他們卻是在大白天化妝成德軍直接開上橋頭。


先是由老虎和狄希將守衛這座橋的指揮官霍夫曼直接控制起來,然後又將各個火力點一一控制在手。

同時,扎瓦多尼帶領的另一路負責將德軍軍火庫的炸藥裝上卡車拉倒橋的中間要害部位。

在大白天公然把炸藥從橋的上面放在橋墩的要害部位,這種拍攝手法在我們的電影或者是我們的思維裡,真的是從未有過的大膽。

憑良心說,我們真的是做不到、也真的是想象不到!

第三點,女游擊隊員伊蓮娜的乾淨漂亮的動作讓我敬佩不已。

在炸橋過程的實施當中,由於異常的現象引起了一名德軍指揮官的懷疑。


他打電話詢問值日官,一名德軍士兵奉命前去查看,與監押德軍火力點的曼納碰個正著,雙方立即開火。

與此同時,在另一座碉堡裡負責看守另外三名德軍的伊蓮娜聽到外面傳來交火的槍聲,只見她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端起衝鋒槍衝著三名德軍士兵“噠噠噠”就是一陣掃射。

隨後立刻“噔噔蹬”快速爬上碉堡的頂端,抄起機槍對準德軍就是一陣猛掃。

不得不說,這又是南斯拉夫電影和我們大不相同的一點。

通常情況之下,如果是我們站在伊蓮娜的位置上,一般會這樣處理:第一是先把敵人捆綁起來,然後再堵上嘴。

第二是伊蓮娜會對敵人做思想動員,告訴他們我們的戰爭是正義的,他們是侵略者,然後這三名敵人會被我們的真誠打動,協助我們炸橋。

第三是外面的槍聲一響,伊蓮娜會用木棒將敵人打昏,或者是把敵人綁起來。

總之,是不會用乾脆利落的動作把敵人用槍直接解決掉!



第四點,扎瓦多尼在吃力地爬上橋的頂端之後,再也無力繼續往上爬,手一鬆掉下了萬米深淵,在下墜的過程之中,扎瓦多尼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慘叫聲。

這一點是我們的電影裡所不允許出現的,只有膽小鬼才會如此。

扎瓦多尼一定要表現的英勇無畏才行,一定在墜落的一瞬間高呼打倒德帝國主義,人民萬歲才行。

西方國家電影的表現手法,在思路上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在這一點上,就算是一般沒有啥文化的平民百姓也會看得出。

他們在看西方電影的表現手法時,也一定會像我一樣感到驚詫不已。


東方評史


<橋>講述了二戰時德國納粹在南斯拉夫守護一座橋,準備讓軍隊從這裡通過,從而發起進攻.但南斯拉夫方面,少校"老虎"和他的朋友們準備了一場炸橋計劃,來保住5000人的生命,不讓法西斯的侵略得逞.最後,正義戰勝了邪惡.可那份朋友間的真摯之情與為了祖國不惜犧牲生命的奉獻之情更讓人動容.

    在蜿蜒曲折的山中懷抱的橋,是整個影片的主線,情節的發展都圍繞著這座橋.而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對其內心活動的描寫卻是整個影片中最重的部分.

    "老虎"是這次炸橋計劃的組織者.他的睿智,理性和對事情的分析力無疑是位優秀領導者的素養.他識破了"貓頭鷹"的真實面目,計劃終於成功.

    本片中性格最為鮮明的人物是爆破能手薩瓦多尼.他是個幽默的意大利人,和自己的小兄弟班賓諾快活地過著危險的生活.而班賓諾,這個快樂又勇敢的少年一直夢想著跟薩瓦多尼回到意大利,去佛羅倫薩.可現實是多麼殘酷.為了尋找在沼澤中偷跑的工程師,班賓諾頭腦發熱般不停吸引著包圍而來的德軍.或許他想殺更多敵人,但沒想到自己的子彈卻打光了.當薩瓦多尼和老虎找到他的時候,班賓諾拖著受傷的腿在沼澤中絕望地喊著薩瓦多尼的名字.可這位爆破能手此刻不得不仍出手中無情的手雷.他歇斯底里般抱頭痛苦,強烈的負罪感充斥了他的內心.於是他將一切的怨火都發在了工程師的身上.性格的突然轉變,讓人不僅無突兀之感,更感覺其內心是多麼重情重義.

    "貓頭鷹"是本片中最關鍵的人物.在以往的中國抗日題材電影中,好人與壞人總是一眼即辨.但他的出現讓人摸不著頭腦.他是德國的軍官,將老虎一行人抓獲並且摸透了他們的來路後,帶他們到刑場.正當槍聲響起,人們都準備為這些正義之士惋惜的時候,貓頭鷹卻將身邊的德國兵們槍決."情報員考斯特前來報到!"

    但他遠沒有這麼簡單.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樣,貓頭鷹--在暗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原來是為德國人辦事.幸好睿智的老虎看出了他的破綻.

    

    工程師在我看來或許是本片真正的主角.

    他沒有多少話語,可內心卻是最複雜的.看著如自己孩子般的橋即將被炸燬,怎能捨得?!倘若不炸,5000人的生命將毀於一旦,怎能忍心?!

他不想,但不得不.

    

    影片的最後,在看到薩瓦多尼中槍後仍想爬上橋完成自己的爆破時.沉默者終於爆發了!他衝到了橋邊,"堅持住,把手給我!"爆破能手跌下了懸崖,工程師和他的橋一起成為了灰燼.剩下的只有他們的奉獻之魂,在風中永久停佇.

    

    "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如果我在戰鬥中勝利,請給我一隻美麗的花......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請把我埋在山岡上......"

這首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意大利名歌,彷彿代表了他們的心.代表了影片的 心.

    朋友,是彼此付出,是互相信任.是同甘共苦.


阿怪怪不怪


二個字:經典

我經常以它為例講團隊合作

1.團隊需要多功能成員,所以有爆破手,工程師,無敵的蓓蕾冒(迪西)

2.團隊目標必須明確統一,否則就會出亂子,工程師一開始目標不一致造成巨大損失。

3.團隊形成的四個階段中必不可少的動亂階段。但目標一致即可克服(迪西和另一個隊員的矛盾,的瓦多尼和工程師的矛盾)



萬里攜酒獨行知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