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最近,水滴籌又出么蛾子了……關於大病眾籌的事再度回到大家的視野中來,負面新聞一波蓋過一波,甚至氣的連官媒都出來點名批評!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是和網上瘋傳的一則暗訪視頻有關:

有位同志臥底水滴籌後發現,水滴籌的地推人員在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裡“掃樓式”拉人籌款,還自稱所謂的“志願者”,挨個詢問患者是否需要幫助

這種深入醫院,直擊病人的網絡互助推廣模式,如果真是為了幫助沒錢治病的患者,倒是好事一件。

但事實恰恰相反:這些“志願者”拉人籌款的目的並不是出於純粹的善意,而僅是為了業績提成。

一、被肆意消費的善意

水滴籌的地推人員是按業績階梯式提成,他們每搞定一個人頭,就能拿一份抽成;量越多,抽出數目也越高,最高每單可以拿到150元。

對於他們而言,拉病患籌款並不是傳遞愛心,而是謀生的工具。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如果僅是說籌款時的業績提成,實際上也無可厚非,畢竟地推人員也需要養家餬口。

但這事真正讓人感到氣憤的是,“掃樓式”拉人眾籌背後的一系列地推“套路”——不少眾籌鏈接上的信息是捏造的:

病人故事有固定模板可以套用、線下推廣人員隨意填寫募捐金額、關於求助者的家庭財產情況、治療費用等都不加以審核……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網傳地推人員操作流程)

這一套看似沒問題的操作流程,實際上在每個環節都暴露出極大的問題。

種種問題集結下來發現,所謂的“愛心傳播”不過就是眾籌平臺獲取線下流量的一種工具:

他們用這種方式博得大眾的關注,宣傳了自家的平臺,此外,還對捐款者進行“二次營銷”。

一般在捐款結束後,眾籌平臺就會推送一條感謝的消息,讓你為自己領取一份免費的保障。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這時,如果你沒有仔細看頁面內容,很有可能在領取的時候,就被平臺“割了韭菜”。

像圖中上面的60萬意外險是免費贈送,但後面這個600萬的醫療保障是得自己掏錢購買的。而且買醫療險最容易出現理賠問題的健康告知部分也沒有強調。

很可能大家就這麼順手一點,一付款,就買了一份保險,而自己對於保障內容什麼的一無所知。

先被“騙”捐,後被“騙”保,原本那份純粹的善心就這樣被功利所利用,誰能受得了?

二、受害的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這已經不是水滴籌第一次“犯事”了……

今年5月份,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因突發腦出血籌款100萬的事,相信不少朋友還歷歷在目。

募捐成功後,有網友發現,吳家本身經濟就不差,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卻還在眾籌的時候勾選了“貧困戶”,而且眾籌金額和治療費用相差甚遠。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那次的吳鶴臣事件,還可以解釋為平臺審核疏漏或者是當事人對“貧困”標準有所誤解,大家也能勉強接受。

但這次的惡性事件,可謂是極大消耗了社會的愛心和善意,讓每個捐款者都感到心寒。

即便後來水滴籌官方宣佈停擺線下團隊、徹查違規行為,但大錯已經鑄成,對於依賴【群眾公信力】生存的眾籌平臺來說,信用透支、破產在所難免。

真正令人擔心的是,網絡眾籌平臺塑造了太多“狼來了”的故事,最後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反而得不到應有的救助。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三、成年人,你的“自私”也能幫到人

雖然在這段時間裡,網絡眾籌不斷爆出各種惡性新聞,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眾籌互助平臺的誕生,確確實實幫助了不少人。


出於同理心,大家都樂於捐助,錢多些的出多點,錢少的人出少點,最後積少成多,幾十萬的醫療費用不難湊齊。

可眾籌模式的根基在於信任,大家不介意伸出援手,但不願意被愚弄。

很多人都覺得參與眾籌就是幫助別人,是在做慈善。但實際上,在這個商業社會里,保險比眾籌更像是“慈善”。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看到這,肯定就有朋友說了:“你這是套路我買保險吧?保險怎麼可能是在做慈善?”

管家這可不是在開玩笑,當你越深入瞭解保險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買保險實際上也是在做善事。

特別是當你身體健康的時候,你購買保險所交的保費最終會流向真正需要它們的人手裡。

以重疾險為例:

如果一個人購買了重疾險後沒有理賠,他的保費就會貢獻給接受賠付的患者。同樣地,獲得了重疾理賠的人,應該感謝和他買了相同產品而沒有出險的人。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保險與眾籌不同,它是一種“預籌款”,正因為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才讓這份善意變得純粹。再加以有銀保監會的監管,和保險合同的約束,使得這個“慈善”更加的規範。

“但買保險,保險公司是盈利的,而且我們自己也獲得了保障,這也能算是慈善嗎?”

管家認為,每個人心目中的慈善肯定是不一樣的,但只要初心是好的,在此過程中又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為何不能稱之為慈善呢?

或許大部分買保險的朋友是為了規避自己的經濟風險,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未出險的時候,我們所交的保費也幫助到了別人。

水滴籌再出么蛾子:成年人,有時候“自私”點挺好

相對於還沒有一個規範體系的眾籌而言,買保險是在“自私”的給自己保障的同時,幫助到了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討論:網絡眾籌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你認為“理想”的眾籌應該是怎麼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