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一個充滿爭議的女人,喜歡的稱她為詩人,討厭的稱她是“流氓”!你怎麼評價?

樓上婁底人


感覺好多話從她哪裡表達出來是有一些不符合邏輯的,但是就是從她的嘴裡說出來了。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其實我也很奇怪的,人們經常說寫作需要靈感,是不是她就是根據自己腦子裡的靈感來寫的那些詩,可是靈感也是源於生活的,就網絡上面也流傳出聖人什麼的,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是不是我們的人類到了一種類似於動物本能的靠嗅覺和幻覺生存的時代了,比如最近幾年看過的穿越時空之門的電視劇,是不是真的有靈魂穿越嗎?我一直在記錄這些包括晚上睡覺做的夢境,時間久了我也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現實生活中,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一些東西還是不可小視的,就算現在科技在發達,也不能把老跟本給忘了。人還是以生存為目的,要是違背了這個原則,那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直到現在我還是會看到一些人,昨天晚上唱了一首佛歌,就看到天上有佛祖在蓮花座上面打坐,我把它視做是靈感。所以餘秀華的出現是一種社會分工的轉型。到了一種分化危機邊緣。


聖人花


我以前從沒有讀過餘秀華的詩,因為我對現代詩詞都不感興趣,現在聽說了她的一些事情才搜出來讀了一首她的成名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讀過詩之後,我覺得這首詩挺好的,並不像別人說的很黃,很齷齪,在我看來這首詩是她的心境的體現。

我認為一點不黃,看似是情詩其實也是也不是,雖然有很多個睡你,但是除了睡你之外,也找不出其他涉黃的詞語,我看只不過她是用詞大膽了一些,其實呢有些人內心的想法興許比她更大膽,她只是用聲音大聲喊了出來而己,其實挺好的!

她也許經歷了許多事,全是消極的,負面的,因而她的詩裡也是有種情緒在裡面,但是她興許在追求一種靈與肉的融合,還有對現實社會的擔憂吧!

我很久沒有看現代詩了,餘秀華的詩也只看了這一首,自己感覺還行,凡事存在總有存在的理由,她的詩至少讓詩壇泛起了一絲漣漪,讓我這個不喜歡讀現代詩的人也有興趣,去搜出來看看。


初夏思夏愛華夏


我心目中的餘秀華[心][心][心]

♥路過橫店

橫店

這個地名的指示牌

從車窗外一閃而過

彷彿被這兩個字點了穴

我的心跳瞬間漏了半拍

這個橫店與天下很多的橫店

完全不一樣

只因為這是餘秀華的家鄉

我好像看到了

一個普通農婦

一個腦癱患者

她搖搖晃晃走在小路上

後面跟著名叫的小巫的狗

她並不看向我

她只看著野地上的小花

和正在成長的莊稼和稗子

這些與春天相關的事物

好像與她無關

細雨飄落著

如同她撕碎的悲傷

和著泥土的腥味

撲面而來

直抵我層層設防的心臟

一下子

就溫熱了我的眼眶

一排一排的房子

哪一棟是把她囚在橫店的家呢

她在暗淡的屋子裡

在自己無望的殘疾裡

在缺少愛情的寂寥裡

看向屋外的豔陽

她的心早已經逃向遠方

穿過了大半個中國

去追尋自己狂熱的夢想

月光落在她的左手上

她用自己生命的重量

把刻骨的疼痛轉化為詩行

靈動地畫出了內心的模樣

於是她自由了

她遇到了杜先生

遇到了胡濤

遇到了很多很多喜歡她的人

她喝了酒

熱情恣肆了起來

她的心像花兒一樣打開了

因此心裡灑進了陽光

路過她的橫店

一種強烈的震撼無法阻擋

她用一個意象

和自己的堅強

把這個橫店

與別的橫店區別開來

這個她一再想要逃離

和背叛的故鄉

卻成了一個傳奇

成了我心中強烈的信仰





獨行俠


很久沒有讀過現代詩了,自幼讀的都是巜詩經》巜唐詩三百首》那些古詩詞?一直都以為,好文章都被前人寫完了。現在詩都不怎麼樣!

關注餘秀華,是因為某位自以為是的詩人,在頭條上罵她,把餘秀華說得一無是處!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專門關注了餘,並搜出來她寫的詩歌仔細的讀了一遍,她對語言的組織能力真的很強大,一下子就被她迷住了!因為我也是農村的,也和她有一些相同的經歷!同是天涯淪落人吧!特別的關注了她!只是後來,她一些罵人的話,罵人的視頻,有點讓人無語!想想她痛苦的前半生,思想有些偏激也是應該的,善良的人啊,別去傷害她了吧!你不喜歡,可以視而不見!


楊楊老妖


《色解唐詩,意欲何為?》多日前,一個秋高氣爽的午後。我坐在家裡的客廳喝茶,順手打開手機,在翻看《今日頭條》上的內容。一則消息讓我生氣,主要是餘秀華色解了中國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飽經滄桑流傳千古的名句,是我上小學時知道的。感謝當初語文老師的精彩解讀,為我後來愛好文學寫作,提供的精神營養。今天的中國正在走向富強,網紅詩人餘秀華在公眾號上色解唐詩的內容,因其不堪入目,原話想必令許多文友所不嗤。然讓我困惑的是,當下的中國詩壇,既然餘詩人名利雙收,可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到了江女(郎)才盡?還是另有企圖?要知道在此之前,她是受我敬重的。我讀過她的部分作品,佩服她身殘志堅從事創作的勇氣。從某些方面來說,餘秀華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她的色解惡搞唐詩的做法,確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盛名之下的餘秀華老師,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面前,應懂得什麼應該尊重,什麼值得敬畏!不必譁眾取寵,變成自取其辱;不要畫蛇添足,歪曲唐詩。我是一個業餘詩歌愛好者,在今後望能讀到餘秀華老師,更多閃光的句子,或者充滿正能量的作品……(作者:劉濤)


劉詩任



初次瞭解餘秀華還是早些年在網上看到她寫的一首詩歌《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乍一看這麼露骨的詩歌名字讓人內心頗為震撼,如果不去看內容的話很容易誤認為是黃段子,但讀完整首詩歌后發現她所表達是一種乾淨而又美妙的情感。也是因為這首詩歌就一關注這樣一位才華不凡的女子,看了很多有關她的報道和她的作品。去年還看了一本餘秀華寫的自專體小說《且在人間》,總體感覺這是一位有追求很勵志的女人。


至於餘秀華成名後引起的各種爭議,作為一個沒有親眼瞭解她真實生活的旁關者我們沒有權利去妄加評論。從她的作品和公開報道中,我感覺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自小腦癱使她落下一個殘疾的身體、沒有勞動能力,成年後父母給她入贅了一位不愛她又鄙視她的丈夫。可能在很多世俗人的眼裡,這樣殘疾的女人一輩子也只能這麼苟且多活著了。可餘秀華貴在她身殘心不殘,有追求不願受世俗的束縛、渴望被尊重,所以她努力的去學習寫詩歌,用詩歌表達她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對活著的態度。最終她的作品獲得了大眾的認可使自己一夜成名,成名後的餘秀華選擇了和鄙視自己的丈夫離婚,而且她離婚的過程還被人拍成了視頻放在網上播放。起初她的父母也是極力反對她離婚的,在她父母那一代人的思想中認為你一個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女子能有一個男人娶你就不錯了、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對婚姻就不應該有什麼奢望。但不認命的餘秀華就是倔強的要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甚至以死相逼,或許這就是她受人非議的開始吧。



後期就慢慢的有人在網上吵笑謾罵她,諷刺她的詩歌是低俗的成名後又得意忘形,但也有很多人在支持和鼓勵她。最近餘秀華也在頭條上開通了頭條號開始發文,在她的頭條評論區還是依然呈現兩種對立網民的留言—謾罵她與支持她。其實從大部分人的角度來看,餘秀華現在面對的是網絡暴力。她的遭遇使我想起了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朱之文在成名前,生活也很貧窮,但大衣哥天生熱愛唱歌有一副好嗓子,憑藉一首《滔滔江水東去流》而爆紅網絡一夜成名,緊跟著走進了演藝圈。成名後的大衣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和名利,同時用自己獲得的財富回報社會,為災區捐款、幫村裡修路、借錢給親朋好友。但他善良的付出沒有換來大家的感恩,反而換來大家的指責,村民說他路修了那麼一點路不值得誇讚,而借出去的錢別人不還給他、還有人貪婪的說大衣哥的錢已經多的花不完了,還在乎這麼一點錢嗎?此時的大衣哥不僅有來自外界的非議同時家庭也開始出現了問題,因為他的成名老婆老是擔心大衣哥會拋棄她,一雙兒女也因處在青春叛逆期缺乏管教變得不聽話不愛學習。面對家裡家外的雙重壓力善良樸實的大衣哥選擇了退出演藝圈,在他看來沒有了熱度的他也就慢慢的沒有了被人制造話題的機會,直到被人遺忘然後再過回自己的農耕生活。

最後話題再回到餘秀華身上,因為她的倔強性格,她是不願意如善良的大衣哥那樣心平氣和的接受世俗之人對她的謾罵和無端指責。很多時候她選擇懟回去,所以就有人說她是潑婦,不配大家給她詩人的稱號。其實我覺得像她這樣的身殘志堅草根名人,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堅強是很多健全之人都做不到的。即使她身上有什麼缺點,網友也應該給予包容和鼓勵!不管怎麼說他們通過自己的追求和努力,由草根變成了名人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很勵志的過程,更是社會的榜樣,他如果沒有觸犯法律突破道德的底線就不應該承受各種無端沒有根據的指責。


夢迴田園


我認為餘秀華其實充其量也就是一位大路邊的小文學愛好者,她在沒有別的生活來源的情況下寫點小詩以貼家補而已,談不上什麼才華,只不過是有無聊之人炒作罷了。

偶爾有那麼一首還說的過去且大膽的小詩,於是被炒作者當做經典,以至於認為她所有的詩都是上乘之作。

更可憐者莫過於餘秀華本人了,在別人的吹捧下膨脹的不知自己是誰了,把唐詩進行色解,這與說葷段子有什麼區別呢?說穿了就是變態的心理在作怪,身體的殘疾扭曲了心理,還沾沾自喜的以為自己色解唐詩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這種豎下來寫的記敘文被美其名曰“現代詩”,真的不知道這些人的文化素養是那麼的低下!文化低下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太過於自信,大言不慚還自稱“文化人”,假若這樣的人也可以稱為“詩人”,那麼小學畢業以後也就可以浪跡江湖了,再多上兩天學就有點浪費了!





s春回大地x


我曾經在頭條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她是美的象徵,還是潑婦的化身,人格嚴重割裂的餘秀華怎麼了》,在文章裡我對餘秀華的詩歌與為人做了自己的評價。



說實話,我對餘秀華的詩歌還是非常欣賞的。在她還沒有出名之前,我在偶爾看到了她的詩歌,那時候還不知道她是誰,但是她幾首描寫鄉村,鄉下場院情景的幾首詩,還真的讓我眼睛一亮。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很多年不讀詩,不看詩了,是因為多年來詩歌確實不值得讀,因為無法打動人心。有一句話說,餘秀華的詩歌可以真抵靈魂,當時確實讀她的詩歌有讓人心動的感覺。一首詩能讓人心動,能打動人,能產生某種觸及靈魂的感覺,在現在的詩壇確實是難得。她用一種真摯的不帶修飾的情感,用一種天然純樸的意象,把鄉村事物的那種真摯傳達給讀者,不管她寫什麼,都有一種直達心底的感覺,都能觸動你。那時候我還沒有看到那首後來紅遍全國,也讓餘秀華招來無休止唾罵,並被稱為“女流氓”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首後來讓餘秀華大火的”睡你“詩,湮沒了餘秀華描寫鄉村,描寫場院,描寫自己情感的那些好詩,讓很多其實沒有讀過,或者說讀過也沒有理解了她的詩歌的人,記住了”睡你“幾個字,也成為那些人罵她“流氓”的或者“下賤“的口實。



說實話,當前中國的詩人中,沒有幾個人的詩歌能像餘秀華的詩歌那樣,粗礪、質樸,情感真摯又細膩,有一種帶鉤的毛剌剌的東西,能讓讀者的心靈產生某種刺而痛的感覺。許多詩人的詩歌,只能聽到他自己的在哪兒嚎,喊,叫,或者呻吟、矯情,裝模作樣,讀者卻沒有感覺。餘秀華的詩歌卻不是這樣,她有很強的代入感,能讓她的感覺直擊讀者,引起共鳴。

我當時在朋友圈轉發了餘秀華的詩歌,並且寫了介紹性文字。後來沒有過了多久,餘秀華到北京清華演講,”睡你“的詩歌也迅速傳播開來了,餘秀華也迅速紅了起來。當我看到餘秀華這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時,當時也沒有感覺到這首詩有多少色情,或者可以被人稱為“流氓”的東西。這首詩其實就詩人在某種痛苦的壓抑中,自己發出的吶喊。雖然我不喜歡這一首有點直白地赤祼祼地喊叫的詩歌,但我也沒有認為這就是一首多麼不好的詩歌,也不沒有什麼色情成份。



我沒有對餘秀華有什麼不好的看法,我感覺到她做為一個身體有殘疾的詩人,內心能有如此罕見的才華,能寫出如此好的詩歌,確實讓我感覺欣慰,為她,為中國詩歌。

但是,餘秀華後來的一系列作為,多起有關她在一些公眾場合出言不遜的報道,讓我對她產生了某種看法。但這種看法也沒有改變我對她詩歌的好感。有一天,餘秀華突然來到了頭條,她在頭條號上一系列言行,讓我感覺詫異。她怒懟粉絲,與網友對罵,口不擇言,尖酸刻薄,甚至看到她一條對取消關注的粉絲的怒罵,語言粗鄙,尖刻,讓我非常吃驚,感覺她不是我心中的餘秀華,不再是寫出那麼美的詩歌,在詩歌裡展示著美麗、美好意象的詩人了,簡直就是一個村婦,潑婦,一個精神不正常的病人,最少是病態的。這種突然的落差,讓我忍不住寫了那麼一篇評論她的文章。這篇文章發表後,在評論區出現了非常激烈的爭論,大部分人對餘秀華評價是負面的,也有人採取汙辱性語言,遭到了一些餘秀華的鐵粉的反擊,評論區爭論非常激烈,我後來在微頭條寫了一下這個情況,結果,短短几個小時,閱讀達到了數萬,微頭條下面的評論很達到上千條,依然像文章下面的評論一樣激烈,說什麼的都有,我甚至感覺到了網絡暴力的威脅。為避免出現意外情況,於是在半夜兩點多我睡覺前刪除了那條微頭條。

但是,從那天起,我看到了餘秀華的力量,不管網友對她是什麼評價,她都可以帶動起網絡輿情,她是一個重頭話題,也是一個大眾被充分關注的詩人。這種情況在中國詩歌界,已是難得一見了,詩人早就在三十年前淡出了公眾視野,餘秀華又把公眾的眼球拉回到詩歌界,讓民眾關注起了詩人。

我對餘秀華的批評,餘秀華看到了,我沒有想到她給我私信,留了電話,表示想和我通話,因為她確實感覺到了她那一段的情緒不對,她承認確實是錯了,我對她的批評沒有錯。只是她解釋了一下,是因為發生了一些特殊的事情,讓她心情很糟,所以那些日子才會情緒失控。


餘秀華後來刪除了那幾條她懟罵粉絲與網友的頭條,此後再也沒有見她有過那種不堪的言行。

我突然感覺到,餘秀華其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子,也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子,她的內心其實是柔軟的,美好的,有著善良與唯美的。我也相信,能寫出那麼美好詩句的餘秀華,內心一定也是美好的。讓人感覺不美好的,只是她失控的情緒。

不管怎麼說,餘秀華是一個好詩人,優秀的詩人。至於她的性格,詩人都是有個性的吧,再加上生活加給她的多災多難,她承受了太多的壓抑,有時候發洩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就諒解她吧。


作家鬼譚


我認為餘秀華是一個聰明的善於學習思考並非常有個性的女性,不管她的作品你是否欣賞,但人格上必須尊重,這不僅是對一個女性的尊重,對一位詩人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

比如她今天才發的微頭條《像我這樣心靈豐富的殘疾人,是不幸中的不幸!》中:


她對自己女性角色感覺很幸福;

她認為“女權主義”這個詞本身已經體現了男女的不平等;

愛情就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一種美好的想象;

愛情的對象從一個變成了多個,到底是我們人性的墮落還是人性的上升,還是人性的平衡?

愛情是純粹的,是沒有功利性的;交換一旦形成世界就會變得非常骯髒;

表明愛情,在於能找到與我相匹配的靈魂,一輩子找不到愛情,那可能是你的靈魂太高貴。


講的就很不錯,尤其是她以不完美的姿勢走上舞臺,敢於面對觀眾闡述自己對人生的獨特理解,對愛情的獨特理解,我認為需要極大的勇氣,很多身體正常的人未必能做得到。

不管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都有權利追求愛情。

她的詩歌中感性成分多一點,但請別僅僅從文字的表面去理解詩歌,更不要以猥瑣的心理去猜度他人,因為那是侮辱我們自己。


來生的魚


很給餘秀華面子的評價。餘秀華、藝術家、聖人,中間終究有什麼不同?藝術家的成就和命運究竟取決於什麼?怎麼給藝術家蓋棺定論和分類?順帶看看吃瓜群眾的人生?什麼是觸摸天機、勘破人世、直達人性?

餘秀華,一個充滿爭議的女人,喜歡的稱她為詩人,討厭的稱她是“流氓”!因為她《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徐志摩,一個拋妻奪朋友妻的男詩人,“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齊白石,83歲還生孩子,85歲還鬧續絃,92歲還抓著年輕漂亮的美女手不放,93歲臨終那年還吵著要與22歲小美女結婚......

畢加索,一生情人過百。“畢加索的激情、活力與荷爾蒙是與生俱來的。”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但冷酷和汙濁的現實使敏感而熱情的藝術家患了精神病,《悲慘的自畫像》割下自己的耳朵,37歲在《有烏鴉的麥田》扣動手槍,帶著悲傷,飛去天堂。

海子,一個充滿悲劇的男詩人?曾經的夢“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變成了“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25歲臥軌自殺。

……

真正的藝術家,

他一定是觸摸到了宇宙自然界當中的奧秘(天)……

更可能看破了人世現實(地)……

最可能他洞悉了人性(人)……

然而,宇宙自然界的天道有陰有陽,有睛有雨,有圓有缺;白天黑夜,四季更替,盛衰枯榮,斗轉星移;高山變成深谷,滄海化為桑田……

然而,人世的現實有太平盛世,有世態炎涼,有鴻運高照,有無力迴天;有衣食住行,曲折是非,人情世故,生老病死,國家興衰,王朝更替。

然而,人性有光明黑暗,有真善美,也有假惡醜;有仁義禮智信,有貪嗔痴怨欲,有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也有謙恭、寬容、嫻靜、勤勞、奉獻、清心、寡慾。


當“人性”在“人生的現實”中通達於“天道”,天道人性化為藝術作品,與觀眾引起共鳴,得以一定範圍的流傳,就產生了藝術家。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人用黑暗之人性,用貪嗔痴怨欲之人性,用人性之惡行走於人生的現實中,因為抓住了現實群眾的劣根性,引起了群眾的共鳴,獲得了名、利和位;更有大量藝術家也因此欺名盜世,身敗名裂,苟活一世。

有人用光明的人性,用人性之善行走於人生的現實中,刻畫了真善美,鞭撻了假惡醜,寄託希望和未來,成為時代的楷模,成為經典,影響世代。更有大量藝術家鏡碎夢破、光明輸給黑暗、被假惡醜打敗,悲劇結束一生,但如果他堅持光明與善,作品又通於天道自然人性,他的作品也能得到留傳。


但他們只不過是藝術家,藝術家還可以往下和往上發展,往上講,有沒有比大藝術家更高明的人呢?

當然有,藝術是文明重要的一部分。但文明的核心卻是文化,文化的創造者在聖賢,所以聖賢是古今中外文明文化的化身,藝術家呢,文明的外衣吧。

當有人揭示出的人性直達天性,又超脫於人世現實,與天地共化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成了人文教化,教化到大部分民眾,甚至到整個民族,經久不衰,就成了這個民族的文化,這個人就成了聖人。

孔子以儒家人性仁善的一面教化中華民族幾千年;釋迦牟尼以去人性五惡”貪嗔痴怨欲“修”清淨自在“為教,讓佛教成為東方文化幾千成的主流之一;耶穌去人性七大原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讓基督教成為西方的主流文化。

由此人的區別在於:對人性、對天道、對人世,即天地人三才,究竟”勘破“和”融通“了多少?(這個問題很大,不展開,本人頭條號有好些相關文章)。據此三點,對藝術家的上下層次大概做以下分類:

勘破得深的的正的,超越了藝術,甚至達到圓融無礙的人,就是聖賢。

勘破得深的正的,但天地人不融通的,這些藝術家有價值但要在人間經受磨難。

勘破得深的邪的,但天地人融通的藝術家,富可敵國,如魚得水;不融通的,魔鬼罪人。

勘破得淺的正的,天地人略融通的,成為一時的名家;不融通的,窮困潦倒。

勘破得淺的又邪的,但天地人略融通的,淫詞巧計,名噪一時;不融通的,無恥下流,身敗名裂。

餘秀華屬於哪一類?一目瞭然吧?徐志摩、齊白石、海子、梵高、畢加索等藝術家,都可以裝進各自的籃子吧?成就,命運也大概對應吧?

所以孔子、釋迦牟尼、耶穌成為了聖人。

所以藝術家終究只是藝術家

所以藝術家成就命運不一樣

所以餘秀華終究只是餘秀華

所以吃瓜群眾終究只是吃瓜群眾

粗略答覆到此。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