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從不封凍,是那個時候氣候溫暖嗎?

軍統60


水泊梁山

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海拔197.9米,位於梁山縣中部、縣城東南,介於北緯35°47′12.85″,東經116°05′56.22″之間。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梁山旅遊區面積4.6平方公里。

氣候

水泊梁山風景區地處暖溫帶半溼潤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5℃,降雨量601毫米,無霜期205天。

地形地貌

水泊梁山風景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兩山主峰高度197.9米,地面最高處海拔47.6米,最低處海拔35.9米。

電視演的雖然有點誇張,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發生的。因為在天氣還不是特別冷的時候,或者就算冷也沒有持續很長時間,水面上是不會結冰的。如果這個時候突然來一股冷空氣,就很有可能會下雪啊,而且還不會結冰。

歷史每個時期,地理環境溫度是有差異的。





西路壩七杯茶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春秋時期的大野澤。

梁山伯所在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梁山縣,位於濟寧與黃河之間,既然在黃河邊,那麼這個湖泊的形成就與黃河有關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黃河的厲害,歷史上是經常改道的。

上圖,梁山伯它的前身就大野澤,最早形成與一條河流瀦留有關,這條河流是哪條河流呢,可能大家不知道了,現今它已經消失了,就是歷史上的濟水。

濟水前世很複雜,雖然現在這條河流已經不存在了,但在古代它與黃河、長江、淮河並稱“四瀆”,號為“江河淮濟”。這條河流它發源於太行山南麓,流經濟源(黃河北),在滎陽匯入黃河,在黃河對岸分出一條支流稱為支津(黃河南),古人就認為支津是北岸濟水穿過了黃河,並稱之為濟水,那麼濟水在黃河與淮河之間,一併向東流去,匯入大野澤。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濟水與黃河一樣都具有高泥沙量水文特徵,泥沙不斷沉積,河床被抬高,經過南北朝、隋唐、五代大野澤差不多被淤平,同時黃河改道也讓濟水失去水水源,走向了死亡的命運,大野澤最終也就乾涸了。但這裡畢竟地勢低窪,北宋初期黃河的每次決堤便有水匯入大野澤,形成初期的梁山泊。

北宋期間,黃河氾濫成災,也是黃河決口最頻繁時期,黃河河道不斷在抬高,決堤後的黃河水待續匯入到梁山泊,面積不斷擴大,有“水泊梁山八百里”之稱,這種說法一點兒也不誇張。

▲竺可楨《五千年中國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北宋年間,與現在氣溫相差不是太大,稍稍有些偏高,也是由暖轉冷的過渡時期,而到南宋,氣溫急劇下降,才導致了北方少數民族無法生存,躍馬揮鞭南下,南宋走向滅亡。南宋滅亡後元、明、清時期氣候雖有些起伏變化,但比現在要冷很多。

上圖是我國一月份等溫線圖,0°C等溫線從秦嶺~淮河線通過,這意味著,這條線是結冰線,以北地區會有結冰現象,但從我們現在來看,強寒潮爆發時,黃河下游才會有結冰,但封凍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麼北宋年間,氣溫比我們現在略高一些,梁山泊也就不會出現封凍現象了。

梁山泊周邊與我們現在對應區域環境有一個東平湖,全球變暖背景下,目前與北宋年間,氣候不會有多大差別,現在的東平湖出現結冰現象就很不容易,封湖上凍更是難上加難了。


地理縱橫


肯定是的,

每個歷史時期,

地球冷熱也是不同的,

通常繁華盛世時期,

伴隨的都是溫度偏高,

因為這樣糧食產區大,

農作物也生長的好,

比如楊貴妃為什麼愛吃荔枝,

因為從小吃,

從小在四川怎麼吃,

因為那時候四川熱到產荔枝。


2分鐘看世界


水泊梁山地處暖溫帶半溼潤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5℃,降雨量601毫米,無霜期205天。所以不會封凍。


萬法歸一78750411


不溫暖,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中國鮮食玉米之鄉


只是書中這樣說,因為作品內容不需要。


江南詩丐


不是。那時比現在冷,結不結冰是氣溫,地熱,水質很多因素綜合的結果。


知足常樂767281186982


根本不是,是小說的表現形式。以前的氣溫比現在低,肯定上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