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的倒閉,真的是因為高房價導致的嗎?對於降房價你支持嗎?

quwulc


房子的高價格已經成為了,每個人都是在討論的熱點,買房掙錢,一個商鋪富三代的說法經常在我們的耳邊聽說過。每個人都已經把資金投入了,在房地產行業中,而實體業也紛紛的出現倒閉。實體行業的倒閉有60%歸根於是房地產高房價帶來的衝擊。

現在實體行業越來越難做,主要原因關節點,是我們的人們消費觀念變了

電商衝擊,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行業異軍突起,把線下的多種行業的利潤瘋狂地在壓榨著。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衣服,在線下一件可賣到200多元在線上,價格僅在80元左右,相差120塊錢的費用,直接導致很多年輕消費者選擇線上購物,在近些年來微信的推出導致了越來越多中老年人都使用了手機線上購物。


外賣的便捷,4G手機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手機上下載了各種的外賣軟件,只要我們想吃,就在下個單半個小時內就送到我們面前了。在這種軟件的便利性上,同時也在壓榨著這些店家的利潤,導致大規模的餐飲行業做不下去。

高租金的衝擊,隨著移動網絡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利潤已經在逐步的壓榨著商家們,而最恐怖的一面還是高租金,國內一線城市熱門步行街租金高達過千元每平米,一般店鋪都不超過15平米,每個月交付了租金高達2萬塊錢。二線城市中心地帶的每平米租金也要去到四五百元每平米,隨便開個25平方的奶茶店,每個月租金就高了上萬塊錢,我們的商品要賣到什麼樣的價格才能挽回我們成本所在。


高租金使得實體行業倒閉了,也使我們的生活水平降低了。

實體行業的倒閉,有60%是歸根於高房價的衝擊,使得人們生活水平降低,有80%是歸根據房價的壓力。高房價的帶來最終誰才是獲益者。

普通消費者,隨著物品的價格上升,人們的消費力逐步出現下降情況 物品的價格與我們的收入水平不成正比。觀看我國近年來的消費報告中,顯示人們的幸福感不斷在下降。

店家,面臨著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降級,另一邊又要面對著商鋪的高租金。店家也是無能為力,價格賣低了自己利用空間沒有價格賣高了,沒有消費者過來購買,無論你的營業額怎麼樣,租金還是每個月要正常交付,結果到最終撐不下去了,店家倒閉。

房東,在購買商鋪之前,開發商都會跟我們說一個商鋪富三代,根據目前新購買的商鋪回報率來說,每年約5%~6.5%,商鋪的產權通常為40年,在連續19年到二十年不斷租的情況下,是可以回的到等等,但是根據上面消費者店家的情況來看,基本上是不可能19年不斷租的,我們的回本時間變得更長,甚至是25年。25年才能回本,還沒有算上利息,利息起碼也佔個5年,所以三部從購買到回本需要30年時間,剩下10年才是賺錢的,根本實現不了,一個商鋪富三代。



開發商,開發商是你高價錢,把商鋪賣給了房東,在幾個月內就能收到銀行的按揭款,收錢就已經走人了,而且是一筆過,利潤是最大化的,最終的受益者是開發商。

總結:實體行業的死亡,一個是出售土地給開發商的政府,另外一個就是開發商在建設的時候出售的商鋪價格比洋房通常都是高兩倍的。所以高房價是直接致命實體行業的原因。

我是有點意思,歡迎大家留言探討,有喜歡的點贊,關注加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