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怎樣計算?

洲159006


簡單,咱們來算一下吧。

我是社保專員,下面以我自己的經驗來分析解答,請參考:

題主說社保裡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26000元錢,只繳納了15年社保,而且沒說以後還繳不繳納。

測算下吧:根據參加社保的時間,15年,那應該是2004年左右參加的社保,暫時不考慮“視同繳費年限”,按照我國的社保分類,你應該屬於“新人”的範疇(1997年後參加工作,或繳納社保的人)

下面簡要介紹“新人”的計算方法:

  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2.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 × 全部繳費年限×1%

  3. 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第一步: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

①:計發月數見下表:男性都是是60歲退休,那麼查詢可知,計發月數為139個月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26000÷139=187.05元

第二步:計算基礎養老金

①:由於不知道題主在企業時,單位是按照多少繳納社保的,暫時按照100%進行計算;

②:全部繳費年限,按照15年,以後不再繳費進行計算;

③: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以我所在地區為例,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916.67元;

那麼: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 × 全部繳費年限×1%=5916.67×(1+1)÷2×15×1%=887.50元

第三步:計算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

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187.05元+887.50元=1074.55元

總結:

由於題主沒細說,參加工作時間,以及是否以後還逐年按時繳納社保,以上為最最基本的養老金測算,最後測算領取的養老金,不算多。

在有條件的基礎上,希望題主繼續堅持繳費,畢竟按照目前的測算體系,繳納時間越長,基數越高,個人賬戶累計資金越多,以後對咱才越合算,加油。

再重複下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我😄

裡面有更多關於社保和公積金的解讀文章

如有問題,請關注後,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曉虎解讀社保和公積金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假設有一個“小李”,今年25歲,在北京的XX公司上班,月薪1萬。

那麼小李每個月需要繳納養老保險1023元,所在的XX公司繳納3210元,合計4233元。(每個地區繳費比例不一樣,自己可以網絡查詢)

只要實際繳費滿15年,到了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暫定:65歲),小李就可以拿退休金了。

小李的養老金由兩個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看到這麼繁雜的計算公式,大家不要怕,小白在後續的計算中會幫你算好,保證不然燒腦!

現在,大家只要記住:

1、任何情況下,繳費越多,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就越高。

2、到了退休年齡後,你就可以一直領取退休金,直至去世。

3、養老金每年都要依據“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進行調整。

小白認為,大家若想大概預估一下明年爸媽養老金的漲幅,查看“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就差不多了。

考慮到小李今年才25歲,要算未來40年的賬,小白需要參考歷史數據。

1992年,北京社會平均工資為240元/月,到2016年已升至7086元/月,24年裡增長了29.52倍,複合增長率為14.10%。

可見,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增速可觀,那些堅持繳納養老保險,等著拿退休金的“保守派”是似乎有堅實的數據支撐。

看完社會平均工資,讓我們將視角切換到基準利率上。我們常說時間是有價值,而利率就是衡量時間價值最有效的尺度。

1991-2017年,我國1年期銀行平均貸款基準利率為6.93%,5年期銀行平均貸款基準利率為8.01%。

同時觀察兩張圖片,我們會發現工資增長與銀行基準利率密切相關。

1、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資金需求量大,銀行基準利率上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較快。

2、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資金需求量小,銀行基準利率下滑,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放緩。

當然,有些人會說,工資增長和基準利率受多方因素影響,不能過於絕對。嗯,小白認為,嚴謹的態度沒錯。但是,我們僅看二者在1991-1995年時間段,銀行基準利率高企的時候,社會平均工資也快速增長。而且,眾多經濟學家已經對工資和利率間的關係作了深入研究,小白在此就不展開了。

分析數據後,我們定會發現社會平均工資14%與1年期平均貸款基準利率6.93%似乎有一定的比例關係,具體的數學擬合過程也驗證了小白的猜想。

小白假定: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1:2

也就說,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為1%的時候,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為2%。

考慮到我國經濟已過高速成長期,未來難以複製GDP年度增速為10%的輝煌,小白假設未來40年,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為3%,社會平均工資增長6%,小李工資增長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同步。

還記得前面提到 “小李每個月需要繳納養老保險1023元,所在的XX公司繳納3210元,”這句話嗎?

就此計算,小李自己第一年需要交12276元,所在XX公司交38520元,以後逐年遞增6%。現在,讓我們算算小李未來40年將繳納多少錢吧!

40年時間,小李個人繳納190萬元,所在XX公司繳納596萬元,合計786萬元。

有沒有被嚇到,不知不覺中,小李的“五險”會交那麼多錢!

熬到熬到65歲了,小李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

小李的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1、個人賬戶養老金:小李個人賬戶養老金有190萬,分120個月(10年時間)發放,每個月發放1.58萬元,相當於一年發放18.96萬。

2、基礎養老金:在每年增長6%的情況下,40年後北京社會月平均工資為6.87萬元。

小李第一年每月可獲得基礎養老金=6.87萬元*(1+1.4112)/2*40%=3.30萬元,第一年可獲得39.60萬元,以後逐年遞增6%。

要注意哦!領取退休的第10個年頭,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沒錢了,你會突然間發現自己的養老金變少了。(黃色部分)

是不是覺得熬40年時間,等養老金很辛苦啊!要是我們“不交養老保險,自己投資理財,自行養老”,結果會怎麼樣?

這得看40年間,小李的理財能力如何?

看圖可以明顯發現,不同收益率,最終取得總資產差距非常大,3%收益率下取得1188萬,6%的收益下取得1971萬。

站在65歲這個時間點上,我們會發現辛勤地交了40年養老金的小李一共交了786萬元的“五險”,比3%收益率下取得的1188萬還少。

小白認為,小李吃虧的地方在於每年不停地交錢,可是交上去的錢沒有“複利增長”,因為年輕的小李交的錢都發放給老頭老太了。

小白舉例:

1、有複利情況下:現在的1元,利率3%,10年後變成1.31元。

2、沒複利情況下:現在的1元,10年後還是1元。

似乎自行養老方案勝券在握了,可是“複利”的魔力不只在自行養老方案上奏效,退休後的小李同樣也很獲得它的好處。

不要忘了,小李退休後的基礎賬戶養老金是以一年6%的速度增長的。如果小李的投資收益率僅為3%,低於基礎賬戶養老金的6%,長此以往,小李一定會輸掉這場競賽。

現在問題來了,小李在不同收益率下,自行養老和領取養老金在什麼時間點會達到臨界平衡點呢?

我們以投資收益率為3%為例,從領取退休金開始,20年後達到臨界平衡點,小李剛好85歲。若投資收益率為6%,因為與養老金基礎賬戶增速持平,小李自行養老的情況下,可以終身跑贏養老金。

現在,我國男性平均壽命74歲,女性77歲,都摸不到85歲這個零界點。當然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技術改進,我國人均壽命也在不斷提升。小白參考了目前世界人均壽命排名第一的香港,男性平均壽命81歲,女性87歲。

樂觀預期,現在只有80後、90後的女性採取領取退休金方案最終能夠跑贏自行養老方案。

結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自己投資比交40年養老金收益更大。

雖然小白自己都不肯承認,但是結果就是這樣。當一個像“小李”那樣的老實人似乎不能取得一個好的結果。想讓自己安度晚年,自己需要提高投資收益率。

可能有人會說:“小白,我投資水平有限,長期只能取得1%的收益率,怎麼辦?”

小白只能說:“老實人,你還是安安心心地交五險一金吧!不要想太多,老了自然有人養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