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說到寶玉,感覺就會出現一個帶著風的翩翩少年,穿著華美的服飾,身上的每一個配飾都精美絕倫。在情愛上,他辜負了黛玉的痴情和眼淚,對不起寶釵的婚姻,拋棄了襲人,害死了金釧、晴雯。

“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寶玉與蔣玉菡發生關係,還與北靜王、秦鍾、柳湘蓮走的很近曖昧不清。用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評判,首先他是個顏值控好看的都不放過,喜歡的就開撩,濫情而不負責。當然他善良寬容,體諒、尊重女性,也才華橫溢。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愛恨糾纏典型的“中央空調”式暖男,時代不一樣,價值認同當然有差別,不過他太無情、太通透、太空無、太超脫,沒有界限,所以要承受的結果早就已註定。

很多人其實維繫不好愛情當中的親密關係,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掌握不好情愛的邊界,讓兩個人的關係由初遇時的美好變得麻木,最後漸漸相愛相殺,彼此嫌棄憎惡,各種糾纏不清的局面。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因此都會有彼此的邊界。包括工作中的同事、關係要好的朋友和同學,還有身邊的家人,以及跟你有親密接觸的對象和伴侶。

如果邊界不清楚,很容易導致人脈崩塌,人緣不好的惡性循環,最後幹什麼都不順利。


一、界限不清的表現


(一)依賴:指依靠別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依賴思想不僅會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會讓人缺乏責任感,不勞而獲,貪圖享樂,不能適應現實生活甚至走上無可救藥的路。


最常見的是依靠父母(俗稱啃老)、哥哥姐姐,伴侶或者對象戀人。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枉凝眉》曲裡說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正是黛玉悲劇命運的寫照。

寶玉和黛玉的感情,很大部分的原因在於過分依賴對方給予的那一份感情,從小兩個人就同吃同住同行,黛玉在這樣養尊處優的日常生活中,更是養成了過於孤標傲世的性格。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雖然作為大戶人家的大家閨秀,不會缺衣少食,可從小依靠父母,進入賈府之後可以依靠祖母、表哥寶玉等,稍微不滿意就會心情鬱結,哭個不停。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依賴型的人,就是什麼都指望別人來完成或者得到幫助,比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不飽、穿不暖還怪父母,甚至還估計刁難,覺得自己享受的一切都理所應當,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在兩個人的親密關係中,如果過於依賴對方,自己的各種能力也會退化,甚至慢慢變得不優秀,喪失生活的能力和勇氣,少了對方就不能獨活。

在某種層面來說,依賴就是一種控制。她用依賴控制對方,讓對方死心塌地而且非常得意的扮演起拯救者的角色來。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救是把別人的事看作自己的事,心甘情願要幫別人去完成,並達到內心想要的結果。依賴就是把自己的事全部推給別人,讓別人來幫你完成。控制也是別人幫你完成此事,但是後果還是屬於自己承擔,而依賴把責任也推給了別人,要求別人對自己負責。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黛玉:如果得不到愛情,還不如死了。寶玉:你死了,我作和尚。愛恨糾纏是兩個人永遠無法理清楚的關係,界限無論是對於誰都非常重要。

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過度依賴別人,無論是情感上的還是生活上的,無論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對你好還是不好。

人總是充滿惰性和自私的,你依賴他,他也依賴你,當你依賴他的時候說聲謝謝,保持界限,彼此舒服的距離是兩個人能攜手走下去的關鍵。


(二)控制:就是把別人當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腳一樣去使用別人,並且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和目標來使用。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更多的體現了這種人自作主張目中無人,把別人當成一塊沒有感情的木頭使用得心應手,不關注別人的內心感受,更過分的是還故意壓制別人的內心感受。

控制在中國家庭關係中非常常見,父母總是會給你安排他們認為正確的路讓你走,控制、依賴、討好是這段關係中最常見的。

一塊木頭,如果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情感,使用者就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用。因此,控制者總是會想盡各種辦法打擊報復對方的獨立性,使他喪失這種能力,很好的服從這種控制。


控制有三種:硬控制、軟控制和無形的控制。

硬控制:諷刺、批評、教育、命令、懲罰、指責、羞辱、跟蹤、調查、限制人身自由。

軟控制:討好、利誘、撒嬌、胡鬧、施苦肉計、要挾。

無形的控制:信用、承諾、保護、恩賜、以身作則、威望、自信、勇猛。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金玉良緣,寶玉一家人瞞著他強行和寶釵結婚,這裡面就是王夫人一手安排的。在賈母去世之後王夫人一家獨大且無人制衡,她更支持金玉良緣,這種控制是家庭式關係中最常見的。作為母親沒有考慮到兒子個人的感情,像是一個木頭人一樣任由她擺弄,完成她認為對的選擇和目的。

這種控制的目的是“為我所用”,寶釵是王夫人親妹妹的女兒,總是更親一點的,寶釵也是一個端莊謙和,不愛多話,懂事省事的孩子。作為未來的婆婆,當然更希望找一個聽話、少讓人操心的兒媳婦。

其實還有一個人想要控制寶玉,打著要拯救賈家成就他的初衷,而這個人就是寶釵,這種控制與拯救有某些相同之處,拯救的目的是讓對方過的好,結果怎樣另當別論。為了讓他能走仕途功名,保住自己的幸福和賈府的未來,言語諷刺寶玉不務正業,勸說科考。

家庭關係的逼迫和壓制,最後讓寶玉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喜歡控制別人,把別人當作自己的身體或工具來使用,常用的方法是硬控制。

表演型人格障礙也喜歡控制別人,常用的方法是軟控制。

邊緣型人格障礙常常軟硬兼施。

自戀型人格障礙則是硬控制和無形的控制並用。


很多時候因為兩個人彼此親密無間,要不覺得他是我的人,他必須要聽我的,他永遠屬於我。有了這樣的想法往往比較危險,兩個人之間尤其是伴侶,需要把對方看著獨立的人,會有自己的選擇和喜好,建立好兩人之間的界限。

每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不過分拿捏,也不過分放縱。你有你的愛好,我有我的空間,不管制、不限制對方,互不打擾又相互尊重,邊界感不會產生隔閡,反而會讓兩顆心走的更近一點。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場域和邊界,你越是想要控制別人,他越容易逃跑,你也越容易侵犯他的邊界。控制別人不僅不會讓他走近你,相反他會逐漸的遠離你,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糟糕。


(三)討好:為得到別人好感或討人喜歡而去迎合某人,揣度別人的興趣,迎合別人的心裡。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掩藏情緒和內心的想法,不懂拒絕,喜歡主動道歉。渴望得到認可、讚揚和尊重,也喜歡揣摩他人的心思、興趣,做一些讓人開心的事。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婚後寶釵為了挽回這段婚姻,極力討好寶玉對他事事周到體貼,盡到了為人妻的本分,也非常恭敬和尊重他,彼此也互相敬重。

討好是人際關係界限不清楚的表現。一味的討好和迎合,其實會丟掉自己甚至是對自己的背叛,這樣其實會很不舒服,會很危險那不是真正的你自己。長期壓抑這種情緒,丟掉那個真實的自我,內在會過分分裂和痛苦,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金玉良緣,不僅需要名義上的結合,更需要精神上的契合,才會得到幸福的結果。寶釵因在思想上精神上與寶玉嚴重背離,導致寶玉最後拋妻棄家,最後出家的悽美結局。


(四)拯救:施以援手幫助使其脫離危難,危險。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王夫人要是知道寶玉會出家,會是這樣的結局她應該不會過多幹涉兒子的婚姻,過分的強行安排婚事,甚至過度保護,以為那就是愛,以為那就是對的。

在傳統中國家庭關係中,往往會帶著愛,帶著為你好的意願強行干涉子女的生活和人生大事,催婚、催生、催二胎,就是最現實的表現。這也是界限不清楚的表現,要十分注意。

總是會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過分熱心、過分干涉、過分捲入,過度保護。以拯救者或者救世主的身份、姿態自居。具有過強的監護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同樣,也有很多子女成年後也開始扮演“拯救”父母的角色,希望父母按照子女的意願和想法生活。

拯救不僅僅是界線不清,也是逼迫強加意願的表現。

在拯救者看來,別人都是不好的,需要拯救,他們會墮落、失敗、痛苦、挫折

。拯救者的使命就是把你按照他的設定和意願拉回來,讓你變成他認為好的樣子。


(五)侵犯隱私

只要不是法定要求披露,或者本人自願披露的,都可以被視為同為隱私,都不可以侵犯。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朋友、同學、同事,很多時候不該談論的私事和感受,不該暴露的想法,其實要特別注意。不過有的人會說,自己的私事都不能說算什麼朋友,算什麼好兄弟。

有的人喜歡窺探別人的隱私,有的人也喜歡張口就來什麼私密的話題,如果是一般關係,其實這是人際界限不清楚的表現。

過多的打探、八卦他人隱私,會打破個人界限,闖入他人的私人領地,侵犯別人的私人空間。

一個人越是關係界限模糊不清,就越難成為自己。當成為不了自己,就會不停的允許和縱容別人踐踏自己的界限,和無意的跨越和踐踏別人的界限。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並且每天都在我們生命中上演。


(六)過度敏感

有的人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容易被外界的情緒、意見、行為所左右。

敏感的人更容易產生共情,或者共鳴。雙方的情緒相同,對方是什麼情緒,我也是什麼情緒:人喜亦喜,人悲亦悲。

敏感的人容易受到外界感染,一方面,一個敏感的人很容易理解他人、產生共情與共鳴,比較感性;另一方面敏感的人由於時常會受到他人的影響,而經常被捲入其他人的情緒與事件之中,把其他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其他人的情緒當做自己的情緒。

敏感的人需要保護自己,培養理性的判斷能力,並且察覺自己不要被過度捲入其他人的情緒、事件之中。


二、四界限法則,建立自我與外界更加合理的界限


界限法則:自我界限、外在界限、心裡界限、情緒界限

自我界限:個人私領域空間和身體界限。

外在界限:指你與外部的人和事物的界限。

心裡界限:你的認知、思想、觀念的界限,屬於個人內部的感受。

情緒界限:外在的負面情緒和問題與你的界限,是否會影響你,甚至會給你造成或重或輕的影響。


每個人的自我意識,是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確立並加以強化。

界限的設立,也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關鍵。如果你沒有很好的界限,你更容易八卦人家的私生活,拿人家的糗事作為談資,甚至不分場合的開刷別人,凸顯自我感覺良好的姿態。其實這樣都會破壞別人的界限,而界限的破壞對自己的影響也非常巨大,甚至會毀掉多年的友誼和感情。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三、建立界限的方法


(一)、明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享有作為自然人的各項權利。

你有權拒絕別人,有被受到尊重的權利,有自己的隱私,可以改變主意,可以做各種決定,這些權利你都擁有,並不受侵犯。


(二)、表達你個人態度和立場,劃分好界限。

只要你不願意的事情都要大聲的表達你的立場和態度。建立好的外在界限,首先要建立好自我界限和心理界限,才能劃分清楚界限的標準和尺度,才能在人際交往中不冒犯別人,也不被他人侵犯。

如果在明知道自己被冒犯之後,你可以把冒犯的界限告訴對方,讓他做出改變,並告知不改變的後果。當然威脅是不對的,人與人的交往中禮貌和尊重是必須要的,無論他多混蛋。


(三)、設立有效的界限,需要不斷學習反覆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很多時候,可能你表達了你的態度,劃清了彼此的界限,但是作用並不大。其實與人交往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了解、學習的過程,當然界限的確立需要不斷調整和持續學習。當然,界限確立的有效性也完全取決於你是否堅定、自信、冷靜、和禮貌。


四界限思維,找準自我解決關係痛點|賈寶玉少年情愛,結局悽美

總結:

《紅樓夢》:“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遊兮,鴻蒙大空。誰與我遊兮,吾誰與從。 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所有愛恨情仇,一切如夢幻泡影,俗緣已畢,還不快走……

在長時間的工作和生活中,會積累和沉澱很多情緒,當然產生矛盾再所難免,好的溝通,承認過失,尊重對方是兩個人之間建立一種信任和界限非常重要的方法。

每個人的自我界限是固定存在的,你的個人空間,你身體的邊界,當在與外界關聯,總是會產生一些認知或者情緒上的反應。

在一個講人情的關係社會里,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讓一個人走得更遠。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習慣的養成有界限感的意識,設立有效的界限,不僅可以多維度感知自我的邊界,找準自我,還能梳理、解決人際關係的痛點,找出惡化、痛苦的根源。


李銀河:“兩個人幾乎什麼都不說,只是在一個房間默默相對,各做各的事,就很舒服,很愜意。單純的、令人愉悅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