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專家回答一下在疫情期間空氣質量怎麼樣,工廠停產,車輛限行?

相見222915654


專家們坐在辦公室絞盡腦汁研究出來霧霾誘因:焚燒秸稈、汽車尾氣、工業汙染、建築工地.........。結果這次疫情該停的都停了不該停的也停了,農民伯伯也沒得燒。專家們表示很無奈,霧霾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竟然跟著疫情一起出來搗亂。膽大忘記了害怕,也不怕被專家們封殺了!

玩笑歸玩笑,霧霾是個大課題。其成因很複雜,也不能怪專家。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也大膽臆測一下,各位吃瓜大俠認可的不用點贊,不認可的不要罵街就行。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說不得對專家的判斷提供一點幫助。

首先霧霾這個概念得清楚:霧+霾。霧隨著天氣變化很常見,空氣裡面溼度增加,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或者結晶體,能見度不足一公里,就稱之為“霧”。霾指的是空氣中懸浮的煙、塵微粒。按照正常的邏輯,“霧霾”一直就存在。只是近些年出現的次數多了,能見度更低了,也影響到了人的健康。所以也越來越被關注了。尤其是近年提出的概念pm2.5,是能通過呼吸把小與2.5微米的顆粒吸進肺裡,造成肺部疾病。如果吸進的微小顆粒帶有病菌,那麼引起肺病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尤其對兒童傷害更大,這也是現在現在醫院呼吸科病患增加的主要原因。

這些年政府對霧霾的治理力度很大,我相信每個人都深有體會。畢竟藍天白雲的日子比前幾年多了,但是我個人感覺現在的所有手段治理的是“揚塵”,治理的是能看見的東西,而看不見的才是傷害最大的。要治理所謂的pm2.5是非常困難的,其實pm2.5也一直存在,只是概念提的晚而已。要治理難度很大,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pm2.5!所以我的建議專家應該從治理“病毒”入手,如果病毒少了那麼人吸進肺的霧霾也就沒什麼傷害了。這就牽扯到病毒的產生原因了.......。更復雜了!這是個人類探索世界進步的附帶產物,所有的人類文明發展都是對大自然的破壞,新發明的出現必然會產生其它附帶的物質。石油的開採、煤的開採、西醫的發展、農藥的侵害.......大自然在反抗,它會朝著人類想要的反方向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天天戴口罩。自己保護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垃圾該分類分類,家裡該消毒消毒。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扔垃圾、少玩手機多種樹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是不是跑題了哦)


不惑大師


疫情期間的空氣質量真好,就拿一個例子來說,煙臺第一海水浴場之前沒有停留過那麼多海鷗,疫情期間空氣好,人少,最近停留的海鷗特別多,成了一個景。工廠現在也陸續恢復生產,車輛限行也逐步取消,病毒防疫戰快迎來了勝利!


民間高手無下限


空氣好了需多,藍的天,白的雲!


chenge


問磚家


郭雷30


在缺乏空氣質量數據的條件下發表感受,不能說明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