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威脅全身健康,缺牙者平均壽命比牙齒健全者短10~20年

牙齒缺失是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致命殺手,國外口腔專家對全球1萬名中老年人跟蹤研究的結果觸目驚心:

缺牙者平均壽命比牙齒健全者短10~20年。

缺牙威脅全身健康,缺牙者平均壽命比牙齒健全者短10~20年

缺牙 正一步一步吞噬你的健康

1.有缺牙的人比沒有缺牙的人得腸胃病的機率高50%

2.有缺牙的人比沒有缺牙的人得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疾病的機率高43%

3.有缺牙的人比沒有缺牙的人得早衰或老年痴呆的機率高出40%

4.牙齒掉光的老人,死亡率遠遠高於擁有20顆牙齒的老人;

5.在70歲時牙齒大部分脫落的老人,短期內出現行動不便的可能性提高70%

缺牙威脅全身健康,缺牙者平均壽命比牙齒健全者短10~20年

缺牙 是引發腦卒中的罪魁禍首

與25-32顆牙的人相比,有17-24顆牙的人群,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性要增加50%

1-16顆牙的人群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則高達74%

年輕時嚴重掉牙,死於心臟病的風險

比掉牙數不超過4顆的人高35%

缺牙威脅全身健康,缺牙者平均壽命比牙齒健全者短10~20年

中國口腔健康保健事業任重道遠

世界衛生組織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目標——“8020”,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不鬆動的“功能牙”,但是在我國,中老年人的牙齒養護現狀不容樂觀。據中華口腔醫學會統計,我國45歲以上中老年人79%存在缺牙,特別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許多都處在缺牙甚至無牙狀況。

缺牙威脅全身健康,缺牙者平均壽命比牙齒健全者短10~20年

老年人護牙誤區多,應及時糾正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存在幾種錯誤的護牙健齒觀念,小編提醒老年朋友,要科學地保護牙齒,切莫陷入牙齒保健誤區。

誤區一

只漱口就可以了,不用刷牙

口腔內存在大量的細菌,殘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殘渣與唾液中的鈣鹽沉積形成菌斑及牙石,尤其是在夜間睡眠狀態下,口腔內更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未及時清除乾淨,日久便會發生齲齒以及牙周疾病。建議每日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睡前刷牙更為重要。

誤區二

為了把牙齒刷乾淨,使勁刷

把牙齒刷乾淨,不在於力度,而在於是否使用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如果刷牙過度用力,會對牙齒造成長期的機械刺激,使牙頸部的楔狀缺損和牙周軟組織的損傷。建議老年朋友們採用

巴氏刷牙法:

缺牙威脅全身健康,缺牙者平均壽命比牙齒健全者短10~20年

刷牙時刷毛指向牙齦方向,與牙面呈45度,用力適中,採用小幅度的水平顫動法進行牙齦附近的清潔,其他牙面可採用上牙從上向下,下牙從下向上的方法進行清潔,不可大幅度地使勁拉鋸式的刷牙。天氣寒冷,刷牙時請儘量用溫水。

誤區三

只要堅持刷牙,就沒必要洗牙了

洗牙最主要的目的是維護良好的口腔衛生、預防口腔疾病。刷牙方法不當,不到位,難免會留有死角,久而久之形成菌斑,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溫床,導致牙周疾病的發生,所以刷牙不能代替洗牙。建議老年朋友每半年到一年去正規的醫療機構做一次潔牙,並進行口腔檢查。

誤區四

上了年紀牙齒會越來越少,牙齒鬆動脫落是正常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牙齒健康的標準,即“8020”標準——80歲的老年人至少應該有20顆功能牙。牙周病則是牙齒鬆動脫落的“罪魁禍首”,及早發現牙周病,治療牙周病,千萬不要等到牙齒鬆動、搖搖欲墜、牙齒疼得受不了再去看醫生,這樣往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讓原本可以繼續“服役”的牙齒,不得不提前退休。

缺牙威脅全身健康,缺牙者平均壽命比牙齒健全者短10~20年

誤區五

牙齒啃點硬東西沒關係,越磨越結實

老年人長期食用堅硬的食物會造成牙齒的過度磨耗,牙齒最外層的琺琅質被破壞,牙本質暴露,會出現牙齒敏感症狀,甚至會引起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病變;當牙齒出現不均勻磨耗,會產生銳利的邊緣,長期不當咬合會引發張口受限、頭痛、耳鳴等症狀。所以老年人應特別注意,吃硬的東西並不利於牙齒健康。

誤區六

等到牙齒都掉光了再鑲牙

“等滿口牙齒掉光了再鑲牙,把剩餘幾顆好的也拔掉一起鑲,免得以後其他牙齒壞了又要重新做”這代表了很多老年人的想法,是極其不正確的。有的老年人則會認為有些牙要留,有些牙該拔,實際上,這樣的判斷應該交給醫生。對已明確不能保留的殘根、殘冠和鬆動牙,應儘早拔除,不必可惜,並在合適的時間進行修復。對於沒有喪失功能的牙齒,應及時進行治療,不要拖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