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輪效應”告訴你:帶有偏見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難有出息

我們時常說媽媽在看孩子的時候總是能夠看見非常多的缺點,所以才會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做對比,正是因為對別人家的孩子永遠只看到他好的那一面,而沒有看到他不好的那一面,所以在看自己孩子時候總會覺得哪哪都很差勁,而其實這就是暈輪效應在起到作用。

案例

最近由於疫情的緣故,許多學校都是停學不停課,都選擇在網上展開網課,而在網上展開網課也更多需要的是孩子的自覺以及父母的監督,因為老師在視頻前也看不到孩子在家裡面的學習狀況。

“暈輪效應”告訴你:帶有偏見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難有出息

然而朋友最近就因為孩子上網課的事情非常的生氣,朋友的孩子一直都有拖延症,每天早上起來上網課的時候賴床起不來,等好不容易坐到了視頻前上網課的時候又總是動來動去的,注意力不集中。

因為這個問題,朋友唸了他的孩子很多次,也罵了很多次,但是就是改正不了,所以後面朋友看孩子怎麼樣都煩,連他吃個飯,上個廁所任何件事情都會發現他的缺點,並且不斷的放大,導致最後兩個人出現了很深的矛盾,直接冷戰。

“暈輪效應”告訴你:帶有偏見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難有出息

像朋友的這一個例子就是典型的暈輪效應,將孩子上網課時的狀態,睡懶覺行為上升到他生活的是方方面面,所以這個時候看孩子就會非常的厭惡,那麼什麼叫做暈輪效應呢?

所謂的暈輪效應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桑代克所提出來的,他的意思指的是人們自我認知和判斷經常只會從一個局部去展開,就像一個日暈一樣,從一箇中心點逐漸的向外面擴散,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圓圈,從而得出一個整體的印象。

它最大的特點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便是在看到了一個人的缺點之後便會把他的缺點無限的放大,在其他的方面也會去尋找他的缺點。


“暈輪效應”告訴你:帶有偏見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難有出息

不同階段,暈輪效應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 寶寶處於可愛的完美階段

在孩子剛出生沒多久的時候,外表看起來非常的可愛。這個時候對於父母的依賴性是很強的,所以很多事情完成不了,對於家長來說,他們只會把它看成是一種可愛的標籤,只要當孩子說出了一個可愛的行為之後,其他所有的行為再加上看來都是非常可愛的,所以整體的印象也都是停留在孩子很好很可愛的階段。

這其實就是通過暈輪效應去影響的,正是因為孩子的年紀以及他所做出來的一些行為表情,從而擴散到了整體的印象。

“暈輪效應”告訴你:帶有偏見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難有出息

  • 滿身都是偏見的階段

這個時候其實就是很多家長都感到很頭疼的,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哪哪都不好,別人家的孩子怎樣都是很好的。而這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在不斷的長大之後擁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所以家長也就會開始給孩子貼標籤。

倘若孩子所做出來的行為不符合大人所期望的,或者說我按照父母所說的去做的話,那麼就會被認為是不聽話的。而慢慢的家長在看待孩子的時候就會越來越缺乏耐心,就會認為他渾身都是缺點。


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優點和缺點兒,家長倘若用暈輪效應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去看孩子的話,那麼是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的,那麼家長用一下如何去避免暈輪效應呢?

1.給予孩子自主權

每個人都是會犯錯誤的,對於成人來說也是如此,所以當孩子做出一些行為不符合家長所設定的趨勢去發展的話,那麼也只能證明孩子有了自我的思想,有了自我的主見,他們想去嘗試和摸索。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麼事情,同時對於孩子所犯的錯誤要學會包容。

2.一分為二的看待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的一個缺點之後就會不斷的擴散,導致最後看到孩子身上的全部都是缺點,沒有任何一個優點,而其實是因為暈輪效應所導致的先入為主

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個問題,家長應該要學會客觀的去分析和看待孩子,孩子所做出的行為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在生活當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暈輪效應”告訴你:帶有偏見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難有出息

3.多聽別人的評價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正是因為你所看到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缺點,所以受到暈輪作用的影響,你就會認為孩子身上只有缺點,而別人對於孩子的評價才是最為公正和客觀的。

所以家長可以多聽聽別人對於自我孩子的評價,這樣就可以擺脫用人相應所帶來的負面作用。發現孩子身上他自己一直沒有發現的孩子身上的優點。


赫茲裡特有說唯一沒有瑕疵的作家是那些從不寫作的人。

對一個成熟的作家來說,他的寫作的過程當中也依然會犯一些錯誤,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三也是如此,人無完人,孩子多少都會有一些缺點,而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客觀和包容的去看待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