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開雙腿去上班


邁開雙腿去上班

我的改變還是要從前幾年冬天的一場大雪開始的。

那些天,早也盼晚也盼,望眼欲穿的一場大雪總算紛紛揚揚地降臨了古城大地。緊接著,氣溫驟降到攝氏零下八度。看來,氣象專家的話有時不準,有時還挺準。   

這場雪時緊時鬆,時大時小,整整飄了一天一夜,積雪厚度約得有十來公分。喧鬧的古城頃刻之間一派北國風光,銀裝素裹。大雪給乾燥了一個冬天的人們平添了無限情趣,堆雪人,打雪仗,孩子們樂翻了天,大人們笑開了眼。眼前的景色瞬間煥發出勃勃生機,空氣也清新溼潤了,人們也精神煥發,神清氣爽。男女老少的古城人無不對這場期盼已久的瑞雪發出欣喜的讚歎。   

景色有了,情趣來了,高興歸高興,事物卻總有個一分為二。大雪能夠給人們帶來歡喜,也同樣把問題拋給了人們。道路溼滑,交通不便,就是大雪送給人們的最大難題。民航、高速公路、鐵路運輸立馬受了影響暫且不說,這些事情還不直接與咱上班族有關聯,咱最揪心、不能迴避,也必須解決的燃眉之急是上班怎麼個去法。平常時間登上自行車,二十來分鐘就能從家裡趕到單位,這會再看白雪覆蓋的大街,似乎是那麼難於穿越,不免令人惆悵。騎車上班吧,肯定路滑摔跟頭,搞不好弄得鼻青臉腫灰溜溜,車子是騎不成了。乘坐公共汽車去吧,感覺大雪天汽車爬得還不如螞蟻快,再說看著汽車在光可鑑人的路面上恍恍悠悠象個走路不穩、蹣跚學步的嬰兒,心裡還擔驚受怕呢。乾脆,還不如甩開雙腿徒步上班去,又穩當,又踏實,外加還鍛鍊了身體,豈不快哉。   


邁開雙腿去上班

於是,從找來舊鞋舊庫子換上,一付不怕髒耐跌打的行頭,全副武裝,甩開雙臂,比以往提前十分鐘,踏上了茫茫雪路。踩著潔白松軟的厚雪,腳下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心中備感愜意。放眼瞅大街上的汽車、行人,全都在小心翼翼地蠕動。方覺出徒步行走在雪路上,當真是明智的選擇。剛出家門時,還感覺寒風凜冽徹骨,走了十幾分鍾就體會到了妙處。腳底下熱熱呼呼的,渾身上下也慢慢暖和起來。一路跌跌撞撞,走了將近二十多分鐘,終於準時到達了單位。此時,雖有點氣喘虛虛,疲憊不堪,但仍意猶未盡,沉浸在征服風雪的小勝利中。   

大雪後的幾天,積雪開始一點點融化,有的地段還撒了除雪劑,街道變得泥濘溼滑。"走"興大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讓形影不離的自行車靠邊站了,開始堅持不懈地徒步上班。迎著初升的朝陽出門,披著橘黃的路燈歸來。天天走一條路會有些乏味,於是就選擇了不同的路線行走上班,更多的體會一把沿途的生活風景。如此堅持,收穫也確實不少。剛開始的幾天,身體感覺有點疲累,面對三十分鐘的路程,心裡有點發怵。繼續咬牙堅持下來以後,就有了一段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覺得這段路程根本"不算事",悠悠達達就走完了。而且,渾身上下精氣神十足。行走在有寬有窄的路上,感受的是城市車水馬龍的喧鬧。而穿梭在僻靜幽深的小巷,體味的是古城的市井生活、古樸民風。那些古寺、古塔、古街自不必說,尤其是古城的各類特色小吃店一一從眼前飄過,慢行的過程中就有了更從容真切細緻的觀察。食色性也,"梁家排骨"、"魏家驢肉"、"王家燒麥"、"馬家老雞"、"缸爐燒餅"、"羊雜糕",一個個古樸的牌匾字號,都源源不斷地蹦到了大腦裡,撩撥著味蕾, 心裡想著逮機會要美美的品嚐。十字街口有一騎三輪車專門賣"滷煮跑兒肉"的老者,整個城裡獨此一家,其"滷煮跑兒肉"乃祖傳之法炮製,用陳年老湯的滷煮而成。老者每天傍晚時分準時扎攤,一盞跳動著歡快火苗的小馬燈,一聲聲悠長的吆喝聲,總讓人感到那麼親切、熨貼、溫暖。   


邁開雙腿去上班

健步走上班,真的是工作健身兩不誤,腳下的步伐稍微快一些,身體還能夠微微出汗,對缺乏運動的上班族來說良好的補充。大量消耗熱量,抵制了發胖的趨勢,使得體重始終保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一些高血脂等等的亞健康的症狀,也慢慢在逐步消失。

邁開兩腿上班去,不光是低碳環保,它使你原本的生活有了一個嬗變,進入了一種新的更理想的常態。小小的改變,大大的收穫,這是實在是我沒有想到的。難怪社會上流行著一種保健專養生家的說法: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走步。有條件的朋友,丟棄懶字當頭,只要付諸行動,回報你的一定是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