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越謎中謎(8):“墜龍”之謎(上)

曉越謎中謎(8):“墜龍”之謎(上)

說起“龍”,相信大家除了能夠想到“成龍”,就是十二生肖之一、華夏文明的圖騰和象徵,畢竟我們自稱“龍的傳人”。然而,對於龍,除了神話傳說帶給我們的印象外,似乎找不到我們見過龍、證實龍真實存在的依據。

然而,在86年前的一起接二連三、轟動全世界的奇聞異事,不僅留下了諸多與龍相關的謎團,至今仍有餘波未平的迴響。而這起事件,就是營口墜龍事件。

“真龍”多次現身營口 多人目擊言之鑿鑿

曉越謎中謎(8):“墜龍”之謎(上)

1934年7月初的一天,9歲的遼寧營口女孩肖素芹,跟著父親來到該市田莊臺上遊,這時看見不少人正圍在一起討論,說是見到了什麼活龍。年幼、不知道發生什麼的肖素芹,直到父親將她抱到馬背上,才目睹了“活龍”的全貌——全身灰白,身長大約10來米;大眼睛凸出,不時地眨動;有四爪和鱗片,嘴上有兩個長鬚……這些描述,與人們長期以來對“龍”的印象,簡直就是驚人的相似。

由於當時正值盛夏,因此當這條“活龍”被發現時,已經是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作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祥瑞之兆”,人們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用葦蓆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不久,營口下了幾天的暴雨,可等到雨過天晴,這條“龍”也消失了。

曉越謎中謎(8):“墜龍”之謎(上)

無獨有偶,在人們發現“龍”之處不遠的河北中小街,蔡壽康和黃振福、張順喜、曹玉文等當時總在一起玩兒、長大的孩子,也幾乎同時發現了“龍”的蹤影。當時,蔡壽康突然發現在營口市造紙廠方向的天空有一條“龍”,他立刻告訴黃振福、張順喜和曹玉文,小夥伴們同時抬頭往天上看,同時看到了“龍”,其樣子與肖素芹所言相差無幾——

“當時是陰天,那條‘龍’是灰色,在雲中動彈,動作和蛇一樣,和現在畫上畫的一樣,頭如牛頭,頭上兩隻角,是直的,嘴上有鬍鬚,兩個長鬚,大眼睛凸出,身長大約10多米,身上有鱗,四隻爪,和現在的鱷魚爪一樣,尾巴像鯉魚尾巴。”後來記者問蔡壽康,當時是否為幻覺,或者覺得雲彩像龍,結果蔡壽康老人斬釘截鐵地回答:絕對不是,我們當時看得非常清楚。

巨大“龍骨”震驚世界 頭上有“犄角”鱗片兩大筐

曉越謎中謎(8):“墜龍”之謎(上)

然而,正當人們以為“龍”的出現,只是偶爾的“祥瑞降臨”,或者莫名其妙的幻覺之時,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不僅意味著這條“龍”又出現了,還製造了一個在當時頗為轟動的新聞。

據《盛京時報》1934年8月的報道,1934年7月28日,營口發生了一起災害性事件,導致九人死亡、三艘小船掀翻、一些房屋損壞,而釀成這起事件的罪魁禍首,就是那條從天空突降的“龍”。據當時的目擊者回憶,這條“龍”在闖禍後,還掉進水中瘋狂撲騰,但很快又一次消失不見;到了8月6日,有不少百姓還聽到了類似於牛的叫聲。

1934年8月8日,營口又一波的暴雨迎來了尾聲。這一次,人們隨著一股前所未有的惡臭味,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一片蘆葦蕩中發現了一具嚴重腐爛、只剩白骨的巨大動物屍體。當時《盛京時報》在報道中提到,該白骨有一對類似於鹿角的犄角,旁邊還散落著諸多鱗片,足足有兩大筐;此“龍”還用“爪”挖了一個近17米長,6米多寬的土坑……當時的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這些“龍骨”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從而令“營口墜龍”事件引發轟動。

值得一提的是,這起事件不僅有當時的《盛京時報》對此做了詳盡報道,甚至拍了照片,後來還被寫入了《營口市志》,而在營口市史志辦的周叢、韓曉東等人著作中,也是言之鑿鑿、確有其事。當時《盛京時報》還採訪到了營口水產高級學校漁撈科的一位張姓老師,後者判定“龍骨”“確係蛟類”。然而,經歷了兵荒馬亂、政權更迭,當年這些偌大的骸骨已經不見蹤影,因此擁有詳實圖文記錄的“營口墜龍”事件,卻因缺乏實物證據而不了了之。

“龍骨”再現竟有四種不同解釋 “墜龍”謎團依然迷霧重重

曉越謎中謎(8):“墜龍”之謎(上)

幸好,有一位叫孫正仁的老人,稱自己有部分“龍骨”實物,從而讓當今的我們,也有機會接近和揭開“營口墜龍”的神秘面紗。原來,孫正仁曾於1939年來到大連做管家,而當時主人的丈夫,就是營口商會會長的弟弟。深得女主人賞識的孫正仁,在兩年後離開大連時,就得到了這一段重達三斤的骨頭的“獎賞”——呈白色條狀,骨頭底端約有碗口大小,越向上延伸越細,直至最尖端。女主人告訴他,這就是曾經在營口發現、展覽的“龍骨”。

2004年6月,孫正仁將自己手中的“龍骨”捐獻給營口市史志辦。9月,在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的鏡頭之下,營口市史志辦將“龍骨”交給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員進行鑑定,最終鑑定為第四紀,也就是距今一萬多年的野馬化石。

匪夷所思的是,在《走近科學》的這期節目當中,居然還出現了另外三種截然不同的結論:採訪到了兩名研究員,一個認為是“原始牛”的化石,另一個則認為是一種“象”的化石,而節目最終給出的結論,則認為“龍骨”是須鯨的骨頭,而之所以會有頭頂的角,是因為當時骨頭有人為拼接,將下頜骨插入眼窩而形成的……

這四種結論一出,立刻招致包括目擊者在內的諸多質疑、反對的聲音,理由也是相當的充分。首先,《營口市志》稱原“龍骨”的脊骨有29節,而鬚鯨則有58節,另外營口所在的渤海是屬於淺海,並不會有鯨魚出沒;其次,如果是鯨魚,它不會有爪子,如果是牛、馬和象,它不會有十多米長的蛇形骨骼;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當時發現的“龍骨”,是活體消亡後剛剛腐爛得到的骨骼,跟化石,尤其是“古生物化石”完全不搭邊。

曉越謎中謎(8):“墜龍”之謎(上)

如今的營口,早已不是舊時代暴雨連綿、洪水氾濫的遼河入海口,而是煥然一新的遼東半島中樞城市、東北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風景秀麗的全國旅遊城市。當我們漫步在鮁魚圈的海灘、感受滄海桑田、風雲變幻之時,我們不禁要問:營口墜龍,“墜”的到底是真的龍,還是其他的已知、未知生物?當年是真相,到底怎樣的面目?

然而,圍繞著“墜龍”的謎團,不只是1934年的營口。從古至今,神州大地曾多次發生“墜龍”事件,到底是真龍再現,還是人為作祟?且看“曉越謎中謎”(9): “墜龍”之謎(下)。(曲曉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