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國情科普 第一篇 我國主要平原介紹

1.東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位於中國東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地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四個省區,地處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

東北平原處於溫帶和暖溫帶範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徵。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均溫-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東北平原四周為山麓洪積沖積平原和臺地,海拔200米左右。北部臺地形狀保存較明顯,南部強烈侵蝕呈淺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風沙地貌發育,形成大面積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平原東北端循松花江谷地與三江平原相通。

東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域之一,東北四省(區)糧食產量佔中國總產的三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大豆、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煤炭、鋼鐵、機械、能源、化工基地。

地理國情科普 第一篇 我國主要平原介紹

東北平原風貌

2.華北平原,是中國東北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華北盆地。位於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的1/5。

華北平原是華北陸臺上的新生代斷陷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時期,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與此同時平原邊緣斷塊山地相對隆起,大平原輪廓日趨鮮明。新生代相對下沉,接受了較厚的沉積,局部沉積竟達千米。

華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勢平緩傾斜。由山麓向濱海順序出現洪積傾斜平原、洪積一沖積扇形平原、沖積平原、沖積一湖積平原、海積一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等地貌類型。黃河、海河、灤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構成了華北平原的主體,即黃河沖積扇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灤河下游沖積扇平原。

黃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扇緣向東直逼魯西南山地丘陵的西側。黃河沖積扇的中軸部位淤積較高,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分水脊”。黃河沖積扇上尚保留有決口改道所遺留的大量沙崗、窪地等地形。在黃河沖積扇前緣與魯西南山地之間分佈。

地理國情科普 第一篇 我國主要平原介紹

地理國情科普 第一篇 我國主要平原介紹

3.長江中下游平原,地跨中國鄂、湘、贛、皖、蘇、浙、滬等7省市,素有“水鄉澤國”之稱,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水陸交通發達。

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東麓,東到黃海、東海濱,北接桐柏山、大別山南麓及黃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錢塘江、杭州灣以北沿江平原,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100~400千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蘇沿江平原、裡下河平原及長江三角洲平原等6塊平原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溫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揚子準地臺褶皺斷拗帶內,燕山運動產生一系列斷陷盆地,後經長江切通、貫連和沖積後,而形成。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平原邊緣白堊系―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紀紅土層微微掀升,經流水衝切,成為相對高度20~30米的紅土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區則繼續下降形成氾濫平原和濱海平原 。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糧、油、棉生產基地,亦為中國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長江天然水系及縱橫交錯的人工河渠使該區成為中國河網密度最大地區。同時該區是中國淡水湖群分佈最集中地區,著名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等

地理國情科普 第一篇 我國主要平原介紹

我國幅員遼闊,平原眾多,還有那些其他平原呢,是你的家鄉嗎,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