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魚需要注意什麼?

百姓影視


過去,村裡很少養魚,因為市場的需求不大。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魚的人便多了起來。尤其是最近幾年,釣魚這項活動已經不再是“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代名詞,而是化身為“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高大上娛樂項目,池塘養魚也因此日益增多。那麼,池塘養魚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一)選址得當

對於一定規模的池塘養魚,選址至關重要。必須根據魚塘的性質和經營模式,選擇最佳的地理位置。

選址應考慮水源、電力、交通等問題,並將魚塘建在地勢較高、陽光充足、土質保水性好的地段。

為防止魚塘遭到汙染,應遠離居民區、工廠區及其他養殖區,避免將魚塘建在生活區下游。

(二)魚塘建設

規模性的養魚,魚塘不宜採用水庫,因為水域面積廣、水位深,會造成飼料的浪費。也不宜採用壩塘或湖泊,因為淤泥太多,魚類容易染上病蟲害。

個人建議是租下10畝左右的地,自己請人挖塘。池塘挖成規則的長方形,坐東朝西。池塘深度為2~2.5米,有獨立的排灌系統,進水口和出水口呈現一定的坡度。

魚塘挖好後,放入1/3的水,每畝投入50公斤的生石灰進行消毒。消毒後40~50天,試水無問題後,便可放入魚種。

(三)魚種選擇

魚種選得好,能夠降低魚苗在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提高魚苗在養殖過程種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從而減少養殖風險,節省養殖成本。

挑選魚種之前,應該走訪市場。瞭解當地什麼魚種好養,什麼魚種好賣。並結合當地農業部門的建議,到國家指定或有相關資質的魚苗基地購買。

購買魚種時主要看魚苗品種、活躍程度,以及觀察魚苗體型是否均勻,體色是否光澤,魚鰓、魚鱗是否正常等。

(四)投放密度

池塘養魚的投放密度並沒有一個嚴格的數據,因為魚種的不同,魚塘管理條件的不同,導致投放密度和捕撈產量都會不同。

一般而言,若是管理精細,而魚種較小,那就應該適當增加投放密度。反之,那就減少投放密度。

(五)採用混養

我國池塘養魚技術的核心就是多類魚混養,通過混養模式,既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也可以改善水質,最主要的是能增大總產量。

混養應該有主次之分,主養的魚是飼料投餵的主要對象,次養的通過採食水草和殘餘飼料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常見的主養魚有:草魚、鰱魚、鱅魚、鯪魚、鯉魚等。

(六)增氧設備

因池塘內浮游生物多樣,所以池底溶氧量較低,需要增設增氧設備,以改善底層溶氧量,減少魚苗的死亡率。

尤其是在悶熱天氣的中午和前半夜,更要啟動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量,避免魚苗缺氧而翻塘。

(七)合理投餵

魚是雜食性動物,飢餓狀態下會出現同類殘食的現象。所以投餵餌料或飼料一定要定時、定量、定點,切忌出現斷食或暴食情況。

每次投餵時,應注意觀察魚群的活動、攝食、生病情況,如發現異常應減少投餵量和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另外,對於部分喜肥水、耐低氧的魚種,投餌的同時,還要投餵有機肥或綠肥,每畝投放量為50~100kg為宜。

(八)控制水質

控制池塘水質,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重要工作。水色太淺,成魚較瘦,產量較低。水色太深,水體富營養化,魚群死亡率增加。

一般而言,池塘水體可視度為30~40釐米為宜,水色呈茶褐色為最佳。若水色烏黑,說明水質趨於惡化,必須灌注新水或換水。

(九)輪捕輪放

一次性放足魚種後,捕撈時應採取“捕大放小、分批捕撈”的原則。成魚出塘後,應及時補放魚苗,保持一定的養殖密度,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成魚產量。

(十)病蟲害預防

每天進行一次魚塘巡視,巡視目的主要是觀察魚群健康情況。 遇到高溫天氣,每個月需進行一次殺菌消毒,每畝用10~15kg生石灰。

若發現魚群異常,可用磺胺胍粉或土黴素製成藥餌投餵,用量為2克/100千克魚重。並及時撈出死魚、殘餌等汙染物,保持水質乾淨衛生,減少病菌蟲害的傳播。

總之,池塘養魚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從放入魚苗到捕撈成魚,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管理。以上純屬個人經驗,不足之處還請諒解。


鄉村小天


過濾!過濾!過濾!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無論是水產養殖,還是做魚池魚缸飼養觀賞魚,過濾都是重中之重。

要做一個魚池或者魚缸,事先必須設計好過濾,一定要有強大的過濾系統。

請注意,這裡說的是過濾,不是水循環。很多人以為過濾就是水循環,就是讓水流動起來,所以在魚池假山上佈置一個水泵抽水裝置,形成假山流水,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或者說,不僅僅是這樣。

魚池或者魚缸過濾最重要的作用是培養硝化細菌,將魚池中積累的硝酸鹽,亞硝酸鹽等等有毒物質分解成無毒物質,避免傷害魚類的健康。

所以養魚,過濾一定要做好,提前設計好,如果沒有過濾,最後都會變成一潭死水,有毒物質累積導致水發臭,魚類不能生存。

如果是新魚池,建議先經過消毒,因為新魚池一般都是用水泥築成,需要先中和消毒。

我是教新手玩草缸,有關於草缸的問題可以問我,歡迎關注。


教新手玩草缸


池塘養魚看似簡單,但是你真正養起魚來,恐怕也要掌握好一定的養殖技術才行啊,弄不好會使你養魚"血本無歸"的。

根據七星老農池塘養魚的經驗總結歸納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事項一:確定魚塘深度。

一般情況下來說,魚塘深度應該在一米五左右,水源深度一般控制在一米左右,魚塘中還必須要挖掘一條十字型深溝,方便炎熱的夏天魚潛入深水中避暑納涼為最好。


注意事項二:魚塘消毒

養殖前魚塘消毒是關鍵,你可以按1:150的比例,在一魚塘面積中,撒上150斤生石灰進行消毒,殺滅魚塘中的有害病菌與生物,然後再等3一5天時間蓄水投放魚苗。

注意事項三:掌握好養殖密度

一般情況下來說,一畝魚塘面積可以養殖50條草魚,30條鰱魚,50條鯽魚,30條邊魚,養殖數量在200條左右,魚苗投放太多非常的擁擠,死亡率高,投放太少又浪費了養殖面積,也不划算的。

注意事項四:選擇好魚苗

七星老農選擇魚苗一般情況下選寸水魚,重量在1一2兩左右,魚苗太小了當年長不大,太大了養殖成本又高,不划算了,寸水魚苗才8塊錢一斤,當年可以長大到3一4一條,養殖效益好。

注意事項五:按時投放飼料

養魚如同養豬,不按時投放飼料,全靠喝水是長不大的是吧,並且投放飼料不但要按時,而且還要控制投放量,投放少了魚兒吃不飽,投放多了又容易造成魚兒飽腹死亡的。

注意事項六:定期清潔水源,給魚塘水源消毒

清潔水源的辦法有多種,可以對魚塘水天天進行微循環,也可以用強氯精或者是生石灰兌水潑灑,每隔一個禮拜對魚塘進行一次消毒殺菌。

注意事項七:勤觀察,保證魚塘供氧

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外界溫度高,魚塘水溫高,容易造成魚塘裡的魚缺氧死亡,這時候你應該除了對魚塘進行水微循環之外,還要天天觀察魚塘裡魚兒的動靜,如果你發現魚塘的魚連續浮塘,魚兒厭食了,偶爾有魚死亡的話,應該趕快在魚塘中安裝增氧機,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定時對魚供氧,直至白露節過後,才可以大大減少魚兒的死亡率。

注意事項八:防止魚逃跑

如果你魚塘淺,塘壩比較矮的話,可以在魚塘四周架設一米五高的尼龍網,把魚塘圍起來,防止下雨天打雷,發生洪災時魚兒逃跑,同時在魚塘堤壩上多安裝幾個出水口防洪水。

如果你能做到了上述七星老農所講的,魚塘養魚的八個注意事項,七星老農包你養殖收益滿滿的,在養殖過程中一不會發生魚兒因病,缺氧死亡,二不會發生因為夏秋兩季雨水多,造成魚塘決堤逃亡的。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池塘養魚要怎麼養,池塘養魚要注意什麼問題?

池塘養魚要怎麼養,在池塘養魚要注意什麼問題?下面,瞭解一下池塘是怎麼養魚的。

一、混養

在池塘不可能只養一種魚,都是多種魚一起養的,不過,不是所有與都可以放在一起混養的,有的魚不行,例如剛生產的小魚,就不能跟大魚放在一起混養,會被傷害,所以要把大魚和剛生產的小魚分開養。

二、池塘的環境

1、池塘裡的水要乾淨,無汙染的,要是池塘裡的水是汙濁的,打撈出來的魚是不健康的,甚至會死魚,一有死魚,這個池塘將會是一灘死魚,造成經濟損失慘重,所以要確保池塘裡的水是乾淨的,別被汙染了,一發現有情況,立即處理。

2、池塘裡的深度不能太深,池塘裡常養的魚不能生活在水深太深的地方,池塘裡的深度要在2米左右,不能太深,太深的話,魚將無法生存,所以池塘裡的深度要在2米左右就好了。

三、餵養

餵養魚,也是很講究的,不是全投同種飼料進行餵養的,要根據不同魚類採用不同飼料進行餵養,不同生長時期進行採用不同飼料餵養,所以,餵養魚也是一門講究的學問。

四、池塘的養殖密度

養殖密度對於池塘養魚是很重要的問題,要是池塘裡的魚太少的話會造成魚的死亡,而且是大面積死亡,而且也不能過多,要看你的池塘大小決定你養魚的數量,魚的種類大小也要均勻。

五、進行輪捕輪放

在飼養魚一段時間後,可以進行捕撈,然後將已長大的魚留下來進行售賣,還是小魚的就放回池塘,然後再撒下魚苗確保池塘的數量,捕撈就是每個月捕撈一次,這樣可以提高魚的產量。

六、進行日常管理

養魚,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養魚有很多技術含量,要每天過來觀察一下池塘的情況,觀察水質情況,觀察池塘的周邊環境,要是發現了有問題,有情況,要及時處理,而且要定期給池塘加新水,確保水的乾淨,給魚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避免水汙染。

池塘養魚要怎麼養,在池塘養魚要注意什麼問題?以上是小編總結出來的方法,養魚該怎麼養,該怎麼注意問題,該怎麼避免問題的存在。大家對於養魚的還有什麼看法,可在下方留言。


七路田園


經歷了100多年滄桑的上海老剪刀



Limin69362470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6200003d8a0bdbcc0e\

我是麗妹兒


養殖也是農業生產過程,這個過程也是養殖動物的生長髮育過程。既然是人工養殖,那我們就要在這個過程中注意提供給它們生長所需要的物質,創造給它們合適的生長環境。

一、從環境方面來說

第一,選取合適的地點。主要考慮交通及周邊環境狀況。交通方便有利於魚苗運進與成魚運出,運輸魚都是帶水操作,如果交通不便,就給會增大人力物力,還會造成魚的死傷。環境要考慮安靜、無汙染。養魚也需要安靜的環境,如果周邊都是工廠,整天隆隆作響,水質汙染,肯定不能養魚。

第二,選擇好的水源。這一點上面也說到。水至魚賴於生存的環境基礎,受汙染水質、、高鹽、高鹼的水質等,都不能進行養魚。在這樣的水質裡養魚,就好比將魚放進了毒液裡,魚肯定活不長,即使養出了魚也不符合健康食物的標準。

第三,定期換水。養殖用水要求是“肥、活、嫩、爽”,如何做到這樣,最簡單的就是要定期換水。可每隔半個月左右換水1/3的池水。

第四,隨時注意水質變化。經驗老道的養殖者可以觀察水色變化就可以知道水質變化,但是這還是有弊端。最科學的還是利用水質檢測設備,每隔7天或15天檢測一次,並做好記錄,這可以作為參考。

第五,養護好水質。用改底、調水藥物定期養護底質和水體,可以多使用微生態製劑。


二、從養殖對象上來說

第一,選擇好的苗種。魚的品種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選擇,但苗種的質量一定要好。因為好的苗種體質好,下塘後對環境適應能力強,苗種成活率高。成活的多,也就意味著收穫量也大。

第二,加強消毒預防。對投放的魚種、魚苗,要用食鹽水消毒後再下塘,這樣能減少疾病。

第三,增強體質。魚苗魚種下塘後,可以拉網鍛鍊,加強適應性。投餵時,定期投餵水產多維。


三、從投入品上來說

第一,食物要健康。首先,食物不能變質發黴、過期。其次,投餵的餌料要營養豐富均衡,不能只投餵一種營養的餌料。如果養殖對象的餌料來源廣泛,可以多投餵天然餌料。

第二,投餵量要有把控。不能過多投餵,因為會造成過多的剩餘餌料,汙染水質;不能少投餵,因為不利於魚類快速生長。

第三,用藥要科學規範。注意根據水體大小、魚的大小,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來使用藥物,過多使用會毒害魚類、汙染水質。同時,還要注意休藥期。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池塘養魚要注意水質的調節 為防止池塘水體老化和魚類發病,應該經常注意池塘水質的調節。特別是水源不充足、排灌不方便和池底淤泥較厚的池塘尤為重要。可用參照以下方法調節水質。施用金寶貝水質調節劑。每月向池塘潑灑一次,每次用量為3-5克/立方米。當水質惡化,透明度低於20釐米時,每次用量可增至10-15克/立方米,能起到吸附、轉化塘中氨態氮和有害物質、增加水體中生物性食物,建立生態循環系統、提高魚類的抗病能力、並且能提高魚肉質品質的作用。


萱寶成長記錄


首先是池塘養魚環境

因為不同種類的魚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來說,就是池塘水不能太深,不能超過兩米,同時水溫要維持在十度到二十度左右。並且在養魚之前,要先對池塘裡的一些雜質之類的物質加以清除,並且儘可能的清理乾淨;

養殖戶們向魚塘撒生石灰消毒

再就是要在池塘周圍撒上生石灰,生石灰能夠消毒;

只有在這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之後,才能在池塘裡投放魚。其次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施肥對於池塘養魚來說非常關鍵;因為池塘裡的水跟大海里的水肯定是有很大的區別,池塘裡水的營養成分沒有大海里的豐富,這就需要漁民增加池塘中水分營養,施肥就是非常有幫助的一環。而對於施肥也有講究,是以有機肥為主,同時輔助以必要的無機肥料。有機肥主要是用來培養魚的誘餌,比如說是微生物和其他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作為一種誘餌,非常有利於魚的消化。

魚塘施肥水

但是有機肥對於氧氣的消耗比較大,倘若遇到高溫,會對水質產生不好的影響,甚至會惡化水質,因此有機肥要作為主要實施的基礎肥料。追肥的話,要避開高溫的夏季,可以選擇在早春或者晚秋進行。那麼為什麼要施加無機肥料呢?原因在於,池塘中的魚類在生長過程中,漁民對於投餌量的增加導致池塘水中氮的含量不斷增加;而氮含量的增加,使得水中極度缺乏磷元素,因此施加磷肥成為漁民的必要工作;只有施加了無機磷肥,才能使得池塘水中氮和磷的比例相對平衡。

還要提及的是魚塘對魚的飼養密度;

有的人認為,在養魚時投放的魚越多,那麼通過一定的生長,魚的產量就會增加很多;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也是不科學的。你比方說,一個一畝的魚塘,它的最大飼養量可能在一千五百多條魚,那麼漁民就不能投放超過一千五百條的量;眾所周知魚在水中也是靠呼吸氧氣為生,如果魚的數量太多,那麼池塘水中的氧氣就會不足,從而導致魚群缺氧;倘若缺氧比較嚴重的話,就會使得大面積的魚死亡,反而會對漁民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漁民對於飼養魚的數量要做到適度,最好飼養魚的體型大小也要做到差不多,這樣到了收穫的季節,漁民會有好的收成。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飼養魚的種類;

養魚一般來說混養比較好,因為不同的魚群在水中適宜生存的深度是不一樣的,這樣一來,可以讓魚群分散在不同的層次,從而可以更好的利用空間。但是混養並不意味著可以胡亂搭配,漁民要做到分清主要養殖的魚類和次要養殖的魚類,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有好的收穫,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


農村閒人搞野


養魚之前先養水,養魚之前先看水,魚是一種對水依賴性動物,熱天會導致缺氧,魚塘容氧量決定了魚是否能健康生長,是否缺氧,所以供氧和水源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