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藏在罈子中的紅黃色彩,是舌尖上的酸辣味道,是恩施的生活


蘊藏在罈子中的紅黃色彩,是舌尖上的酸辣味道,是恩施的生活

有人說,恩施是最不像湖北的湖北城市;有人說,恩施是仙界遺落在人間的秘境;也有人說,恩施是巴山裡的故事;一處處美景讓巴山中的它成為新一代網紅旅遊城市,但當你走進它想要了解它時,卻發現最好的方法並不是拜尋名景,而是,嚐遍它獨有的當地味道。

蘊藏在罈子中的紅黃色彩,是舌尖上的酸辣味道,是恩施的生活

繼“土家臘肉行”後,我又踏上了尋找最真“土”味兒之旅,在女兒城,我遇到了“嬌豔欲滴”的它。

色澤微紅,細膩嫩黃色粉面中夾雜著鮮紅的剁辣椒,好看極了。湊近一聞,一股特有的香味直入心底,瞬間,便讓人食指大動,味蕾被徹底打開了。

蘊藏在罈子中的紅黃色彩,是舌尖上的酸辣味道,是恩施的生活

詢問身邊的恩施朋友:“這是什麼做,顏色真好看,味道也很香。”他笑呵呵的答道:“紅辣椒和苞谷面,再加的一些調料,我們這裡哪家都有二罈子,保存的好放好幾年都不得壞。對我們山裡人來講,這可比鹽好用多了,不論搭配什麼菜都香。小時候讀書住校,每次返校都是背兩罐子鮓廣椒,經得住放,拌飯吃還香。”一旁的土家么妹兒也熱情的說:“是滴嘛,所以我們這裡以前把讀書人叫做‘多吃了幾年鮓廣椒的人’。”

聽到他們這樣說,我不由的大感興趣,問道:“那這個做起來應該也蠻簡單的吧?”


蘊藏在罈子中的紅黃色彩,是舌尖上的酸辣味道,是恩施的生活

一旁的土家么妹兒笑道:“看起來簡單,其實是個細緻活!搞不好味道不好還放不得,容易發酸發臭!最好用白露節氣過後的辣椒,做出來的味道更好,否則會太酸。玉米麵要用恩施本地的小籽黃,或者是上個世紀農科院育種的恩丹二號玉米,這兩種玉米做出來的顏色好看,味道也好,其他的玉米不行。拌好的鮓廣椒面,裝壇的時候要邊裝邊壓實,壇口蓋上幹荷葉,然後用竹片卡緊,用稻草封口,再把罈子倒扣在壇蓋裡,倒水密封,我們這裡叫“倒腹水”。它是無氧發酵的嘛,倒扣起密封效果好一些,做出來的鮓廣椒味道更醇更香。裝到罈子裡發酵大概三個星期,個把月就可以拿出來吃了。”

朋友說道:“做這個可是傳統民間手藝,在恩施家家戶戶都常吃,先嚐嘗吧,這是鮓廣椒炒土家臘肉,臘肉都是自己家養的土豬肉燻出來的,味道純正滴很。”

蘊藏在罈子中的紅黃色彩,是舌尖上的酸辣味道,是恩施的生活

身為北方人的我,雖不太能吃辣,但看著那紅黃如火焰般團簇的鮓廣椒,聞著那撲鼻而來的香味兒,忍不住大快朵頤起來,臘肉特有的薰香味道和鮓廣椒的微微酸辣在唇齒間相互羈絆,難以描述的美味享受讓我挑剔的五臟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我一邊吃著一邊說道:“這恩施的土家臘肉用鮓廣椒這麼一炒感覺香味全被激發出來了,而且微微的酸辣真是太酸爽啦!”

朋友哈哈笑著說:“除了這麼做,還能用來蒸肉、乾鍋、拌飯,以前家裡條件不好,逢年過年的時候吃上一頓鮓廣椒蒸肉,那都高興壞了!在北方上大學的時候,每個學期都會帶兩罐子到學校,但還是會饞家裡的鮓廣椒!這東西,不貴,但是家家戶戶都離不開,這味道啊,祖祖輩輩也忘不掉。”

蘊藏在罈子中的紅黃色彩,是舌尖上的酸辣味道,是恩施的生活

鮓廣椒,簡單純樸的食材搭配,地道傳統的製作工藝,在罈子裡經過歲月的釀造,微微的酸辣和清香便四溢而出,色澤、味道,都給人以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而它的背後,印刻著恩施人祖祖輩輩的生活印記,和它本身的味道一樣,值得品析,韻味綿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