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還一窮二白,十之八九走進了三個誤區

這個世界,總有人寧願相信一夜暴富,卻很少有人願意踏踏實實、腳踏實地的埋頭苦幹,通過勤勞致富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很多人都在尋找一條捷徑,試圖通過一蹴而就達到自己的目標,卻不知道忍耐也是一種財富,忍耐是成功的前提,沒有過程,哪來結果呢?

很多人原本天賦極好,從小的起點都不算低,如果按部就班的發展,中年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高手,偏偏眼高手低,好逸惡勞,最後一把年紀,仍然一窮二白,乏善可陳。這其實就是走進了以下這三個誤區:

人到中年,還一窮二白,十之八九走進了三個誤區


誤區一:幻想一夜暴富,總想賺快錢

世界最賺錢的行業很多,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財富的方法也很多,但任何一種行業,都需要一定的職業素養和技術知識,不是誰都可以來了即插即用,不用學習就能一日千里,馬上實現快速致富。

最能一夜暴富的彩票中獎,往往是無法預測、無法控制的高風險,因為誰也不可能預知,就一定會中獎,那些中獎的,都是在無意中歪打正著的收穫,而總想靠買彩票中獎的,很多人買了半輩子,也沒見中獎。

人到中年,還一窮二白,十之八九走進了三個誤區


至於其他行業,金融行業可以快速致富,但一個初入行業的人,連最基本的操作都不會,想一夜暴富,那就是痴人說夢;包括其他的賭博、販毒,都寫在了刑法裡,不想牢底坐穿,就不要痴心妄想了。

因為如此,《羊皮卷》才總結:失敗的人數不勝數,堆在一起,比金字塔還高。而成功的人,寥寥無幾,因為很多人總想一夜暴富,想賺快錢,結果總是從一個坑跌入另一個坑,週而復始,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年。

人到中年,還一窮二白,十之八九走進了三個誤區


誤區二:總想做生意,不想踏踏實實工作

經商之道,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那就和複雜。

聽過沈萬三故事的人都清楚,古往今來,經商最基本的知識是:會算賬。

一個懂得算賬、精於計算的人,才會賺貨物流通之間差價,最早的經商始祖范蠡如此,呂不韋如此,後來的沈萬三、胡雪巖也如此,包括近40年以來,中國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的那些經商的人物,出去互聯網經濟、軟件開發,只要涉及實體經濟的,無不是算賬、計算的高手。

除了會算賬,還得有非常好的人脈關係網,從身邊的人開始,學會“先做人,後做事”。中國最早的宗慶後、張慶東、柳傳志、任正非,如果不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網,這些名字都會被改寫,歷史也不會如此記錄。

總想做生意,不想踏踏實實工作,問題是,你具備哪些做生意的特質?是智商比別人高,還是結網能力比一般的人厲害?如果資質平平,不具備經商天賦,還是踏踏實實工作比較好,畢竟人到中年,再不努力一把,老年怕是要顛沛流離,貽害子孫了。

人到中年,還一窮二白,十之八九走進了三個誤區


誤區三:花錢如流水,不懂得開源節流

留心觀察,都會發現,往往是那些超級富豪,他們的生活過得更為節儉,包括日常生活穿個布鞋、T恤的馬雲;隨便穿著拖鞋、T恤就出來逛街的扎克伯格;還有出差坐經濟艙的任正非……在這些人的世界裡,錢只是一個數字,但他們依然保持勤儉節約的習慣,懂得開源節流,因為在創業的路上,他們深深懂得缺錢的困難,懂得錢的重要性。

相反的是,很多家庭條件不怎麼樣,全部家當拿出來也不過是幾千、幾萬的人,反而花錢如流水,典型的吃了上頓,不想下頓的節奏,這些人還把那些超級富豪的節儉叫做小氣、吝嗇、鑽進錢縫裡。

聚沙成塔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還想成為超級富翁,難怪生活會那麼潦倒,因為錢都是被無形中花完的。

人到中年,還一窮二白,十之八九走進了三個誤區


作者的結語:

人到中年,還一無所成,家裡一貧如洗,就要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深陷以上這些誤區,對人生的認識存在巨大的偏差?要及時止損,早做改變,從思想習慣上著手,才能獲得轉機的可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