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接觸冠狀病毒的人為什麼也能感染?

熙雍雄


為什麼沒接觸冠狀病毒的人,也會被感染?這聽起來確實一個問題,那麼陳醫生就從專業的角度給大家聊聊這事兒!

根據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人群。這當中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這個傳染病都沒法叫做傳染病,根本流行不起來,或者傳播有限!

而這沒有接觸冠狀病毒的人,按道理不就是沒有接觸傳染源嗎?為什麼還是有人莫名其妙被感染呢?

事實上,這還真有可能,並不是題主瞎說!

首先,最有可能是被感染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接觸,這種認為沒接觸純屬主觀印象!

因為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更像是一種低毒、強傳染性的病毒,感染者大多數以輕症為主,就是最好的說明。而也正由於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以後,不會立馬發病,感染者症狀比較輕,甚至有一些人感染後沒有任何症狀,因此隱蔽性更強,傳染性也更強,很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成為了移動傳染源。而我們有時候也就在這種無形之中,可能跟一個陌生人接觸,沒做好防護,就被感染了!

然後,當自己再回想這幾天自己接觸過那些人時候,也就給自己一種沒有接觸過冠狀病毒的人的錯覺!

而且

隨著第四代感染者的出現,這種傳染鏈延長,在另一種程度上,會讓更多的人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被什麼人感染的。因為傳染鏈延長,代表流行病學調查,採集信息更難。

其次,沒接觸冠狀病毒的人,不代表沒接觸被汙染的物品或者病人分泌物等。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除了飛沫傳播以外,還有接觸性傳播,而且還有有待進一步明確的糞口途徑傳播、氣溶膠傳播等等。

這在接觸了新型肺炎患者之前碰過汙染的物品時候,如果我們不注意個人衛生,比如戴口罩、勤洗手,或者在一個人流量大的地方,不注意通風,是狹小封閉的環境等等,完全有可能被感染(如下圖)。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感染的就是我們人體的口腔、鼻腔等黏膜,然後由黏膜細胞進入體內。像之前陝西高鐵的保潔員,也可能是在處理乘客垃圾時候被感染,這其實都是有可能的;還有醫院的保潔員,城市保潔員等等這些都是感染風險比較大的職業場所。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 ——亂吃野味!每一次疫情出現,大家都會重視健康,提倡不吃野味,但是疫情過後,該咋樣的還是咋樣。而這冠狀病毒本身的自然宿主就不是我們人類,而我們人類之所以被感染,那就是因為吃了攜帶冠狀病毒的動物,即中間宿主!

大家可以看上面一張圖,蝙蝠可以將自己身上的病毒傳染給其他動物(中間宿主),然後我們人類吃了這蛇,那就會間接感染蝙蝠身上的病毒。

所以,吃野味,也是感染病毒的一個途徑,當然這個第一個吃野味感染病毒的人,可以說是這個傳染病爆發的“零號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