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不想寶寶生病,要這樣給他穿衣

近日陽光明媚,讓人感覺很是愜意,但看了下接下來的天氣情況,卻像過山車一般,春風和煦的日子後面緊跟著的是降溫十來度的倒春寒!

果然是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禦寒的衣物是不能說收就收的,要不怎麼說是“春捂秋凍”呢。

可是問題來了:對於小寶寶來說,“春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適當增減衣物,但他們又不像我們大人可懂得自行增減衣物,面對這多變的氣溫,給他們穿太多,“捂”過頭,怕出汗太多,溼疹等一系列問題可能會找上門;穿少了,一旦氣溫下降,又擔心寶寶難以適應就容易著涼生病。該怎麼辦呢?

天氣忽冷忽熱,不想寶寶生病,要這樣給他穿衣

一、一個動作判斷寶寶冷熱

春捂是有講究度的。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要保證孩子的健康,就得先學會判斷孩子是冷還是熱。

不少家長會習慣性地摸摸寶寶手腳,通過手腳的冷熱來判斷,這其實並不準確的。寶寶的心臟功能弱,到達四肢末梢的血液就會少,手腳一般會偏涼。

正確的判斷方法是要摸摸孩子的後頸處。如果感到溫熱舒服,說明衣服穿得剛好;有些發涼,說明寶寶需要加點兒衣服了;如果發燙流汗,說明寶寶穿得太多了。

天氣忽冷忽熱,不想寶寶生病,要這樣給他穿衣

二、“春捂”要捂對時機

“春捂”的最佳時機是早春。畢竟,冬天剛剛過去,寒流還沒有完全散去,如果過早的脫去棉衣,當冷風襲來,寒氣就能長驅直入,尤其對於免疫機能還沒發育完善的小寶寶來說,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非常容易著涼感冒。

一般來說,15攝氏度是參考值。氣溫低於15度,媽媽最好讓寶寶多捂幾天,如果氣溫持續高於15度,而且晝夜溫差小於8度左右,天氣正式回暖,冷空氣也漸漸散去了,而孩子的新陳代謝快,活動量大,很容易出汗,這時就不要“捂著”了。

當然,到底捂不捂,還要結合寶寶的實際體質和感受而定。

天氣忽冷忽熱,不想寶寶生病,要這樣給他穿衣

三、“春捂”時期的穿衣指南

1、關注天氣狀況。 在冷空氣來臨前一兩天開始逐漸增加衣服。

2、 關注晝夜溫差。溫差大於8℃、早晚較冷時,仍需“捂”一“捂”,要給寶寶增添衣物。

3、上薄下厚。“春捂”時,寶寶的日常衣著應該“上薄下厚”,重點做好腿腳的保暖。由於我們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半身差一些,更易遭受冷空氣侵襲。所以在這個忽冷忽熱季節,穿衣要講究“上薄下厚”,要注意寶寶下半身特別是腿腳的保暖。

天氣忽冷忽熱,不想寶寶生病,要這樣給他穿衣

4、“洋蔥式穿法”。 種方法顧名思義就像是洋蔥一樣,把衣服一層層穿起或脫下。

● 內層以材質柔軟、透氣排汗的純棉衣物為主;

● 中層以毛衣、衛衣等保暖效果好的衣物為佳;

●外層套上防水防風的外套。

這樣多穿幾層稍薄的衣服,不僅保暖效果更好,寶媽根據場合與溫度,可以一層層加上或脫下。

總之呢,畢竟“春捂”的意義是防止寶寶因為空氣中夾雜著的寒流而著涼,而不是單純的穿厚衣服“捂著”。 這條養生小技能,爸爸媽媽學會了嗎?

我是你的藥師朋友洪姨,寫文不易,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關注後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