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籃球的哪些術語漸漸消失了呢?

叔叔在看球


與其說是籃球術語還不如說是成名絕技,看籃球是從05開始的,現在也有十幾年了,相當於是一個時代的崛起再到一個時代的凋零,那時候詹姆斯風頭剛起,連續幾年的聖誕大戰都科詹對決,也流傳過麥迪、卡特、艾弗森的傳說,隨著現在三分崛起,很多曾今絕技就此漸漸失去往日的風采了。

幹拔:麥迪

還記那個時候的麥迪,單手持球,試探步,突然幹拔,多麼的瀟灑,現在都是在三分線外等著,中鋒不會投三分,市場價值就會變得很小,三分投手基本上都是在外線接球就投。

急停後仰跳投:科比

看球的人老球迷很少有人會忘記科比的那個後仰,那是可以差點和地面平行的後仰,現在連突破的能手都很少,即便是能突,也很少會選擇急停後仰跳投,一個不小心可能受傷的就是自己。

體前交叉步變向+漂移投籃:艾弗森

艾弗森,96年狀元秀,最經典的就連續的體前變向晃過喬丹,命中跳投,由於個子比較小,常規的投籃容易被幹擾,所以在運球上就下了很多功夫,很多的街球動作都能看到艾弗森當然使用的影子,而且他的橫向漂移投籃,也讓對手猝不及防,現在能通的過人方式就是突然加速,很少在這種交叉步變向了,漂移那就更難了。

金雞獨立:諾維斯基

本身用到這個人就不多,基本上都大中鋒或大前,即便是放在之前,也很少聽到這個詞,更別說現在諾天王退役了,以後想聽到那就更難了。


爬行的小蝸牛


球員位置籃球術語

1.“二中鋒”——大前鋒

在中國籃球早些年,我們的籃球理念還沒有和美式籃球接軌。對於中鋒位置,叫大中鋒;對於大前鋒位置,叫“二中鋒”。這個叫法也只有在中國流行,在NBA並沒有這種叫法。山東名宿“逍遙王”,鞏曉彬指導,就曾經被譽為“亞洲最好二中鋒”。隨著中國籃球慢慢與世界接軌,“二中鋒”這個稱呼也漸漸從中國籃球消失。


2.“鋒衛搖擺人”全能戰士

傳統的側翼球員:能突能投,進攻技巧豐富,堪稱籃球場上的全能戰士。“鋒衛搖擺人”的代表人物就必須要說是喬丹丶科比丶麥迪,他們不僅有著超強的突破能力,漂亮的低位單打腳步。但隨著現代籃球的不斷髮展,慢慢的位置模糊化,這個特有名詞也逐漸消失。轉而被取代的是3D球員和鋒線球員這種模糊的稱呼。

籃球打法術語

1.“小快靈”

因為高度不夠,所以小快靈“打法就是加強跑動,利用球員個小,快速和靈敏的優勢,跑起來打球。中國籃球曾用這個打法稱霸亞洲,韓國隊在前兩年還是這種打法。但現代籃球的發展太過迅速,由於世界籃壇的天才太多,像杜蘭特這種劃時代的球員出現,讓小快靈慢慢變成“大快靈”
2.禪師的法寶——“三角進攻”

菲爾傑克遜,這個長的像肯德基的老頭。創造了這種精妙絕倫的打法,從公牛到湖人,無往而不利。但隨著現代籃球開始提速,禪師前幾個賽季也曾出山,只可惜“三角進攻”被時代的巨輪碾碎。


籃球技術術語

1.閃電俠——迷蹤步

我是一個韋德粉絲,被三德子迷住,就是因為他的“迷蹤步”。但隨著這兩年韋德的老去,已經很少見他使用了。這個賽季是韋德的“最後一舞”,恐怕以後再難見到這招了。難說再見,韋德。

以上就是我的拋磚引玉,也希望有其他見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鬧他體育


  • 說起即將消失的籃球術語,也是小球不斷衝擊的結果

小球時代攻防節奏快,三分投的多,高速度,高得分,但同時也讓一些籃球技術和規則不斷消失!

第一、45度打板進球

45度打板是鄧肯的絕招,鄧肯憑藉這一招打遍天下無敵手,但為何會慢慢消失哪?


小球時代的到來讓現在的中鋒已經失去了以往的籃下自主進攻,勾手,打板等技術。他們現在更多的是籃下吃餅,防守或者拉到三分線投三分。功能的轉變讓45度打板基本消失。

打板是一種最基本,最樸實的進攻技巧,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打板不同於空心進球那樣依靠手感,他更多的是靠球員選好的打板角度,只要選好位置基本都能進球,但是角度不好直接就打鐵了,可惜了這麼好的進攻技術就消失了!



第二、幹拔跳投

幹拔跳投的代表人物是麥迪,幹拔是在對方逼搶自己時,利用身高或者彈跳強行投籃,他主要依靠腰腹和手臂力量。


幹拔需要球員擁有極好的身體素質,而且這樣的招式還是很消耗體力的,在現在的小球時代,能節省體力就不會浪費,能投三分就不突破,這一技術也基本沒人再用了。

第三、半截籃

半截籃是一種內線球員進攻技巧,現在基本再也聽不見這種稱呼。半截籃主要指內線球員在油漆區附近的投籃,他比常規的中距離投籃要短,但又比普通的上籃長,所以稱為半截籃。



半截籃曾是衡量內線進攻的重要指標,但現在的三分盛行,甚至中投都要消失了,半截籃更是沒人再用了。


第四、騎馬射箭

騎馬射箭是進攻球員在運球行進過程中,突然在防守人面前跳起進行投籃,因為動作像騎著馬射箭,所以稱為“騎馬射箭”,納什曾經是這個技術的代表人物,經常在進攻中用這種方式將球打進。

現在真的很難聽見這個術語了,至於為什麼消失,我想還是不適應這個時代吧,畢竟騎馬射箭需要空中後仰,難度還是蠻大的。


籃球在不斷髮展,籃球技術也在優勝劣汰,可能這些消失的籃球術語就是籃球的革命吧,大家還知道哪些消失的籃球術語哪?歡迎流言討論奧!


控球之王


隨著籃球的理念在不斷地更新,新生代球員的身體素質也在打破人們的傳統觀念。很多固有的籃球理念在受到衝擊,比如球場上的位置劃分,不再像之前那麼嚴格,隨著全明星投票,取消中鋒、前鋒、後衛的投票分類,改為前場球員和後場球員,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全能球員可以共享上場的名額。接下來我來提幾個正在消失的“曾經熟悉的”籃球術語,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大家一起交流回顧下曾經那些常伴我們耳邊,現在卻逐漸陌生的術語。

鋒衛搖擺人

現在NBA球場非常強調空間,無論大個小個都要求能拉開空間,相對的,球場上的位置區分也逐漸模糊。在被得分後衛統治的年代裡,鋒衛搖擺人是那個時代的寵兒,也是當時順應潮流的產物。何為鋒衛搖擺人,簡單地說即“swingman=forward&guard”,這裡的“guard”更多是指“shooting guard”。擁有三號位的身軀可供突破和掌控節奏,同時擁有二號位的投射能力。在當時這算是技術革新,包括喬老爺子、之後的四大分衛(除去艾佛森)等都是鋒衛搖擺人的傑出代表,他們主宰比賽,比賽風格更具觀賞性,取代中鋒成為了比賽的寵兒。

然而時至今日,小球盛行之下,諸如字母哥這樣的怪物橫空出世,他們有中鋒的身高,前鋒的速度以及後衛的技術,你很難定義字母哥這樣的球員是怎樣的存在;又比如被沃頓頻頻頂上五號位的詹姆斯,也早已超越了傳統認知裡對五號位的理解。可以大膽想象未來的籃球,很可能是五個字母哥(開發出三分球后)這樣全能的選手,不再有一到五號位的概念,自然鋒衛搖擺人這一說法也逐漸不被人所提及。

中鋒低位單打

古典中鋒優秀與否的重要考量依據之一就是低位的腳步是否紮實。在被中鋒統治的年代裡,球隊的建隊基石往往是一個優秀的中鋒。時任火箭總經理的道森在許多年後被問及知道喬丹如此bug,能回到選秀的那一刻你還會拿狀元籤選擇奧拉朱旺麼。道森斬釘截鐵地回答“yes”。畢竟在那個年代,中鋒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戰術地位和戰略價值。

時間來到喬丹的第二個三連冠時期,背身單打逐漸成為他的主要武器,一招吃遍天下鮮;科比可以說繼承了喬老爺子的衣缽,一手“後仰美如畫”,引無數湖蜜競折腰。一時間不會背身單打,不能揹筐攻擊低位彷彿就是技術不精的代名詞,以至於詹姆斯在開發出背打前一直因此被人詬病。

時至今日,你會發現傳統中鋒們近乎凋零,大個子們都被趕到了三分線上,參考大洛佩慈的成功轉型,曾經的低位大殺器現在居然每場有6.5次的三分球出手!而攻擊低位的任務則交給了字母哥來完成。

中鋒低位單打這樣的畫面,我們也只能偶爾從恩比德、唐斯、武切維奇身上看到,在比重少的可憐的低位單打中一窺曾經巨無霸時代的“崢嶸歲月”。


還有很多曾經朗朗上口,如今卻變得陌生的術語,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進程中。你能想到幾個呢?歡迎留言和我分享哈,如果覺得不錯,記得點贊關注哦~


阿飛說籃球


從姚明進入NBA開始接觸籃球,也超過15年了,說下自己的感受,有一些不斷消失的術語

勾手

姚明在比賽中精彩會用到直臂勾手,對於一個身高2米26的人來說,對手幾乎是無法封蓋的,只能聽天由命。在“上古時代”賈巴爾的天勾則是被譽為10大無解進攻方式,那個時代很多人都沒經歷過,只能通過錄像、媒體報道來了解

而現在的球員,幾乎很少用勾手了,像比如安東尼.唐斯那樣的出手方式,更多時候是半拋投,而不是標準的勾手;而後衛們,曾經科比會使用勾手,現在的後衛幾乎沒有人使用勾手


揹筐翻身跳投

曾經聯盟裡有很多球員都會用翻身跳投,代表人物比如喬丹、科比。正所謂“你的後仰沒有酒,我卻醉的像條狗”。而在以前的內線中,加內特、鄧肯等內線球員也是精彩使用翻身跳投

但是小球時代,很多球員後使用擋拆面框投籃、突破上籃等;但是揹筐單打這個技術放眼全聯盟,使用的人也不過歐文、克萊.湯普森、倫納德,其他人使用該技巧是寥寥無幾的

擦板投籃

小時候剛接觸籃球,大一點的孩子會和你說,把球往籃板那個黑框裡扔,然後籃球會彈進籃筐裡。在聯盟中,曾經運用的最爐火純青的肯定只能是蒂姆.鄧肯了

一般防守球員封蓋都是照著籃球與籃筐的線路去封蓋的,但是側面的擦板投籃還能有效的避開防守球員的封蓋線路。但是擦板投籃有個難點是,力度的把握,力量小了,打鐵不像樣,力量大了,容易“過橋”。而現在的中鋒更多的是負責防守,在進攻端更多時候,是拿來做擋拆的,或者投3分,所以你也看到霍華德那樣不會投籃、年紀又大了的傳統中鋒慢慢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取而代之的則是洛佩茲那樣的空間型中鋒


指尖上籃

代表人物:喬治.格文

指尖上籃曾經被喬治.格文運用的爐火純青,他的上籃被視為一種美感。現在聯盟中庫裡也會偶爾使用指尖上籃,但是比起格文的動作,優雅程度還是差了不少


單臂360°扣籃

如果你有印象,一定不會對卡特的摺疊扣籃陌生!

卡特的扣籃給人是一種暴力與美的結合,如果卡特實戰中的扣籃說第二,恐怕沒人敢說第一

不同於表演,卡特的實戰比賽中經常上演360°暴扣,而近些年聯盟中,保羅.喬治和米切爾在扣籃大賽中模仿過卡特的經典扣籃,但在實戰中,只有保羅.喬治使用過單手360°扣籃

扣碎籃板

最後純屬娛樂,奧尼爾憑藉超強的力量多次扣碎籃板,但是現在籃筐質量也加強了,聯盟中也不再有這樣的力量怪獸。所以下次扣碎籃板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籃球和時代一樣,不斷在進步,有些技術可能的確不適合現在的球風

這些都只是個人感受,如果有補充的,歡迎大家探討


阿漆懂個球


第一,三角進攻。

當年禪師靠這戰術帶領喬丹的公牛,OK組合時期和科比加索爾時期的湖人拿到過冠軍,算起來,禪師靠這套戰術拿到了11個總冠軍。


但今時今日,這套戰術已經使用的越來越少了了,甚至在尼克斯時期,安東尼就明確拒絕打三角進攻。為什麼呢?因為一是現在主打小球和擋拆戰術,二是沒有了喬丹和OK組合那樣統治級進攻能力的球員,一個人就能幹翻一個隊。

第二,inside-out戰術

這種戰術說白了,就是把球交給內線,讓內線解決一切,在馬刺雙塔時期,鄧肯極具統治力,所以馬刺大多采用這種戰術,後來鄧肯受傷後,馬刺開始主打擋拆,現在聯盟中缺少像鄧肯一樣統治力級別的內線,自然也無人敢用這套戰術了。

第三,砍鯊戰術

這套戰術是因為當初奧尼爾太過厲害,而罰球是他的弱點,所以對手就主動犯規,讓奧尼爾罰球,以此來限制他。發展到後來,已經嚴重影響到比賽觀看體驗,尤其是當年快船對陣火箭的季後賽中,快船砍霍華德,火箭砍小喬丹,比賽變成了犯規,罰球,犯規,罰球,這樣異常難看的情況。

(保羅跳到霍華德身上主動犯規)



現在,聯盟規定每一節最後兩分鐘對無球人犯規都要一罰一擲,而且球員罰球命中率都有所提升,這種戰術慢慢減少。

第四,半截籃

半截籃是以前的老解說員愛用的詞彙,現在都叫中距離跳投。


我變得越來越出色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規則方面的變化再加上吹罰尺度、戰術變化、和球員特點的變化,現在的NBA和10幾年前的NBA確實有很大不同了,自然而然的出現一些新的術語,也會使一些術語逐漸的減少乃至消失。比如:

後仰跳投,代表人物就是喬丹和科比了,以前有那種牛皮糖式的防守,比如巴蒂爾,託尼阿倫這種,想找到出手空間是很不容易的,可以通過後仰跳投拉出出手空間。

拋投,我記得以前最喜歡拋投的就是帕克了,導致帕克的內線得分都比肩中鋒了,目前聯盟確實很少有人使用了。

勾手投籃,姚明的常規武器,姚明後幾乎沒人使用了,首先這個對手感要求很高,再加上目前傳統內線的沒落,這項技能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戰術了。

幹拔投籃,最喜歡麥迪的幹拔了,很飄逸。

還有像是鄧肯的打板,司機的金雞獨立這些隨著他們的退役也就絕跡了。

還有被打和繞前防守,由於目前低位背打的減少,防接球的繞前防守也不說了,記得以前防姚明經常繞前。

現在的聯盟就是三分 ,各種強投三分,後撤步三分和超遠三分不如以前的百家爭鳴了,估計這些逐漸消失的術語以後就停留在記憶中了。


鍵盤俠也是俠


坐著打,對這個印象太深了,姚明時期老聽到這詞,現在都跑著打了[酷拽]


Lazylazyer


少了哪些太多了,以前的打板,後仰,背打,跟內線技術有關的少了好多。也有多的,雙後撤步以前連想都沒想過。


阿宅小巖


非法防守吧,從聯盟決定跟FIBA接軌,允許NBA守聯防之後這個術語就不存在了,以前必須一防一到位,奧尼爾也吃了老薩博尼斯不少這樣的虧,好像哨響之後要一次罰球的,並不是發界外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