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科協應急科普信息(第19期)多措並舉 齊心戰“疫”

2019年,寧夏科協在調研時發現全區科普大篷車存在停多動少,活動單一,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通過建機制、促活力、探索運營方式等,有效提升了科普大篷車運行的活力。市縣科協積極創新工作方法,採用大篷車趕集和公交化運營等模式,使“塞上科普輕騎兵”重現雄風。尤其疫情期間,寧夏科普大篷車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2020年1-2月累計傳播防疫知識1200餘條,受益人數100餘萬人,被各級媒體報道50餘次,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興慶區科協認真開展防疫執勤工作,同時向居民科普防疫知識,全體女員工更是巾幗不讓鬚眉,化身成為執勤、科普兩不誤的科學防疫娘子軍;在執勤的同時還不忘“科普中國”APP的註冊宣傳,“科普中國”APP成功註冊後,著重為居民介紹APP中的防疫知識,方便居民獲取更權威、更科學防疫知識。

吳忠市科協與市委宣傳部聯合,深入全市201個疫情防控責任點發放《科學防護 疫問醫答》科普宣傳掛圖201套,宣傳摺頁5300份;與吳忠市衛生監督所配合在全市經營性場所粘貼和發放科普掛圖和摺頁800餘份,科學引導群眾學習疫情知識;在全市50個科普e站新增疫情相關頻道,發動全市近1.5萬名科普信息員廣泛利用微信群等形式,傳播“科普中國”權威科普知識,共轉發信息6萬條次。

鹽池縣科協組織科技科普志願隊隊員開展志願宣誓活動,並錄製小視頻,通過微信群、抖音等新媒體進行宣傳,號召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來;在鹽池縣科協微信公眾號轉載“學雷鋒 抗疫之路你我同行”網上接力活動H5鏈接,並轉發各個科技工作者微信群,既表明了科技科普志願分隊隊員的戰“疫”決心,也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抗疫志願活動。

西吉縣科協積極組織各鄉(鎮)科協和全縣農技協會員盡銳出戰,加大科普宣傳,強化服務指導,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農技服務兩手抓、兩不誤。各鄉(鎮)科協安排鄉農技站到各村指導,解決春耕備戰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幫助農戶採購有機肥、農藥、種子等農事生產的必備物資,確保農技服務、科學指導全覆蓋。西吉縣蔬菜協會創新農業技術指導服務方式,利用鄉村科普e站、手機微信等新媒介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答疑;組織村民適時開展翻耕土地、管護菜園、育苗、播種等春耕備耕生產,並指導村民做好科學防護。

中寧縣科協發動全縣科技工作者堅持疫情防控與枸杞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做到生產防控有方案、抓好落實保安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枸杞產業健康發展。截至3月8日,全縣已有85家枸杞企業、合作社復工復產,復工率達95%以上,落實枸杞新植任務5000畝,低產低效園改造5000畝,完成枸杞春季修剪任務的71.6%。

寧夏護理學會積極報道宣傳“抗擊疫情”典型事蹟,開設了二個欄目,“最美逆行者——寧夏援鄂抗疫醫療隊護理工作實錄;抗疫中的鏗鏘玫瑰——區內護理人員堅守崗位,抗擊疫情的事蹟”,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新聞媒體,宣傳報道抗疫日記、典型事蹟300餘篇,轉發權威科普信息近100條,普及面3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