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湯姆漢克斯,最新作品不該只有6.7分

中國有句古話叫"遠親不如近鄰",包括下半句"近鄰不抵對門"都是四海皆准的道理。比如今天寫的這部

電影《鄰里美好的一天》,就是根據幾代美國人的"代理老爸"羅傑斯的一段真實故事改編而成,那句"你願意做我的鄰居嗎?"在美國也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名言"。

這部電影由湯姆漢克斯主演,據說這位剛剛獲得2020年第77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漢克斯還是羅傑斯的第六代表親,而且兩個人在1989年那部也是由漢克斯主演的《地獄來的芳鄰》中還曾有過交集——電影中的漢克斯靠在床上看這檔《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的節目時還會跟著複述裡面的臺詞。30年後,二人再度通過光影的魔術產生了奇妙的命運交織。


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有兩個,一個是全美幾代人的“代理爸爸”羅傑斯先生,一個是擅長用尖銳的筆觸報導時事的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記者接到上級指派的任務——採訪羅傑斯先生。本來一次會面就可以完成的事,這位記者缺發揮了"刨根問底攔不住"的精神對羅傑斯的完美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質疑,並且暗自較勁要找出這尊光輝形象的破綻。但故事的走向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不斷接觸的過程中,記者逐漸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並正視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思維方式、為人處世、言行舉止等等。在故事的最後,記者終於和自己的家庭以及內在的自我達成了和解,一切看起來都趨於完美。


剛剛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湯姆漢克斯,最新作品不該只有6.7分


那麼這部打著羅傑斯"個人傳記"名頭的電影,究竟想傳達怎樣的主題和精神?電影中的關鍵人物和情節又給出過哪些暗示?接下來的內容將為大家逐一分析。


關於童年:在真正接受真相和自己之後,才會收穫真正的成長


整部電影都是圍繞著記者羅伊德和"美國兒童節目之父"羅傑斯展開。在認識羅傑斯先生,羅伊德在姐姐的第三次婚禮上正面"遭遇"了自己的父親,雙方還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

從這場戲中觀眾可以得到大量的關鍵性信息,羅伊德的童年給他以及他的姐姐都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和隱痛。姐姐一年一度的婚禮說明她無法在婚姻中獲得安全感,因為自己的父親無情拋棄妻兒這種行為會給一個人造成巨大的傷害和影響——對自己缺乏自信,也不敢對別人給予信任。而羅伊德本人迴避和妻子正面交談有關自己父親和原生家庭的事,也是傷害遺留的一種外在表現,在採訪過程中他對羅傑斯先生莫名其妙的反感和懷疑也由此延伸而來。

但是在遇見羅傑斯先生之前,羅伊德從來不願意和任何人提起自己小時候的事,迴避一切跟痛苦有關的回憶,也排斥所有會讓自己產生相關聯想的人。甚至在羅傑斯先生用自己心愛的布偶跟他對話時,他一度粗暴地打斷對方還認為對方是神經病。

剛剛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湯姆漢克斯,最新作品不該只有6.7分

在對羅傑斯先生進行正式採訪之前,羅伊德曾觀看了幾乎所有羅傑斯早年的節目資料,其中有一句就是:

"我認為任何人在真正接受自己之前,都不會真正地長大。"

這也是羅傑斯本人的兒童節目在美國幾十年興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從來不給孩子營造"世界很美好"的假象,至少從不會用謊言去粉飾真實。現實中羅傑斯兒童節目的誕生時間就伴隨著美國最動盪的時期——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節節敗退,家門口還有"古巴導彈危機",與此同時國內遭遇了總統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相繼被刺身亡,一邊是日漸憤怒的黑人,一邊是再也按捺不住的嬉皮士文化。

就在這種情況下,羅傑斯也沒有將自己這檔兒童節目打造成"逃避現實的烏托邦",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地在節目中毫不避諱地給孩子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幼稚"節目傳遞出有關戰爭、種族、動盪、死亡等大人們消化起來都需要用力的信息。


"真實"是羅傑斯本人貫徹幾十年的節目主旨和人生信條,在知道一個存在的真實性之前,勢必要學會去面對,這也是整部電影中羅傑斯帶領羅伊德去做的事。他在一次又一次看似不禮貌的對話中提示和引導羅伊德回憶過去,向事情更深層次的原因裡去刨根問底,最終,羅伊德終於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去和現在,並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大人"。


關於遺忘:對負面感覺的銘記,也是對真實自己的忠誠


羅傑斯本人就是一個從未忘記童年感受的"大齡孩子"——他記得那份孤獨,也時刻提醒著自己那份痛苦。很難得知這是一種天賦還是被刻意訓練過的有意為之,但正是這樣的特質使得羅傑斯本人永遠都可以切實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也可以很好的把握到孩子們真實的需求和情緒。

剛剛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湯姆漢克斯,最新作品不該只有6.7分

他在接受公開採訪的時候經常會提醒坐在對面的人: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自己的感受嗎?如果兒時的自己此時此刻站在這裡,會怎麼想怎麼做?"

你會發現,羅傑斯的語言沒有任何煽動情緒的成分,但卻實打實地道破每個人最深層次的"精神隱私"——太多人忘記了自己小時候受到的冷落,進而長大後不自覺地將同樣的傷害施加給別人。

關於這一點,電影中的記者羅伊德就作出了很好的對應詮釋。在孩子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對如何照顧孩子以及怎樣和妻子溝通一點也不關心,對這些事情產生的負面效應也不採取任何積極有效的正面解決措施,甚至在全家人都在醫院陪伴病危的父親時,他仍然一門心思地投身工作。在妻子的不斷追問下,他也只是簡單地重複著:

直到電影進行到後半部分,關於這一點的疑團才被逐漸打開。原來羅伊德的母親就是在醫院中痛苦去世的,而這個有很大概率要面對死亡和分別的場所就成了羅伊德一塊不可言說的傷疤。但隨著羅傑斯先生對他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他也逐漸學會面對過去和那些傷痛,並在夢中得到了來自母親(實則是潛意識的具象化投射)的勸慰和開導。

剛剛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湯姆漢克斯,最新作品不該只有6.7分


如果那些痛苦的過去是破碎的回憶,勇敢地將這些撿起來並握在手中並學會積極地正視它們,如此才會趨於完整。而羅傑斯本人也坦言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說明他在極其耀眼的光環之下也有著和普通人一樣家長裡短的矛盾和心結。但至少,他從來也沒有去刻意迴避。


關於死亡:這不是一個敏感話題,而且十分必要,需要正視


雖然羅伊德和自己父親的關係得到了改善,但與此同時父親的離去也變成了一種註定。當羅傑斯上門拜訪他們家的時候,一開始所有人都達成了一種默契——營造歡樂,並回避"死亡"這個話題。但羅傑斯一席話卻彷彿錘子一樣敲在每一個人的心口:

"死亡是每個人的歸宿,所有與人有關的話題都值得一提,任何值得一提的事都可以面對。"

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將全世界絕大多數人都諱莫如深的話題變成一個輕鬆且嚴謹的邏輯閉環。

剛剛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湯姆漢克斯,最新作品不該只有6.7分

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註定會走向隕滅。是誰規定出生值得慶祝?而死亡就必須是痛苦?新生兒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上,面對所有人的笑容,而將死之人帶著笑容離開這個世界後,人們卻回報以痛苦和哭聲。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而這種"不公平"卻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在全人類的心中達成了共識、形成了默契。

但就像羅傑斯的節目不會向孩子展示虛偽的美好一樣,在面對如此小心翼翼的一家人時,他依舊大膽地將每個人都不願提及的事情擺到了桌面上。結合前面的內容,"真實"儼然成了羅傑斯先生的人生信條。如果連面對自己和家人的時候都不能坦誠相見,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值得期待的呢?


關於真實的羅傑斯:因為"陰暗",所以完整


2003年2月27日,羅傑斯在匹茲堡的家中去世。在他去世前,也就是1997年,羅傑斯獲得了日間艾美獎的終身成就獎。在發表獲獎感言時,羅傑斯有段話十分經典:

"我們所有人都有特殊的愛我們的人。你能不能和我一起花十秒鐘來思考那些幫助你成為自己的人。沉默十秒鐘,我會看時間。"

注視他的手錶十秒後,一句"願上帝與你同在"在當時的美國引起巨大的反響,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而在電影中,這段經典名言被改成了羅傑斯和羅伊德坐在餐廳時說的話,內容也做了相應的改動:

"接下來請用一分鐘的時間回憶,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全身心地愛著你。"

一分鐘過後,電影的光線變得柔和,機位的移動變得緩慢,整個場景瀰漫著溫暖人心的氣息。


剛剛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湯姆漢克斯,最新作品不該只有6.7分


羅傑斯曾說過:

"我來告訴你,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他們需要成年人保護他們,遠離那些伺機腐蝕他們世界的東西。"

從始至終,羅傑斯都致力於將真實的世界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傳遞給一代又一代兒童,讓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真實色彩的同時,也喚起每個人內心最真實的善意。


如果整部電影到羅伊德收穫完整的自己和圓滿的家庭就結束,那這部電影無疑是一部妥妥地常規溫情勵志暖心作品。《鄰里美好的一天》最精彩也最高光的地方在整部電影的結尾:逐漸變暗的燈光下,鏡頭逐漸拉高,羅傑斯彈奏一小段鋼琴曲後重重地同時按下了幾個低音,一次、一次又一次。

在電影前面的情節中,羅傑斯在開導記者的時候曾提到過自己排解負面情緒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快速游泳幾個來回,一個就是同時按下極為厚重的低音鋼琴鍵。這樣的結尾在處理手法上算得上開放式結局,只交代了動作,主人公的心境則需要觀眾自己揣度。而且

通過這樣的留白,羅傑斯這個人物不再完整卻也變得真實。


剛剛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湯姆漢克斯,最新作品不該只有6.7分


原來他和我們一樣,是有心事有情緒的普通人。既然如此,他能做到的事就不再顯得高高在上觸不可及,而是——值得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