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口徑會越來越小還是越來越大?

王司徒軍武百科


總體而言還是會以小口徑為主,但是同時發展一部分其他口徑的武器作為補充。

現階段絕大多數國家的步槍等輕武器都是使用小口徑槍彈,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美國開發的5.56X45毫米彈,自越南戰爭首次上陣以來,5.56毫米彈藥已經服役了半個世紀,也被很多國家所接受,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的彈藥。相對於中口徑彈藥,小口徑彈藥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同等負重下攜彈量更高,同時射擊後坐力更小、初速更高,而且由於高速帶來的翻滾效果,殺傷效果反而更強。
但是畢竟沒有完美的事物。小口徑彈藥的致命缺陷就是射程不足,而且彈道對於中遠距離射擊而言過於彎曲。美軍在伊拉克等地區的作戰中也發現,使用小口徑彈藥的M4、M16步槍還是不夠用,尤其是在山地、沙漠等環境下。所以作為對策,美國人重新裝備起了使用全威力彈的M14步槍,將其改為M14EBR、M39EMR等裝備使用,用於彌補步兵班組中遠距離火力貧弱的問題。後來又開發了SR25、M110等半自動狙擊步槍,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中遠距離火力。
不過這些步槍本身還是作為配角的,班組中絕大多數士兵裝備的還是使用小口徑彈藥的步槍。但是也有在子彈上下功夫的,像6.8毫米SPC等新式彈藥也開始出現,就是為了兼顧小口徑彈藥和全威力彈的優點。而最近美國軍方又宣佈了NGSW-R(下一代小隊武器-步槍)和NGSW-AR(下一代小隊武器-自動步槍)項目,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試驗型裝備一批新槍。


戰爭之王


現有小口徑繼續佔據現有的主流制式武器市場,而中口徑彈藥作為一種補充手段為彌補小口徑的固有弱勢。

現在一堆人都在唱衰小口徑,說什麼威力小啊、穿透不足之類的。其實都沒黑到點上,小口徑對肉體威力不弱,穿透的話你得看彈種。

之前已經普及過很多次小口徑的傷害機制了,彈頭輕可以讓初速增高,而彈頭飛行速度越快,在射入人體之後越容易翻滾、破裂,造成巨大的一個空腔。

下邊這隻雞分別被AK和AR射擊,背面的彈道出口情況差異很明顯,大口子的是小口徑5.56打的,而小口子是中口徑的7.62x39打的。


所以說小口徑威力一點不弱,但它傷害的前提是高初速,如果初速不夠高,那麼後效就差。因為動能是靠質量和速度兩組成的,當子彈飛遠了之後,速度下降,而小口徑彈頭質量輕,因此彈道末端的存能就很差。而大口徑就要好得多。


所以美軍在400米之外的作戰一般用中口徑、全威力步槍彈。比如Mk14 EBR;比如M240B;

而另一方面,消音武器的話需要配合亞音速彈使用(超音速彈有音爆)。而亞音速本身限制了小口徑的初速優勢,所以說在消音領域最好還是用中大口徑的亞音速重彈。


而現在還有一些中口徑彈,比如6.5格倫德,6.8SPC雖然唱了那麼多年說要取代5.56mm,也沒見大規模使用。


所以我覺得吧,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是小口徑為主、但中口徑在射程或者消音之類的特殊應用場景中作為小口徑的火力補充。


瘋狗的輕武


加強版的M855A1


現代制式槍械口徑的彈藥主要以兩種為主,中口徑以7.62毫米為代表,小口徑以5.45毫米與5.56毫米為代表,像中國的5.8毫米口徑則是比較特殊的,主要使用者是我軍部隊。

在60年代之前各國軍隊主要以7.62毫米彈藥為主,但是60年代後期5.56與5.45毫米口徑彈藥開始成為新的制式彈藥,大量列裝各國軍隊。

中口徑彈藥在射程上有很大優勢,超過600米時依然有可觀的殺傷力,而小口徑彈藥則在殺傷力上更有有破壞性,但是小口徑彈藥的射程相對較近。此前有專家統計戰場上的有效作戰距離不會超過400米,小口徑彈藥在這個距離內能有效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可是,直到2001年後小口徑彈藥的射程不足的劣勢被美軍發現了。原因就是美軍發現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場上作戰,經常是雙方交戰距離能達到600-800米。這與越南戰場上的叢林環境完全不同,在越南的熱帶叢林環境中,子彈經常很難飛出400米遠。過遠的射程都被認為是能量浪費的,也因為這一點M14半自動步槍最終被M16淘汰。

可是,現在美軍在更換戰場後直接導致射程較近的5.56毫米彈藥失去了優勢,加上敵方人員防護能力提升加讓小口徑彈藥變得越來越有心無力。美軍因此開始尋求新的中口徑步槍,最開始是將庫存的M14進行升級後當成精確射手步槍來使用,每個戰鬥班配2枝。後來美軍又尋求採購新的7.62毫米步槍,但卻沒有下文(美軍的解釋是要將有限經費用下一代6.8毫米班用槍族上,不在其他槍械上浪費資金)。為了解決現有的5.56毫米子彈射程與殺傷力不足問題,美軍直接採用了使用鋼和鉍錫合金複合彈芯的M855A1彈藥,以解決射程及穿透力不足的問題。但是未來美軍還是希望能列裝全新的中口徑彈藥,這樣射程與殺傷力都能得到保證。

而對於,俄軍來說,北約的5.56毫米彈藥的威力射程不足,自然5.45毫米彈藥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對此,俄軍一方面繼續生產和使用7.63毫米彈藥的新型AK系列步槍,另一方面則開發全新的5.45毫米彈藥。

俄羅斯的TsNIITochMash公司已經研發出威力更強大的5.45毫米彈藥,新式子彈有2個型號:分分別是7N39和7N40,一個有更強大的穿透力,另一個則增加的射擊精度。

新的7N39子彈可在50~70米的範圍內穿透2層裝甲板,在550米範圍,打破5毫米均質鋼板不成問題。而7N40子彈的射擊密度比傳統子彈提高了1.5倍。

根據目前的信息,7N39是一種新開發的穿甲子彈,彈頭由碳化鎢(92%)和鈷(8%)的合金,通過壓制金屬粉末然後燒結而製成。

這樣一看,起碼數年之內。小口徑彈藥與中口徑彈藥依然還會繼續服役。不存在越來越大也不存在越來越小的問題。對於小口徑彈藥來說可以通過新技術新材料來提升射程與威力,對於中口徑彈藥來說則於威力足夠因為重要槍械國家會繼續生產使用這種口徑的槍械,或是發展新的中口徑彈藥。也就是說在革命性的防護裝備面世之前,更大口徑的制式槍械彈藥想要出世還需要等待。


陶德中士


目前世界上步槍子彈的口徑基本上出於幾個不同的級別,其中美國是以5.56毫米為主,在這個口徑之前使用的是7.62毫米北約制式彈藥。美國提出小口徑武器的理念是在於這個口徑的殺傷能力,擋子彈進入人體後會產生翻滾,在這個過程中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另外也是由於使用小口徑武器可以讓士兵攜帶更多的子彈。

蘇聯時代也發展了自己的小口徑武器,這就是5.45毫米槍族,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繼承了蘇聯在輕武器研製領域的傳統,繼續使用了5.45毫米口徑的彈藥。但是在俄羅斯還存在有不少7.62毫米的彈藥,這個是的原來的槍械還在繼續使用。蘇聯研製的AK-47自動步槍是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槍械,目前在各種戰爭中都能見到這款步槍的影子,而這款步槍使用的就是7.62毫米彈藥,也是因為AK-47以及在這款輕武器基礎上仿製的武器的數量眾多,所以7.62毫米彈藥還在繼續生產和使用中。

中國在輕武器領域也開發了自己的口徑,這是5.8毫米彈藥,如今我軍使用的槍械基本上是採用這款口徑,5.8毫米口徑解決了我軍之前7.62毫米彈藥過重的缺點,也避免了類似5.45或者5.56毫米彈藥侵徹力不足的缺點,所以說是一款折中的輕武器的口徑。

未來的步槍子彈口徑基本上不會有太多的變化,這是輕武器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越來越弱,目前裝備的各種輕武器基本上都能滿足需求。當然這些口徑的武器各有優缺點,包括小口徑武器帶來的侵徹力不足等,但是武器口徑小型化的好處還是多過壞處的。


航空視界


步槍口徑,這玩意可謂各領風騷數十年,有一個來回折騰的過程,折騰也屬正常現象,畢竟槍械發射的彈藥是用殺人的,當然彈丸威力非常重要了。

二戰時期,除了個別國家裝備半自動步槍步槍以外,基本上是5發栓動步槍的天下;當然,有喜歡鑽牛角尖的讀者,所以本文乾脆就點出來,也包括意大利卡爾卡諾6發栓動步槍和英國李·恩菲爾德10發栓動步槍。

德國人率先發明瞭7.92X33毫米的短彈,即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的STG44突擊步槍,採用一隻30發彎彈匣供彈,既有衝鋒槍的猛烈火力,又有步槍的殺傷力,實際上就是一把步衝合一的步兵槍械,開了自動步槍之先河,深刻影響了戰後自動步槍的研發。

AK-47突擊步槍就借鑑了STG44突擊步槍的中間威力彈,發射7.62X39毫米步槍彈,同樣採用了30發彎彈匣,具備動作可靠、皮實耐用,火力兇猛的特點。

越戰時期,前期就是AK-47與M-14的巔峰對決,結果M-14自動步槍完敗,原因是全槍尺寸過大,長達1.18米,與二戰栓動步槍長度有得一拼,在越南叢林中磕磕碰碰,裝上實彈匣槍重10斤,過於笨重且操控不便。

M-14發射7.62X51毫米北約標準步槍彈,這是一種大威力步槍彈,導致M-14發射時後坐力過大,且採用一隻20發彈匣供彈,火力較之AK-47明顯不足。

此後,美軍就用M-16步槍取代了又長又笨的M-14步槍,發射5.56X45毫米步槍彈,採用20發彈匣供彈,開儘管火力仍然不如AK-47,但由於射擊精度高,所以和AK-47有得一拼。

M-16步槍,在全球首開步兵槍械小口徑之風氣,流風所及,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步槍小口徑發展的新潮,形戰了5.56、5.45和5.8毫米三大口徑並行不悖的態勢。

但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以及其他地區的反恐戰、治安戰等,軍界逐漸發現小口徑步槍彈並不是萬能的,特別是對付穿防彈衣的人,打擊效果就差強人意了。

且在高原地區,5.56毫米小口徑步槍彈存速性就不如7.62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了,因此,巴基斯坦軍隊在裝備M-16步槍時,仍然有先見之明地保留了56式衝鋒槍和81式自動步槍。

俄羅斯軍隊也發現本國軍隊裝備的5.45毫米小口徑步槍彈威力不足的現象,所以又重啟了7.62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的生產線,新型步槍的研發同時保留5.45/7.62毫米兩種口徑。

西方國家似乎也認識到了5.56毫米北約標準小口徑步槍彈性能的不足,在研發新槍時,也保留了7.62毫米口徑,以供不同客戶的選擇。

由於5.56毫米小口徑步槍彈在中遠距離上的殺傷力遭質疑,美國已經研發成功發了6.8X43毫米步槍彈,國防部已打算在軍隊中逐步推廣。

一隻標準的M-16彈匣,能壓入28發6.8mmSPC彈,火力基本上不受影響,但彈丸有效射程、殺傷力和穿透率卻大幅提高了,能輕鬆擊穿當下所有的防彈衣。

因此,就目前軍界裝備的槍械和彈藥來看,在保留5.45、5.56和5.8毫米三大小口徑彈藥的背景下,7.62毫米步槍彈大有迴歸的趨勢,我軍新研發的步槍也重新出現了7.62毫米口徑,這是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同時以美國6.8毫米為代表,一些國家正在研發新口徑的步槍彈藥,出現了5.45、5.56和5.8毫米三大小口徑彈藥與7.62毫米槍彈並存,新彈藥正在抓緊開發的態勢,小口徑步槍彈一家獨大的態勢被打破了,所以步槍彈藥領域又步入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國平軍史


可能會往6.8發展,目前單兵防護水平普遍都提高許多,5.56以及5.45,甚至兔子獨有的5.8都面臨威力不足或射程不足的問題,6.8介於7.62與5.56之間,後座力比7.62小,精度比7.62高,威力和射程比5.56大


虔巨擘UCE


單兵攜帶量越大的越會成為主流。未來將是無殼小口徑高殺傷力彈藥的天下


石海釣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b28d000195856a0915b1\

寶媽交流群


我認為,步槍口徑的大小主要還是取決於不同種類步槍的實際使用情況。但一般來說,伴隨著火藥技術的不斷髮展,槍彈的體積會不斷地減小,這也有利於士兵減輕負重或是攜帶更多的彈藥。但彈徑的大小應該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畢竟不論是5.8還是5.56槍彈在實際使用中都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但槍彈應該也不會回到7.62這樣的大彈徑之中。綜上,個人認為槍彈口徑中型化,即在6.5左右,在火藥技術得到進一步改進之後應是主流!


簡庸1


目前國際單兵槍械口徑是向前大口徑大威力的方向發展,因為我國總裝備部總工程師崔尚天表示:自從我國研製航母剋星“航公”在各國都被嚇尿了的大背景下,我國今後單兵裝備要向50mm口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