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名校作文模擬題及範文:人生需要儀式感

2020年高考名校作文模擬題及範文:人生需要儀式感

2020年高考名校作文模擬題及範文:人生需要儀式感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日常生活中,各種儀式幾乎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儀式,婚喪嫁娶有儀式,畢業典禮有儀式,就連買了一本新的筆記本鄭重地寫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種儀式。

有人認為,儀式有著穩定的流程、確定的意義,不容輕易改變;也有人認為,儀式是應生活而產生的,跟不上時代步伐就理應改變;還有人認為,生活節奏這麼快,時間這麼緊張,儀式應該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裡去。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作文解析】

該則材料分三個層次:一是時間上,"日常生活中,各種儀式幾乎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二是範圍上,"祭拜祖先有儀式……也可算是一種儀式";三是態度上,"有人認為,儀式有著穩定的流程、確定的意義……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裡去"。

層次一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儀式的普遍性,同時也引出本次作文的寫作核心詞"儀式"。

層次二列舉了日常生活中4種典型的儀式性行為。其一是"祭拜祖先",這側重體現了儀式的神聖性與延續性。祭祖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是極其神聖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祭祖的儀式必然是虔誠的,同時,中國人也在祭祖的過程中延續、繼承著一個家族的精神信仰,因此,祭祖儀式也可理解為精神信仰通過一定的儀式行為延續傳承的過程。其二是"婚喪嫁娶",側重體現儀式的世俗化,相對於祭祖行為,儀式從高高在上的神聖行為轉而走進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中國人的精神價值裡,有"五常"的說法,"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做人起碼的道德準則,"禮"即"五常"之一,而中國的"禮"往往是通過各種日常化的儀式來體現,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日常生活中沒有什麼比婚喪嫁娶更為重要的了,婚喪嫁娶也是日常生活中儀式感最強的行為。其三側重體現儀式的特定紀念價值,例如畢業典禮、成人禮等,這些儀式往往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其四側重體現儀式的個性化與多樣化,通過在一本新的筆記本上鄭重寫下第一行字這樣的日常行為,引導考生對儀式進行多層次的思考,加深考生對儀式的理解。同時,通過典型的儀式性行為的列舉,也在提醒考生儀式並非是一個虛無飄渺的抽象概念,而是非常具體的生活行為。

層次三呈現了對儀式的三種不同的觀點態度。每一個觀點即為一個思考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只是提供了三種觀點,而考生是否認同此種觀點,是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可以認同材料所提供的觀點,也可反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觀點一強調儀式流程的穩定性,意義的確定性。應該說,穩定的流程,確定的意義,這是一個行為能成為儀式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行為僅是隨機的,而不是穩定的,或者無甚意義,這樣的行為是不能稱之為儀式的。當流程穩定了,意義確定了,儀式也就具備了相應的神聖性和延續性,也就不容隨意改變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當某一個儀式確定了,過分強調了流程的穩定性,此時的儀式或許又會變成一個限制乃至束縛事物發展、社會進步的因素。考生可據此正反立意。

觀點二強調儀式的發展性,儀式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因應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當時代發生改變,生活也隨之改變的時候,建立在舊有生活基礎上的儀式的改變也是在所難免的。注意觀點二並非否定儀式的存在價值,只是強調儀式的因時而變。但是,對於發展性,也會存在另一種可能:時代的發展並不一定把生活導向更美好的彼岸,且生活的需要並不見得就是正當合理的,例如貪念惡念,此時,舊有的一些儀式的存在反而能起到規範個人行為,淨化社會風氣的作用。可見,對於觀點二也是可作肯定與否定的判斷的。考生可據此正反立意。

觀點三強調的是儀式在現實壓力下的另一種可能——逐漸忘卻、消失。觀點三留下的思考很寬泛,依然可對其作肯定與否定的判斷。從肯定的角度看,如今的儀式雖然越來越多,場面越來越華麗,但儀式帶來的感覺卻越來越缺失,徒有形式而缺乏意義的儀式確實需要去除。從否定的角度看,生活節奏快,時間緊張,並不是可以去除儀式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為節奏快,時間緊,我們反而需要一些必要的儀式來調整、規範自身行為,讓我們真正瞭解生活的意義。考生也可據此正反立意。

當然,除了可以正反立意外,從辯證角度立意也是可以的。

參考擬題:

給儀式一點空間;

儀式之道,承古萌新;

去粗取精,還儀式以真意;

讓儀式與時代攜手同行;

你無趣是因為少了些儀式感。

【範文展示】

生活需要儀式感

當快節奏生活讓人們想要卸下儀式的繁瑣,當一些儀式逐漸淪為形式的外殼,有些人不禁質疑儀式存在的必要性。我覺得不管是"從前慢"的節奏或是"當下快"的現狀,生活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結合現實,引出話題,亮明觀點。)

儀式就是典禮的秩序形式。泱泱中華,禮儀之邦。中國古代就有"五禮"之說,還有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儀式,誕生禮、成人禮。男子成年要行冠禮,女子成年要行笄禮。古代的許多儀式大多是為封建統治服務的,但是足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儀式的重視程度。民間也有許多重要儀式,除夕有守歲之說,不管大人孩子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意味著來年吉祥如意。如今保留這些儀式,是對歷史的繼承,是對文化的傳承。(從定義入手,從歷史切入,指出儀式很重要,儀式是文化的傳承。)

諸多儀式演變到現代,有許多不同的呈現形式,學校有開學式、散學式;商家新年第一天上班有開工儀式,工程動土有奠基儀式;官員就職有憲法宣誓儀式等等。這些儀式的舉行,讓參與者獲得了莊嚴神聖的體驗,在人生旅途上留下深刻印象。(結合現實,談不同的儀式形式,簡要點出儀式的作用。)

儀式是一個清晰的標誌,它讓我們強化認識所處時間階段人生意義。開學典禮,讓學生明確假期和上學的界線區分;開工儀式也是員工新發展新奮鬥的起跑線。當走過一些時間節點,儀式也許可有可無,舉行儀式的生活就像是經過精美包裝的產品,價值提高,檔次升級。

儀式是一種公開的宣告,它讓我們在公眾的視野中明確責任更加恭謹。就職官員進行憲法宣誓,意味著要踐行憲法賦予的權力,要認真履職盡責,對人民負責,也要接受人民的監督。在每年新年前夕,向全國人民發出新年賀辭,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儀式,是向人民祝福的形式,是關注關心百姓生活的體現。

儀式也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它讓我們在紛繁塵世認清自我提升精氣。近些年,許多學校在高三年級舉行成人儀式,讓進入十八歲行列的學生宣告自己的成長,以此激勵學子奮勇拼搏,為高考而戰。生活平淡,可以讓儀式感點綴;工作忙碌,可以讓儀式感調劑。(三個分論點,層次清晰,闡述了儀式的重要性,較好的證明了中心論點。舉例貼合實際,有現實針對性。)

放眼當今社會,有的儀式淪為了形式的外殼,失去了內容和意義;有的儀式為了吸引眼球,一味追求規模、擴大影響;有的為了追求利益而譁眾取寵。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忽略儀式的重要意義。(指出現實社會中儀式的負面影響,全面分析問題,再次強調中心論點。)

總之,即使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放慢生活的腳步,舉行必要的儀式,讓儀式感點綴我們的生活。(呼告式結尾是常用技巧,再次點題。)

誠於中者,必形於外

外在的形式承載著內心的重量,有儀式感,生活才過得美好而精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每一個形於外的細節,都綻放著內在的馥郁。恰如《大學》所云:誠於中,形於外。

無論是那個吃飯前總要先讓手機"嘗"菜的姑娘,還是那所物質條件極度匱乏卻每週都要認真舉行升旗儀式的學校,都深諳儀式感對生活的重要性。張愛玲嫁給胡蘭成時沒有舉辦像樣的婚禮,但依然走了一遍結婚的流程,即便婚禮現場只有新郎、新娘及證婚人三人。縱使婚書上"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承諾成了一紙空話,張愛玲依舊堅守著對儀式感的信仰。她說:"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認真地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儀式感可以點亮生活,為我們明確每一個人生節點的責任與義務。

中國自古有"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的禮儀,這種古老的禮節何嘗不是一種儀式感?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學校為年滿十八歲的學生們舉行盛大的成年禮,這樣的儀式可以讓他們明確成年的意義,在儀式感中體悟肩頭的責任。《周禮》中除了嘉禮,更有吉禮、凶禮、軍禮以及賓禮,每一種"禮",都詮釋著儀式的重要性。雖然現代社會中許多繁文縟節早已退出歷史,但中華民族深入骨髓的禮儀文化卻代代相傳,永不止息。

儀式感可以呼喚夢想,讓人們更加信仰未來,於絕望的土壤中播下希望的種子。

衣食無憂的生活中我們需要儀式感,在枯魚涸轍的環境下更需要保留儀式感。逆溯民國歲月,我們看到北大、清華及南開三所學校堅持在炮火烽煙中保留學校的形式,時至今日,長沙及昆明依然流傳著西南聯大的傳奇。八年的堅守,西南聯大為國家保存了重要的科研力量,也培養了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卓越人才。困厄之中,儀式感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更是一種璀璨於茫茫夜空的希望之星輝。

儀式感可以繼往開來,讓我們一面告別過去,一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總有一些時光節點的儀式,成為生命或民族的豐碑。七十年前,人民領袖毛澤東在天安門莊嚴宣佈:"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彼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從此中華民族跨入了嶄新的時代,那場盛大的儀式,曾令多少中華兒女熱淚盈眶。從個人,到社會,乃至國家,都需要用儀式感來書寫時光的軌跡,當許許多多的儀式連在一起,便構成了命運的廣廈,也匯成了歷史的星河。

誠於中者,必形於外。許多人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麻木的神經深陷物質世界的塵埃,而儀式感卻是那塵埃中開出的花,以淡雅的芬芳呼喚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人預言電子書會取代紙質書,網店會取代實體店,甚至虛擬課堂會取代校園。我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一天,因為儀式感不是柏拉圖的精神樂園,它需要現實的陽光雨露去滋養,生活有了儀式感,我們會更加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