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痊癒,中醫如何辯證

截止至2020年1月25日下午時,北京已有2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治癒。

昨天(1月24日),北京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痊癒出院。

這位女患者於1月8日出現發熱、頭痛、乏力等症狀,經疾控中心檢測、專家會診,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並於1月13日轉入北京地壇醫院接受中醫藥治療。

中醫專家辨證為熱在衛氣,疫毒傷肺,予以清熱宣肺方法治療,症狀逐漸好轉,體溫很快恢復正常,連續監測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陰性,符合國家制定的出院標準,昨日(1月24日)出院。

這是北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首例痊癒患者,也是一位主要採用中醫藥治療的患者。

另一名患者為男性,於今日(1月25日)痊癒出院。這位患者也是1月8日從護背返回北京後出現發熱、頭痛、乏力、咳嗽等症狀,隨後轉入北京地壇醫院隔離治療。經專家組會診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入院後,給予中藥治療及對症治療,症狀好轉,體溫正常,連續監測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新型,符合國家制定的出院標準,今日出院。(資料均來自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真實有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中醫中屬於“疫病”的範疇。中醫藥在治療疫病方面有獨特優勢,通過辨證論治,可以通過“扶正祛邪”的方法,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患者抵抗病毒的能力,從而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黃帝內經》中描述的“中風”、“傷寒”、“溫病”、“溼病”、“熱病”、“暑病”、“瘧”、“腸澼”、“霍亂”、“疫癘”、“痙”、“瘈瘲”、“疸”等等,大多屬於急性傳染病的範圍。

《傷寒論》是中醫治療急性傳染病的最早專著,金元以前歷代醫家基本上都是以《傷寒論》為基礎來對各種急性傳染病進行辨證論治的。

明代第一部專著關於瘟疫的專著《溫疫論》,是中醫溫病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著作。

清代,則發展出了以葉天士、吳鞠通、王孟英為代表的溫病學。特別是吳鞠通所作《溫病條辨》一書,在清代眾多溫病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完全獨立於傷寒的溫病學說體系,並擬訂了層次分明的溫病治法方藥體系,被稱為清代溫病學說標誌性著作。

2例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痊癒,中醫如何辯證

“非典”期間的非凡貢獻

在2003年“非典”時期,中醫根據病情按衛氣營血及三焦辨證分期治療,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療效,得到了國際專家的認可。

中醫在把握SARS整體病機規律上,針對各期不同的病機特點而分期辨治,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早期治療重在宣透清化,中期治療重在清化溼熱、宣暢氣機,極期治療重在祛邪的同時重視扶正,恢復期要扶正透邪,併兼以化溼、活血。

另外,在整體分期辨治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辨證論治。根據患者體質特點、兼夾證不同進行加減,以改善症狀,提高療效。

實踐證明,在治療SARS過程中,應用中藥進行早期干預,可阻斷病程進一步發展;縮短平均發熱時間,提高臨床療效;中藥可明顯減輕症狀,緩解病情,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2例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痊癒,中醫如何辯證

關於此次肺炎診療方案參考方劑的分析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以下稱《方案》),此次疫情屬於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並收入了根據不同體質,辨證論治的幾種證型和治法。

以下內容為《方案》中收錄,括號中是我補充查證的內容,僅供學醫之士以及對中醫有興趣的老師做參考,不可用於預防。

特別是不可自行開藥,不可自行開藥,不可自行開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也歡迎各位老師指正。

1.溼邪鬱肺

臨床表現:低熱或未發熱,乾咳,少痰,咽乾咽痛,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化溼解毒,宣肺透邪。

參考方劑:

  • 麻杏薏甘湯(麻黃、杏仁、炙甘草、薏苡仁,《金匱要略》);
  • 升降散(白殭蠶、蟬蛻、薑黃、生大黃,《傷寒溫疫條辨》);
  • 達原飲(檳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瘟疫論》)。

基本方藥:

麻黃、杏仁、草果,檳榔、蟬蛻、連翹、蒼朮、桔梗、黃芩、牛蒡子、生甘草。

2.邪熱壅肺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咽乾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糖。舌邊尖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參考方劑:

  • 麻杏石甘湯(見前);
  • 銀翹散(連翹、金銀花、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溫病條辨》,與中成藥銀翹解毒片同方)。

基本方藥:

麻黃、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銀花、連翹、黃芩、漸貝母、生甘草。

3.邪毒閉肺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氣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瀉熱。

參考方劑:

  • 宣白承氣湯(生石膏、生大黃、苦杏仁、瓜蔞皮,“宣白”,指宣通肺氣;“承氣”,謂承順腑氣,故名“宣白承氣湯”,《溫病條辨》);
  • 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肘後備急方》);
  • 解毒活血湯(連翹、葛根、當歸、生地、赤芍、桃仁、紅花、枳殼、甘草,《醫林改錯》)。

基本方藥:

杏仁、生石膏、瓜蔞、大黃、麻黃、葶藶子、桃仁、赤芍、生甘草。

4.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參考方劑:

  • 四逆加人參湯(附子、乾薑、人參、炙甘草,《傷寒論》);
  • 安宮牛黃丸(牛黃、水牛角、人工麝香、珍珠、硃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鬱金、冰片,《溫病條辨》);
  • 紫雪散(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玄參、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芒硝、硝石、水牛角、羚羊角、麝香、硃砂,《外臺秘要》)。

基本方藥:

人參、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官牛黃丸或紫雪散。

總結:

大體上4種證型也是本病發展由早到晚、由輕到重的階段,與非典時期不同階段的治療原則相似,即:早期治療重在宣透清化;中期治療重在清化溼熱、宣暢氣機;極期治療重在祛邪的同時重視扶正;恢復期要扶正透邪,併兼以化溼、活血;如病人熱毒內陷心包,竅閉神昏,還要配伍醒神開竅的藥物。

關於網上總結的預防方

理解很多醫學從業者想盡一份心力的心願,也有一部分醫生表示中醫還是需要辯證論治,如果不瞭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和體質,每個人如果都是千人一方的話,很可能是費力不討好,不對證,反而無法起到效用,被當做謠言來打壓了。

但是,網上的預防方也不是完全無用處,這表明了中醫在預防方面,或者說“治未病”的一種思路。

比如楚天都市報中報道的李旭成醫生開出的方子:

黃芪15克,蒼朮10克,防風10克,陳皮10克,扁豆15克,茯苓15克,貫仲10克,銀花10克

李旭成曾參與新冠肺炎的國家中醫治療方案的研討,他表示該預防方是武漢市中醫醫院專家們根據此次發病以溼、毒邪氣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特點,結合“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中醫預防理論制訂,在中藥名方玉屏風的基礎上進行加減而成。而玉屏風方劑構成為黃芪、防風、白朮,是有效的益衛固表、預防感冒的方劑,

具有調節人體免疫力的功效。

所以預防方不可像治療方那樣使用過多的清熱解毒劑,因為過多地使用清熱解毒藥可能損傷人體陽氣,不利於疾病的預防。

由此得知,預防方主要應該起到固護人體正氣、免受外邪侵襲的作用,順帶有一些清熱祛溼解毒的作用。所以,雖然網上的預防方各式各樣,如果是按照這種思路開出的,可以適當進行調理身體,保護人體正氣,也就是俗稱的提高免疫力。但仍然是依據每個人體質和身體狀況不同,辯證論治最為穩妥。

同理,一開始網上流傳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溫病大師姜良鐸推薦的成人預防新型肺炎預防方:

生黃芪9克、北沙參9克、知母9克、連翹12克、蒼朮9克、桔梗6克。1天1劑,早晚2次,3~5天。

雖然扶正的黃芪量較小,每一種藥的劑量也不多,也算是這個思路。

而像下面這種方子,就不太適合了:

廣東省中醫院預防武漢肺炎方:桑葉15g、蘇葉15g、杷葉15g、魚腥草10g、千層紙10g、桔梗10g、玄參15g、神曲15g、葛根30g、藿香10g、青蒿10g、甘草6g、以上方劑煲水服用,當茶水飲老少預防,傳播爰心

像這個方子,有錯字先不說了,大部分藥材都是清熱祛溼,以寒涼藥為主,就不能當做扶固正氣為主的預防方,反而可能損傷人體陽氣,不利於疾病的預防

2例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痊癒,中醫如何辯證

抗擊肺炎——中醫在行動

各地醫院的醫學從業者都紛紛加入的抗擊肺炎的隊伍中,踏上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前線,這其中也有許多中醫從業者。

比如下圖,就是除夕那天,奔赴武漢的三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的仝小林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呼吸科苗青主任,以及北京市中醫院王玉光主任。

2例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痊癒,中醫如何辯證

下圖是北京西苑醫院奔赴“前線”的隊伍

2例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痊癒,中醫如何辯證

下圖是北京派出的中醫醫療隊

2例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痊癒,中醫如何辯證


下圖裡面就有我同事的同學的名字

2例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中醫治療痊癒,中醫如何辯證

最美中醫人,加油!


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三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央視新聞官方微博

3、《中醫治療疫病的優勢與前景》,吳裕存

4、《方劑學》,鄧中甲,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