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長大後,每次回想起小時候媽媽做的一桌子好吃的,都會感到滿滿的幸福感。

家裡的餐桌是獨一無二的,它能將在外忙碌一天的一家人匯聚在一起,一邊享受食物,一邊輕鬆地聊聊天,飯菜簡單沒關係,這一頓飯給人帶來的巨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使它成為每天最讓人期待的時刻。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可是,飯桌上的時光並不都是那麼美好的,不少孩子或大人甚至會對飯桌產生厭惡和牴觸情緒。

萌媽一有時間就帶著小寶到戶外遊玩、野餐。在一次野餐中,萌媽看到了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在離萌媽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家庭也在草坪上野餐,男孩看上去大概有三四歲,樣子非常乖巧懂事,面前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食物,麵包、蔬果、小零食等等。

雖然食物看起來挺誘人的,但孩子卻沒有多高興,看著眼前的美食,不拿也不搶,只是乖乖坐在一旁。

後來經過萌媽仔細觀察才發現,之所以小男孩如此“乖巧”,是因為還沒有經過大人的同意,他在等待媽媽的批准。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只見孩子用手指著那塊巧克力蛋糕,小心翼翼地問一旁的媽媽:“媽媽,我能吃一塊這個嗎?“

男孩的媽媽看了眼孩子,接著說:“不行,那塊蛋糕太甜了,你不能吃,對牙不好。“

被拒絕後,小男孩也沒有再說什麼,繼續”徵求“其他食物。整頓飯下來,不管吃什麼,孩子都需要事先”請示“過媽媽才敢拿來吃,看起來真的很聽話乖巧,但在好媽眼裡,小男孩乖得讓人心疼。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不挺好的嘛,事事請示過大人,保證不會吃下對身體不好的食物。“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然而,萌媽看到的不僅僅是食物,而是孩子的心理狀態。簡單的一頓飯裡面,隱藏著孩子未來的性格。

自從小寶學會自己抓握食物開始,萌媽一直鼓勵她們去拿自己喜歡的食物,也會不斷更換輔食的形式和味道,引起寶貝們自己抓取食物吃的興趣。

直到大寶學會用餐具吃飯後,除了教會她餐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外,萌媽還會經常引導大寶說出自己想吃各類食物。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雖然孩子有時會吃零食,但萌媽也沒有馬上拒絕,而是讓孩子適量的吃,與孩子制定規則和限定數量,讓寶貝們能品嚐到零食的滋味之餘,不會過量,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與自律能力。

人每天都需要吃飯,吃飯除了能得到溫飽以外,還是一家交流情感的機會。但是有一些話,建議爸媽們不要在餐桌上對孩子說。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 “我可以吃這個嗎?” ,“不行!” 」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日本慶興大學心理學者曾提到:

如果孩子從小就只允許吃無任何添加、必須純自家做的食物,其他食物,包括零食在內都不能吃的話,那麼這個孩子成長到學齡期時,

很容易成為班上被欺凌的對象。

吃飯和被霸凌,聽上去就像是無關的兩件事,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選擇食物過程中屢屢遭到父母拒絕和否定,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形成”媽媽我可以吃這個嗎?“等類似這種「吃之前先請示」的習慣。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五六歲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也要先看看大人的臉色,唯唯諾諾地詢問過後才敢吃。在大人眼裡,孩子這種舉動是「管教有方,聽話乖巧」的表現。

然而在孩子的同齡人眼裡,這種凡事看人臉色、唯諾是從的表現,正是他們可以欺凌這個孩子的信號,讓他們覺得眼前這個孩子好欺負。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因此,如果爸爸媽媽們發現孩子在很小的事情上也無法做主,事事需要詢問大人意見的話,可能就有這種「乖巧」性格形成的跡象。

所謂“3歲看大,7歲看老”,三至七歲這段時間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這種懦弱怕事的性格一旦形成,可能會一直伴隨著孩子成長,影響他們之後的工作和生活。

「 “爸爸媽媽,我只想好好吃頓飯” 」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之前看過一期關於董卿的訪談節目,節目中董卿第一次面對鏡頭談起了她的原生家庭。

7歲前,董卿一直在外公外婆家長大,7歲後,她回到了父親身邊,董卿的父親一直對她十分嚴厲,直到現在一聊起父親,她腦海裡面馬上出現父親板著臉的樣子。

她在採訪中談到自己的童年經歷:

“我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飯”

“因為只有吃飯的時候,全家人才能聚在一起,也就那一點時間。結果一上桌,父親就開始“訓導”自己,說這個怎麼不好,那個怎麼不對等等,我經常就是一邊吃飯一邊哭”

“最開心的事,就是父親出差了,我終於有機會可以安心吃頓飯”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到了飯點,是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的時光,原本是應該好好交流、培養感情的時光。但在部分家庭裡面,吃飯成了訓導批評孩子的時間,一下子溫馨的飯桌成了嚴肅的審訊臺,眼前的飯菜淡然無味。

再加上,人的消化系統與情緒緊密相關,如果孩子經常在消極、沮喪、憤怒的情緒下吃飯,很容易會出現腸胃問題,讓腸胃出現虛弱、消化不良的情況。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早有兒童心理學家建議父母不要在吃飯的時候責備孩子,這樣很可能會造成他們脾胃虛弱,影響正常生長髮育。

可見,在飯桌上對孩子訓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不僅會讓孩子牴觸吃飯、影響健康,還會傷害彼此間的感情。

孩子的心思很單純,他們最期盼的只是和父母簡單吃一頓飯,開心地聊聊今天自己遇到的事情,講講笑話,心情愉悅時,眼前的飯菜也會變得更有滋味。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 過分限制孩子的“餐桌自主權” 」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萌媽曾親眼見過一個經典的例子,爸爸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在外面的餐廳用餐,飯菜端上桌後,兩個孩子沒有動手吃飯。

而是等著媽媽將飯菜都分別裝置在他們的小碗裡,裝好後,那位媽媽就對兩個孩子說:“你們吃碗裡的就好,碟裡面的就不用夾了。” 接著兩個孩子才開始動手吃飯。

其實那位媽媽應該是將碟裡燒的最好的菜都夾給孩子,看似貼心溫暖的舉動,卻無意識間剝奪了孩子自己吃飯的自由權利和主動性。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吃飯原本是一件出於本能的事情,也是最輕鬆自在的時刻,但是如果孩子連自由選擇食物的權利都沒有,又如何收穫吃飯的樂趣和滿足?

除了吃飯,像蛋糕、飲料、巧克力等零食也是不少爸媽心目中的「食物黑名單」,只要寶寶提到要吃這些零食,便會馬上拒絕。

有的爸媽甚至會不允許孩子吃外面買回來的食物,必須要吃在家自制的食物。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可以這樣說,愛吃零食是大多數寶寶的天性,美好的童年時光裡面,總會有零食作伴,少了零食孩子會少了許多樂趣。

有著“中國家教第一女王”稱號的教育學家尹建莉在其暢銷書《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中提到:

“扼殺孩子小小的慾望,會導致孩子對某種事物極度渴望,產生補償性心理。”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簡單來說,一旦孩子脫離了父母營造的舒適圈,開始獨立生活時,可能就會出現兩種極端現象。

一種是形成選擇困難,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和分配自己的食物,而另一種則是放任自己,瘋狂“補償”過去沒有得到滿足的自己。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好好吃飯?」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1.放下姿態,嘗試去了解孩子

吃飯的氛圍本該就是輕鬆和愉快的,雖然時間不長,但卻是一個適合瞭解孩子、與孩子拉近距離的場合。

此時,父母不妨嘗試放下自己當家長的高姿態,利用這段短暫的時間,多和孩子輕鬆地聊天,例如可以瞭解一下孩子今天在學校遇到的趣事、討論孩子的戶外活動等等比較輕鬆的話題。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隨著父母對孩子的認識越深,彼此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好,此時再給孩子提出意見或建議,他們也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2.多與孩子聊些有趣的餐桌話題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溝通不了,往往問題就出在「不會聊天」上。父母和孩子能好好聊天,是一門育兒學問,第一步先要找到合適的話題。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在餐桌上,展開話題會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吃飯的時候,人的思維會較為活躍,任何有趣的話題都能聊得下去。

簡單地舉個例子,可以和孩子聊飯菜的口味、製作過程、烹飪手法以及背後的營養價值。看似很平實的話題,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生活經驗和知識的累積過程。

爸媽們也不一定要糾著孩子講話,父母聊天,孩子安靜的聽和吃飯,也能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同時也能讓孩子感覺到平靜,而且還能從父母的聊天中獲得對社會、人際關係的認識。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另外,父母可以借這個機會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但注意語氣不可太嚴肅,可以用有趣的故事,或者自己經歷過的事來引起孩子的興趣。

3.餐桌小遊戲

比起訓導孩子,讓他們覺得吃飯是件有趣的事更為重要。除了與孩子聊些有趣的話題外,還可以適當與孩子做些簡單的餐桌小遊戲,例如辨認飯菜裡面有多少種蔬菜、肉類,或者數顏色等等。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沒有什麼比用遊戲來引起孩子吃飯的興趣更有效了,增加吃飯的趣味性,會讓孩子更期待每一頓飯,認真對待每一口飯。

4.適當滿足,制定規則

小孩子們總會有自己愛吃的小零食,適當滿足能夠讓孩子減少對零食強烈的慾望,同時還能獲得幸福感。

另外,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吃零食的規矩,例如一週只能吃5小塊巧克力,然後讓寶寶自己安排每天吃的量。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也能讓孩子自己把握吃零食的主動權,逐漸學會合理分配。

很多平時被過分控制飲食的孩子,長大後一旦離開了父母,自己重新掌握主動權後,沒有了限制,便會變本加厲地滿足自己的慾望,從而出現了失控現象。

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自控力不足,這時爸媽們可以在他們身邊適當引導,例如孩子今天都是吃肉類食物較多,就可以提醒他們多吃點蔬菜等等。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從小培養飲食均衡的意識,適度讓孩子吃些小零食、甜飲料不會破壞健康,反而會讓他們形成飲食上自覺自控,長大後便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

因此,讓孩子自己把握主動權,盡情享受與家人一起吃飯的樂趣和滿足。

有句話說得很對:“擁有自由的孩子,才會自覺。”爸媽們也可以嘗試著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去做安排,這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孩子非常乖,乖到讓人心疼!餐桌上有些話,不該對孩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