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把教材裡的東西完全吃透而不補課的話,高考能出好成績嗎?

麻瓜不是麻花


你提的問題,小編深有體會;我小時候家裡的環境不好,課餘還要做些零工,幫補一些學習雜費,所以補習班 / 參考書,對小編來說是奢侈的。我們班裡很多同學,去補習班,到圖書館找參考書,環境更好的同學,會多買一些參考書。但是我考出來的成績,不比那些同學差。後來我念大學的時候,理出了一個道理,就是你說的:“把教材裡的東西完全吃透而不補課的話,考試都能考出好成績”!

原因是:學校 / 教育當局,選上一份教材,那一定是最好的(起碼是符合教育局定下的課程標準)教材。如果所有內容全部明白消化、吸收、能夠靈活應用(這是我對“吃透“的理解,而不是靠硬背的),考試考出好成績是不難的!


雙子座視角


我家孩子上的是985,排10名左右的985高校。高中階段幾乎沒買過課外練習冊,老師佈置作業說做到哪頁,他就做到哪頁,要是最後一題的第二問在下一頁,他都不做,都這個樣子還上補習班?不可能的,押也押不去啊!但他有一點好,是高中時班裡唯一上課不睡覺的,

我問他“春天了,下午上課時班上什麼景象啊”,

他說“那還不是睡倒一片”,

我問“你呢?”,

他說“我不睡”,

我又問他“那老師不就容易注意到你了?”

他說“是啊,經常就提問我”。

我家這個高中三年,極少遲於9點半做完作業的,我估計這小子凡是彈性作業一概不做。說到這裡,看官應該明白了,我家這小子就是從小聽了老師的話“向45分鐘要效率”。另外我有一條家規,就是不允許孩子數落老師的不是,要說只能說優點。


問世間傻為何物


對此,可以說絕對沒有問題!我辦公室師傅孩子2018年考入清華大學,和他同學但更加聰明一點的宋一驁,大家想必都認識,就是最強大腦的宋一驁。我同事身邊的孩子都是牛人,一直不補課,高中時因為參加奧林匹克競賽,早早開始自學大學物理。他們不但文化課好,文體方面也非一般人可比,幾乎都很精通。初中就對歷史極為了解,語文老師也認為他的水平相當於研究生級別。可見這些學生沒有偏科,幾乎全才。記得我們高中物理老師說過(藍田縣田家炳中學),高考物理附加題(也就是壓軸題)其實是最簡單的。因為他只不過描述的很玄幻和高大上,但有了解題思路,就太簡單不過了。對此,他一直強調對概念的深刻理解,如果理解不了,往往會導致沒辦法審題的窘境。還是剛才的辦公室師傅孩子同學,當時中考位列寶雞第二(師傅兒子大概在10名左右),同時去了西安高新一中,這個孩子幾乎把所有能買到的高考資料都做遍了,但最後考的是西安交通大學,也是他們班最差的。這個孩子更在意做題的量,而不在意概念是不是理解的透徹!所以理解才是王道,不理解再補課也沒有用。再舉個很極端化的例子,我們廠原先有個安徽人,因在工廠不順心,後來自己開公司,孩子就是不用操心,補課費一分沒掏,更過分的是某東方英語每年讓他代言(把頭像姓名列在大門光榮榜上),每年淨收入3萬元,結果老父親倒是有遺憾,自己掙的錢花不出去,孩子最後去了北大,目前在國外


大胖二胖和小胖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理科,應屆高考不到二本線,當時貪玩,然後補習了一年,當時的數學老師說課本是爺爺,其他再好的資料都是孫子,不以為然。然後補習了一年,有一個高考發揮失常的同學每天課前看課本,課後看課本,我也跟著學,簡直髮現了新大陸,原來很多自己覺得或深奧,或簡單,或巧妙的解題方法,推論,知識點,等等,在課本上都能找得到,真的比任何參考資料都詳細,很可能就在課本的邊邊角角里,一定要仔細研讀課本。當然題海戰術還是少不了的,在吃透課本和老師講解的基礎上做題事半功倍,再加上大量的練習,熟悉做題方法技巧。第二次高考理綜腦子宕機了,勉強上了一本線[捂臉]任何題海資料一定要建立在熟悉課本知識的基礎上!


趙哲顛


有人曾經提過這樣一個問題:考上重點大學的學霸們從小都補課嗎?有不少家長留言:不補,我家孩子從不補課。


我舉個例子:我有個學生,學習非常好,高考考得是武漢大學本碩連讀,武大畢業後,直接公派法國留學!他補課嗎?不補,從來不補!因為家庭條件不許可!他的成功,靠的是個人的努力。

我還有個學生也是這樣,家庭條件不太好,父母離異,誰掏錢給他補課?但是,他一樣考上了重點大學。

我朋友家孩子,從不參加補習班,假期裡就在家自學。目前,她已經是研二了。

因此說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是補課補出來的。單單把提高成績寄託在輔導班的孩子,肯定學不好。


一個學生要想學習好,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超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恰當的學習方法。這幾條一旦具備,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差。

萬變不離其宗,教材是綱,是本,吃透教材,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高考肯定能考出好成績。

有的學生學習不講方法,只管埋頭做題,二書本上的東西都不會,做題又有何用?真正的學霸,就是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在不斷地學習——思考——總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高考成績自然不會差。


學習有方法,成功無捷徑,不要把希望寄託在補課上,補課可能暫時成績會有提高,長遠來說無益!


靜靜助學


看到題主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我想到了我兩個外甥之間的對話。外甥女對我大姐說:“媽媽,我身邊的同學都參加補課了,我也想去補課。”而小外甥則在旁邊來上這麼一句:“你上課的時候難道都沒聽嗎?上課不聽想補課聽!”可以說,小外甥的話不無道理:課上不聽補課聽,如果是這種學習態度的話,那麼就算補課了,真的能考上好的學校嗎?

對於高中生而言,如果不補課,而是把教材中的知識全部吃透,考生能考上好大學嗎?

我覺得,我們不能把補課的作用“神話”了。

補課對於部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來說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補課並不一定是任何“頑疾”都能根治的“萬能膏藥”。我大姐問一名補課機構的老師:“你們能保證我孩子百分之百可以考上好的高中學校嗎?”那名輔導機構的老師搖搖頭:“不好意思,我們無法保證你的孩子能百分之百考上好的高中學校,這一點我必須承認。”

這位輔導機構的老師說得很客觀,但我大姐二話不說直接找第二家輔導機構,直到她得到比較滿意的回答後才直接交外甥女補課的好幾千塊錢補課費。據我所知,輔導機構的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這位外甥女只是聽懂了這位輔導機構老師所講的部分內容,還有一部分內容她基本上是一頭霧水的。好幾千塊“填”進去,是不是挑著鹽巴去填海?到底能進步多少?這估計比大部分人類未解之謎還要令人難以猜測。

沒有補課並不意味著與好大學“絕緣”。

補課,不一定能考上清北這樣的頂尖985大學;不補課,也不一定就無法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在我身邊,不補課考入985大學的並不鮮見。我鄰居的一個孩子考入我們省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一所985大學——廈門大學,據我瞭解,這位鄰居家的孩子沒有補過什麼課,而他卻能在高考的時候發揮出讓人瞠目結舌的實力來。當他拿到廈大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他的家長嘴巴咧得像大括號似的。

單單把好成績寄託於補課,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有些家長,很少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而是耗盡“洪荒之力”為孩子補課,從小學一直補課補到高中畢業,錢花掉了一大堆,他們的孩子有的甚至連公辦二本都考不上,這樣的補課真的有效嗎?補課過於氾濫,可能會讓補課機構或者那些鋌而走險的老師賺得盆滿缽滿,但作為一線教師,我覺得與其讓孩子補課,不如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孩子“補一補”習慣,讓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得以“校準”,這樣才能在“源頭”上解決問題。

你覺得孩子參加補課是不是特別重要呢?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作為形式教育長大的孩子告訴你,只是吃透教材是沒有用的,吃透教材還不如吃透真題,高中教材上的內容只是一個基礎,或者說是一個引子和一個小小的知識片段,而考試是多個知識點的整合,吃透教材很有可能得到的結果就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拿著吃透教材的時間和精力去吃透十年真題,踏踏實實做完我想考個一本完全沒問題。

說下我研究生入學考試吧,也是應試教育,在不換出卷人和科目的情況下,歷年真題重複率最起碼有40,我的一門專業從真題10分做到滿分,六套吃透也考個不錯的分數,而另一門課有點文科吃透八套真題,全部背會,考了117相對於來說還是蠻高的,而其他人只做真題考試都是很好,高考基本上是不會換出卷老師,他們喜歡考那些重要的稍微難得知識點,變動不會特別大。拿英語來說,閱讀他們喜歡用同義詞反義詞替換,文不對題,文中不存在但是是生活的基本常識來考察你。希望能幫到你,高考加油。



一隻懶的思考的蟲子


可以的!沒必要補課!考試百分之八十是基礎題,百分之二十是選拔性試題,課本吃透,百分之八十就得了,那百分之二十再爭取一點,就是很好的成績了!沒必要補課,我女兒就這樣!如果學校負責,能保質保量完成進度,保證節奏,孩子和老師配合,不放棄,不拋棄,互相珍惜,學習沒麼噠!!我女兒高考619


西安親子研學營


作為一個江蘇省重點高中學生的家長,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只學教材上的東西,按著教育部大綱的要求來學習,百分之百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學。現在上面年年喊減負,課本難度年年在改少,但唯獨不見中考高考試卷的難度在降低,為什麼?資源就那麼多,吹得再好都沒用。如果學校裡課本上的深度和教學的深度能達到中考高考的難度,有誰會傻得去外面既花錢又花精力去補課?[捂臉]


秋天的葉子72


謝謝!“如果能把教材裡的東西全部吃透不用補課,高考能出好成績嗎?”

我是思政人,試著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不妥地方,請指正!!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高考改革方向很明顯,要想高考考出好成績,需要全方位把握高考命題的動向,結合要求而複習,才可能會考出好成績。

一、要了解高考為什麼考

國家教育部前段時間發佈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立德樹人,服務選抜,導向教學”,這就是“一體”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為高考明確了為什麼考的要求。如果一個高考學生連這個都不懂,怎麼可能考出好成績。

二、高考考什麼

現在高考考查學生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這些也叫“四層”。

1、必備知識是指學生長期學習儲備的基礎性、通用性的知識。

你提出把教材中的知識完全吃透,其實是指儲備了基礎性和通用性知識。這只是一個小方面而已。還沒達到高考要求。

2、關鍵能力是指學生所學知識形成的運用能力,強調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等學生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發展社會的至關重要的能力。

這個能力的形成與必備知識是分不開的,兩者相互相成。

3、學科素養是指在不同情境之下,綜合利用知識和技能處理複雜問題。有紮實的學科觀念及素養,並體現出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一般會體現在難題上,所以這個需要花些功夫去鑽研。

4、核心價值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體現了學科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三、高考怎樣考。

高考出題考查要求是通過“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所體現的。

1、基礎性。學生要具備適應大學學習或社會發展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養。

所以學習中一般能與大學銜接的知識是要注意加強複習的知識。

2、綜合性。學生能夠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思想方法,多角度觀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

高三複習中不僅吃透教材,相關聯的學科知識要懂得調用,綜合分析。例如政治學科的價格變動知識需藉助數學科知識輔助解題。

3、應用性。要求學以致用,靈活運用知識觀察及分析實際問題。具備較強的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和實踐能力。

4、創新性。要求主要體現在學生要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具備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方式。

學生複習中除了明白以上的要求外,關鍵是在複習中跟隨老師去感悟這些要求如何落實在試題中,做到有針對性。至於需不需要補課,那得看你掌握的程度及經濟能力和時間安排。同時高考還是一個拼體力、意志和耐力的過程,不是隻學好課本就能考出好成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