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不能治癒?

zhm_327439078


糖尿病一經診斷,應給予合理的降糖方案,近期可減輕或消除糖尿病症狀,預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等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遠期可減少或延緩心腦血管疾病、失明、截肢、尿毒症等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那麼,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癒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為主要表現,降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措施。通過合理的降糖治療,多數患者可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血糖達標穩定後,雖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糖尿病卻未治癒。這是因為血糖升高僅為糖尿病的症狀,並非糖尿病的病因,一種疾病是否能治癒,主要取決於能否根除其病因。糖尿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在於胰島素抵抗或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

  • 胰島素抵抗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此階段血糖升高的原因為肝臟、肌肉等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導致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由於病程短,胰島β細胞功能尚好,因此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等生活方式干預,可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近期無需藥物降糖,但需長期堅持。部分患者血糖可長期達標,但部分患者血糖可逐漸升高,因此即使生活方式干預已將血糖降至正常,也不一定能治癒糖尿病,需定期監測血糖,觀察病情變化。
  • 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是多數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胰島β細胞的主要作用是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一旦發生損傷或破壞,幾乎不能逆轉,且損傷可進行性加重,從而導致血糖逐漸升高。因此糖尿病一經診斷,幾乎達不到治癒的預期。早期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口服降糖藥降血糖;隨著病情的發展,降糖難度會逐漸增大,需要多種藥物聯合降糖,從一種降糖藥到兩種降糖藥,再到三種降糖藥,以致最後需要胰島素控制血糖。

雖然糖尿病不可治癒,但合理的降糖治療可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血糖達到16.7mmol/L會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達到33.3mmol/L會增加高滲高血糖綜合徵,血糖控制達標的患者空腹血糖多低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多低於10mmol/L,因此通過合理降糖且血糖控制達標後很少發生急性併發症。慢性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重點預防的疾病,由於終末期慢性併發症可增加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因此合理的降糖治療可延長糖尿病患者的壽命。

據統計,糖尿病患者發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會升高1-5倍;大約2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腦卒中、腦萎縮等腦血管疾病;接近50%的糖尿病患者在診斷時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失明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5倍;接近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所致截肢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通過合理的降糖治療,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有效延緩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病程早期可進一步降低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

綜上,糖尿病一經診斷,幾乎無法達到治癒的目的。雖然不能治癒,但通過合理的降糖方案,可減少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可適當延長壽命;如果糖尿病未給予合理治療,病情會呈進行性加重,血糖會呈逐漸升高的趨勢,併發症的發生風險也會逐漸增加。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目前糖尿病尚無根治措施。採用飲食治療、運動療法、口服降糖藥、胰島素及傳統醫藥治療,只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但目前還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那些所謂能夠根治糖尿病的靈丹妙藥是不可信的。即使有的患者經過適當的治療,臨床症狀消失,血糖、尿糖恢復正常,與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及勞動,若不注意調養,飲食不控制或不按醫生的要求治療,還會出現高血糖及尿糖。因此可以說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需長期堅持治療,即使病情理想控制,也要堅持飲食治療,並定期到醫院複查。

糖尿病患者也不要因為目前糖尿病還不能根治而憂心忡忡,悲觀失望。應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正確認識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可怕的是威脅生命的合併症。因此只要糖尿病人堅持長期治療,與醫生密切配合,長期穩定地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緩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和發展。

迄今為止尚未篩選出一種具有較強降糖作用的中藥,有些中藥可能具有一些改善症狀的作用,但長期高血糖狀態將使臟器受損。而且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降糖中藥實際含有西藥成分,故患者在選擇中藥時也應請醫師指導。

醫學界目前還沒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醫同樣如此。祖國醫學博大精深,中藥藥性複雜,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尚待進一步研究,目前比較共同的認識是:中醫、中藥對糖尿病防治有一定作用。但病友們如果盲信自稱能根治糖尿病的“中醫”,而終止現行的正常治療,其結果往往是人財兩空。


內分泌楊金奎教授


最常見的二型糖尿病有治癒的可能。但是,預防重於治療!

嚴格的說,不是靠藥物治癒,而是靠自己改變生活方式而自我治癒,在這個過程中,藥物則有重要的輔助作用,不過得先警告一下,必須經過糖耐量曲線的測試,才能證明的確已經恢復正常,而不能自己胡亂停藥,切記切記。

讓我們瞭解下,常見糖尿病的發生原因和風險因素,再次強調,預防重於治療。

不過,1型糖尿病很難預防,但二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則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的。

糖尿病的原因

  • 1型糖尿病

醫生並不確切知道導致1型糖尿病的原因,但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由於某種原因,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並破壞了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因為生產胰島素的β細胞的死亡目前是不可逆的,因此一型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

  •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則源於遺傳和生活方式因素的結合,正因為生活方式會影響2型糖尿病是否發生,因此2型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同時,在2型糖尿病發病的初期,是完全可逆的。實際上,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超重和肥胖問題,只要能克服超重或肥胖問題,2型糖尿病就具有可逆性。

  •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間荷爾蒙變化的結果,是因為胎盤產生的激素使得孕婦的細胞對胰島素的影響不那麼敏感。這可能會導致懷孕期間的糖尿病,但多數妊娠期糖尿病在生產後,就自動恢復。總的來說,懷孕期間體重超重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

引發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某些因素會增加您患糖尿病的風險。您的家庭,環境和先前存在的疾病都會影響您患糖尿病的幾率。您需要了解哪些風險您可以控制,而哪些風險您無法控制。

  • 1型糖尿病

如果您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1型糖尿病,那麼您也更有可能患上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1. 超重

  2. 年齡在45歲或以上

  3. 直系血親有2型糖尿病患者

  4. 缺乏運動

  5. 曾經發生過妊娠糖尿病

  6. 糖耐量受損(前驅糖尿病)

  7. 有高血壓,高膽固醇或高甘油三酯

  • 妊娠糖尿病

  1. 超重

  2. 年齡超過25歲

  3. 曾經發生過妊娠糖尿病

  4. 懷了一個超重胎兒

  5. 有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

  6. 有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

糖尿病的預防

1型糖尿病是不可預防的,因為它是由免疫系統問題引起的。2型糖尿病的一些原因,例如您的基因或年齡,也不在您的控制之下。然而,許多其他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因素是可控的。大多數糖尿病預防策略涉及對您的飲食和健身常規進行簡單調整。

如果您被診斷患有前驅糖尿病,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延緩或預防2型糖尿病:

  1.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或騎自行車。

  2. 在飲食中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以及精製碳水化合物。

  3. 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不要吃精白米和精白麵,用粗糧代替)。

  4. 少吃一些,多吃幾頓。

  5. 如果你超重或肥胖,那麼請儘量減掉至少7%的體重。

這些不是預防糖尿病的唯一方法 ,但它們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當然你也可以學習和了解更多的可以幫助您避免這種慢性疾病的方法和策略。

某些類型的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是由您無法控制的因素引起的。但其他類型糖尿病,如 如2型糖尿病,您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食物,增加身體活動和減輕體重來進行預防。

  • 1型糖尿病

注射胰島素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因為患者絕對缺乏胰島素,因此治療不可避免。

  • 2型糖尿病

改變飲食和運動可以幫助一些人治癒初期的2型糖尿病。但是如果改變生活方式,還是不足以降低血糖濃度,那就需要服用藥物進行輔助,您可能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來進行輔助,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注射胰島素。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

飲食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在某些情況下,改變飲食甚至可以逆轉或控制糖尿病。

  • 1型糖尿病

根據您吃的食物類型,您的血糖水平會上升或下降。食物中的糖或澱粉,會使您的血糖水平迅速上升,而蛋白質升高血糖的速度則慢很多。

  • 2型糖尿病

吃正確類型的食物既可以控制血糖,又可以幫助你減掉多餘的體重。為了保持血糖水平的穩定,嘗試少食多餐,多吃以下食物。

  1. 水果

  2. 蔬菜

  3. 全穀類

  4. 瘦肉蛋白,如家禽和魚類

  5. 健康的脂肪,如橄欖油和堅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