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19人之力,擔負起全廠產能建設、老區改造等基建施工任務,累計建成產能

278.4萬噸,助力連續12年產量箭頭向上的傳奇,大慶油田第八採油廠基建工程管理中心工程管理室是如何做到的?

欲探其中絕學?耐心請往下看

絕學一:合之法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工程管理室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僅新建產能工作就涉及4大系統、12個單位部門、32個關鍵節點,身在其中,想運轉自如、高效通達,非一融合之“合”字無可解。

路合則順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化繁為簡,各路歸一,合則順達,為推進新建產能,工程管理室創新思維,推出三大運行保障機制,將各路環節超前“打通”、破除常規,早備先行,分批基建,搶出進度,例如臺九區塊近10平方公里,形狹而長,其建產期間剛一完井,工程管理室主任張浩便頂著刺骨寒風,用6天時間標註下103口油水井井位井號,記錄清走管穿線的敏感區域,研判出可能影響未來生產的每個節點,提前20余天完成了施工準備。

同時他們推行的“模塊化預製、組合化安裝”使施工工期平均縮短近15天,新井時率同比提高了7%,僅用時35天,就實現建成投產,比油田公司計劃提前40天,創造出了享譽外圍的“臺9速度”。

人合則興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人肯將心比心,定能合力共贏,為加快投產速度,工程管理室拿出了滿滿誠意,摳細節、勤溝通、改不足、想辦法,要給乙方生產提供最大方便。

去年3月,17口新井投產,項目經理李春雨每天提前1小時跑到現場,用雙腳把覆蓋著大雪的進井路邊界一點點踩實,防止乙方施工人員、設備滑入溝渠,也穩穩地守護住了安全高效的產能建設。

序合則優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銜接有序,熟者佔優,工程管理室深諳其道,他們結合現場實際,拆解工序環節,最大限度減少其相互間的制約與影響,在太東區塊,一站外油系統有5條幹線,共聯通著200多口油井,管線要入站、連頭要改造,工程量大、過程繁瑣,工程管理室決定化整為零、分管分段施工,電力、工藝、電加熱、管線保溫全程“在線”集中攻勢先“打”一點,實現短停產、快連頭。

最終,全站8處連頭點,共60餘道焊口,僅用了5小時就一次連頭成功,2017年8月,他們投產新井233口,創造了年度廠內單月投產井數的最新記錄。

絕學二:責之範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心中存大義,行間自有“範”,工程管理室將“大義”解讀為“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的責任使命,在施工現場,建築材料、構件配件、設施設備一律“三查”,查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查取樣複檢合格結果、查已進場設備試運行狀態已成規範。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曾經一個井口組合閥,因尺寸出現微小偏差,強行安裝可投產,但無法保質,故而其廠家被反覆催促,當晚21點趕來現場立行整改,施工過程中,工程管理室的“標準”是“一點不能差”“典型”是全員“死心眼”,相當模範。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一次土方作業,“安排”一條全長14公里的外輸管線,施工單位整整幹了一週,項目經理孫正印帶著自制拐尺,一米一米地測量整整跟了一週,一句“我敢較真,這管線沒有一米不合格”就是工程管理室成立19年來,監檢點監督到位率100%最剛的底氣,

可謂典範。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2019年,他們開展安全專項檢查36次,查找問題隱患1860個,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448份,讓主動控、被動防、專項治、事後查,更全面、更根本、更常態、更有力。所有這些都是他們得以總結提煉“三查六把關”“10個不允許”“12個不放過”管理法的資本,也成為他們

連續19年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累計創建油田公司樣板工程4項優質工程35項的秘籍所在。

絕學三:承之力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此力不絕,代代傳承,工程管理室盡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真傳,攻堅克難,搶佔排頭,項目經理熊飛曾在炎熱酷暑,頂著明晃晃的日頭,每天都在荒草甸子裡走上幾個小時,因為施工方的GPS存在誤差,他就自己實測實量,保證區塊內管線數據準確,

5天時間,120公里的集輸管線,他全程步行丈量、

“老兵”闞國臣依然站在排頭,負責11個產能區塊,他每天的日常就是驅車來回200多公里,至少跑4個區塊、5-6個施工現場,而且一叮囑起施工投產話就多,常常要在現場待上好久,淌泥過水喂蚊蟲,塵土飛揚吃盒飯,都是太稀鬆平常、“沒啥大不了”的事。


以19人之力,助演上產傳奇

在這裡,管理人員平均每年每人義務獻工50余天,負責了31個施工項目的項目經理姜亞洲,去年一年曾深入現場300多次,項目經理宗鵬鵬為搶抓受雨季影響的施工進度,3天只睡了9個多小時。不論是現場踏勘,還是徵地掃線,不論是施工准入,還是安全交底,外圍產能建設現場,總見他們在奔忙。第八採油廠上產200萬傳奇裡有他們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