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發改委為穩投資出“實招”多地設補短板穩投資應急專項

本報記者 蘇詩鈺

為積極發揮好投資對穩定經濟運行的關鍵作用,努力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各省級發改委全力抓好穩投資工作。

《證券日報》梳理發現,2月份以來為了積極推進有效投資,有的地方設立了應急專項,有的地方加大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力度,有的開通投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有的將投資項目進行分類分別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

具體來看,福建省發展改革委會同國開行福建分行設立融資總量500億元的補短板穩投資應急專項,支持受疫情影響企業儘快復工復產,全力穩企業穩投資穩發展,補短板穩投資應急專項重點支持六個領域項目。並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穩投資的若干措施》,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河北省發展改革委和國開行河北分行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融資專項,用於支持促復產穩投資補短板,保障河北省2020年6月底前開工、續建和保投產的重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補短板等項目建設,促進全省有效投資平穩增長和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實保障。

湖南省發展改革委則堅持分類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擴大有效投資;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投資工作的通知》,從加快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等方面提出10項舉措,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項目建設和投資運行的影響;山東省發展改革系統則開通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以最快速度保障疫情防控物資形成現實生產力;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則要求分類施策推動建設項目開復工。對於低風險地區,結合疫情防控需要合理設置防護標準,努力創造條件加快推動項目全面開復工;對於中風險地區,根據疫情防控實際,合理有序安排項目開復工,做到疫情防控與項目開復工統籌進行。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投資仍然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是實現高效投資、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重要性不斷增強,投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穩投資政策執行過程中,需要防範兩個風險:一是從思想上明確穩投資的目的是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補短板等,而不是盲目投資的大放水;二是執行上要堅決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用好地方專項債、降低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等。

值得關注的是,各地投資項目較多聚焦在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創新平臺等新業態為主的“新基建”項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各地開展穩投資工作,把投資重點放在了促進“新基建”項目建設方面,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包括加快在建項目的開工進度,推進規劃生成的新項目及早開工等,新老基建領域全面復工開工,同時增加項目資金保障,採取多種措施多元化籌集資金,積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民間投資,擴大有效投資。

徐光瑞表示,各地穩投資主要有三個重要抓手: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傳統基建和目前非常熱的“新基建”,這類投資的政策效果迅速、影響程度和帶動效應明顯;二是重大產業項目投資,各地在保障一些傳統產業項目外,紛紛加大了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三是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穩定社會資本預期並打破隱性壁壘,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劉向東表示,各地在穩投資方面重要的是加快推進復工復產,減少因疫情防控對供給端的擾動,同時積極引導穩投資政策落地,在做好安全防護的情況下,加快有條件復工的項目建設進度,鼓勵多開工早開工,更多運用市場化手段促進投資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