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階段,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學業有成?

譽滿蒼穹


盼望孩子學業有成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在孩子的學習中家長几乎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如何能讓孩子在學習中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最終能學業有成一直是眾多家長所關注的問題。

小學階段重視態度和習慣

學習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態度和習慣,這兩個關鍵要素決定了學習中最重要的問題,願不願意學和如何學。學習態度和習慣的養成的關鍵期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這一階段養成的態度和習慣將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

作為家長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就該把重點放在學習態度和習慣的養成上。在低年級階段孩子一般還是比較聽從父母和老師的話,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潛移默化地去引導和幫助孩子來培養態度和意識。在最開始的時候也許孩子還不太適應,那就需要家長定目標,給方案,做考評,給獎懲了,無論怎樣一定要在孩子開始上學的這幾年幫孩子完成良好態度和習慣的養成。

在平時跟很多家長的聊天中,很多家長都會很懊悔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在學習上足夠的關注和指導,到了發現孩子成績有問題的時候,再想要幫助孩子時發現已經晚了,態度很難轉變,習慣也很難改善。所有在小學階段在學習上出現問題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在態度和習慣方面存在問題。

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足夠的關注和幫助,幫助孩子把態度和習慣養好了,在後期的學習中家長基本上不用再在孩子的學習上給予太多的關注孩子就能自己獨立完成學習,還取得不錯的成績,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孩子開一個學習的好頭,讓學習這架列車能順利啟動然後正常運行即可。

初中階段需要注意學習方法的養成

小學的學習成績拼的是學習態度和習慣,到了初中,態度和習慣依舊重要,只不過到了初中隨著學習任務量的增多和難度的加深,要想取得不錯的成績還需要在學習方面上多下功夫,提高學習效率才是提升初中學習成績的高效途徑。

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有方法的,好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學習事半功倍,在學習方面的養成上家長並不能給孩子多少指導,但家長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告訴孩子學習方法很重要,讓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對學習方法重視起來;二是,在平時家長也要多去學習,可以從網絡、書籍上學習,也可以從老師和朋友那取經,然後再不斷去優化,給孩子一些指導。

在小學階段家長還能在孩子的學習上給予一些幫助和輔導,可到了初中之後,家長想要在課程上給予輔導就不現實了。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把主要工作放在孩子學習狀態的調整上,平時多去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學習情況和動態,然後給孩子提供一些幫助和建議,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即可。在學習上可以給予一些監督和指導,比如在考試完後跟孩子一起進行總結,分析考試的得與失,跟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等等。

到了初中,也不可指望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做多少實際性的輔導和幫助,但必須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成績,最起碼給孩子一種意識,父母很重視你,很關注你的學習成績,讓孩子有一種被重視好的感覺,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

高中階段就順其自然吧,只要大方向沒錯

到了高中階段,絕大多數的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是提供不了任何的幫助了,這個時候的學習也只能靠自己了,之前的基礎很關鍵。高中的課程很難,真的很難,孩子必選要有紮實的基礎,這還不夠,還必須要具備良好的思維。有這麼一句話,初中拼的是誰努力,高中拼的是誰聰明,有一定道理,高中要想成為超級學霸還是得有一丁點天賦的,這點不能否認。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只要基礎還可以,也足夠努力,也許不能非常出類拔萃,但取得一個差不多的成績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高中生已經完全有了自己的意識,學習方面家長基本上參與不進來,學習真的是靠學生自己了。作為家長也需要時常去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多去跟孩子溝通,談談理想,談談學業規劃,到了高中也是孩子該關注這些問題了。對於孩子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家長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幫助孩子一起去解決,可以給建議,但不要以要求和命令的方式,這樣學生很難接受的。


求學之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整個的過程都都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幫助,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態度,開個好頭,打好基礎,只要孩子的學習能一步步步入正軌,學習就成了孩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家長做做保駕護航的工作就行了,學習方面方面的事情家長也幫不上什麼忙。


胡老師數學教育


作為一個經歷了小學初中高中現在在讀大學的學生,我可以說一下這三個階段我的需求。

小學:這個階段模仿能力最強,也最容易受影響,記得我小學的時候看一些對德行教育的小故事後,就慢慢養成了一些習慣,例如不隨身丟垃圾,不在別人背後議論別人,體諒食堂阿姨的辛苦,不要把不吃的菜丟桌子上,而是放在碗的另一邊……大家不要小看這些小習慣,當你看見整潔的大街突然被前面的行人丟了香蕉皮的時候,當你看到身邊的塑料朋友今天說這個的壞話,明天說那個,指不定那天也在說你的時候,當和朋友一起吃飯你看到別人都是把菜往桌上往地上扔,而你的桌面很整潔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從小養成的習慣真的讓你素質提高了好幾個檔次。

還有就是一些學習的習慣,小時候看過一些名人傳記,聽過一些名人故事,就莫名的學會了對待學習應該向他們一樣專心致志,我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睡前看一道數學題,然後躺在床上想數學題,解出了題才能睡著。

還有就是興趣愛好方面,小時候書法,繪畫都自己很投入的學過,初中的時候還拿過獎,但高中大學以後和那些專業生就不能比了。

初中:我初中老師一直在教導我們要努力學習,會說一些好的大學,然後在初中的時候就有了一個目標,很勤勤懇懇的學習,考上了一個不錯的高中。

初中階段,需要的是眼界吧。

高中:我高中很失敗,但總結原因還是因為挫敗感,因為我初中在鎮上的學校讀書,算是學校的風雲人物,但去高中就不一樣了,鄉下學校英語基礎很差,很容易因為英語而放棄學習。

總之,小學德行教育,學習習慣要好;初中眼界要廣,文化課不能差,不然會影響高中的信心;而高中,就需要靜下心來學習了,其實高中就已經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了,父母不需要管太多,在思想上做好引導就行。

這僅僅是我根據個人經歷總結出來的個人觀點。


蘇晴姐姐


我是數學李老師,來說說我的看法。

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階段的教育是很多家長都很苦惱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段到底應該怎樣去教育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髮展呢?

小學

在我看來,小學是這三個學段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不是說它知識有多難,而是說它對後續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小學的教育最重要的在於各種習慣的養成與能力的培養。

對於家庭教育,我想也可以順應學校的教育,在家中繼續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與能力。

比如訓練孩子口語能力,可以讓孩子說題目的解題思路,一方面可以幫助其鞏固知識, 同時也是對語言能力的訓練。

比如訓練孩子守時,珍惜時間的習慣。可以在家關注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這裡說的作業完成情況是指培養孩子寫作業時抓緊時間,不三心二意。這一點我認為相當重要。

再比如訓練孩子對難題的鑽研精神,對信息的質疑精神等。

中學

如果能在小學對孩子的習慣和能力做了相應的關注,中學的教育則是在保持並提升上述習慣和能力的同時,去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質疑意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學習應該逐步趨於內驅力,所以也就需要孩子的自學能力,其實這一能力從小學就已經開始了。

而質疑意識也是作為輔助,去幫助學生更好的開展自學。

高中

高中,孩子的心智已經更加成熟,這時候的家庭教育更需要尊重學生,同時去幫助他們找尋目標。

引導孩子有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約束能力。

因為年齡的增長伴隨著的去外界的各種吸引,所以孩子的自控自律就凸顯出來了。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數學李老師


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堅持好以下三個原則!

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學業有成,出人頭地,是每一個家長的迫切願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非常急切。但是,真正需要家長了解並做到的時候,可能在遇到問題時會束手無策或者不知所措。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堅持好以下三個原則。

一、堅持培養孩子勤奮好問的習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就是說,勤奮是獲得成功的捷徑和必要條件。沒有不經過苦澀而變得香甜的果子!這個勤奮的意思是說,一旦開始學習了,就要不間斷地學,同時也要提高學習的效率——既嚴肅緊張,又持續時間短,用別人一半的時間學習完相同的內容——這種學習就是高效的學習,也是勤奮努力的最佳表現。

“好問”就是說要“不恥下問”,要學會問問題。當遇到自己不懂的難題之時,首先,就要問自己為什麼不會?有哪裡沒有想到呢?是不是還有什麼彎沒有打通?等等;還可以問同學、老師、家長;還可以問問書本等。也就是說,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基本上可以解決難題了。

無論小學,初中或者高中,都要貫徹執行這一原則。家長在督促、指導孩子學習時,就要讓他不間斷地,高效地學習,不會的時候多問一些為什麼。

二、堅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地培養。

智力因素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和創作力等。其中,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標誌,只要表現在思維的廣度、深度、速度、靈活性、針對性和條理性等方面。

家長朋友們不要錯誤地認為,知識就是智力,智力就是知識。在輔導孩子學習知識的時候,不但要掌握基礎知識,更要注意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去發展、培養孩子的各種智力因素,使孩子成為一個智力超群的人。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對學習起著啟動、導向、維持、和強化作用的個性心理。包括: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具體的就是寬闊的胸懷、對學習的熱情、對挫折的忍受性、自信心、好強心、遠大的理想、目標和抱負、焦慮的心情等等。

可以看出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孩子缺乏自信心,學習的熱情降低了,沒有了遠大的理想,那麼,他的學習必然成為大問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和輔導作業時,尤其要注意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事實已經反覆證明,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是巨大的。個別的初中、高中學生因為承受不了老師或者家長的批評這樣一點挫折而跳樓、跳河自殺,他們的知識不是不豐富,智力也不是不高,但是,這非智力因素不過關,造成的傷害是多麼厲害!

三、堅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培養孩子學習不馬虎、不磨蹭、專心學習的好習慣要貫穿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個階段。家長要善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要讓孩子看到學習上的點滴進步,教育孩子有正確的學習目的,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有的家長要求孩子把平時的作業當考試限時完成,那麼,當考試的時候,把考試就可以當作作業來做了。這是克服孩子學習時磨磨蹭蹭壞毛病的很好的方法。

堅持不懈地培養,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結果!

在這種原則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是非常非常棒的!

(這是我個人的獨到見解,不足之處,敬請斧正。)


中小學教育者


一、小學階段——養成學習習慣

1.一二年級:先培養書寫習慣,孩子剛從幼兒園畢業,手部肌肉力量不足,握筆姿勢需要及時糾正,可以藉助握筆器;拼音的正確書寫,漢字的橫平豎直,筆畫順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擺放,要一次性幫孩子糾正好。再培養閱讀習慣,雖然說“得語文者得天下”有些誇大,但是必須承認閱讀能力在各學科學習中的權重,所以愛閱讀會閱讀的孩子一般學習不會差。可以從孩子喜歡的讀物開始,哪怕是漫畫,當然要積極向上,親子共讀也好,孩子獨立閱讀也好,讀完後要引還必須導他試著講一講,培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2.三至六年級:先培養時間管理習慣,一二年級時基本是家長陪寫作業,家長安排好一切,隨著三年級增加英語學科,兩科變三科,於是家長可以逐步放手,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表,制定計劃表,讓他學會管理時間,合理安排語數英三科的學習時間。再培養筆記習慣,知識難度加深,語文和英語都需要積累,數學也突出方法,所以要教會孩子記筆記,怎樣記?記什麼?記了怎麼用?還有糾錯習慣,讓孩子在糾錯中學會自我認知和自我反思,讓他學會細心對待學習。

二、初中階段——指導學習方法

有了小學各種好習慣的養成,孩子在初中的學習是會有自覺性的,欠缺的可能就是方法。考試的科目從語數英一下子變成語數英政史地生七門,學習難度瞬間增大,很多孩子都不能適應,這時候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同時要告訴孩子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更要注重家長和孩子同學,促進孩子順利度過畏難期,比如歷史側重大事件學習,可以陪孩子看相關影片輔助學習;地理側重識圖畫圖,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地圖,聊聊祖國大好河山;生物側重於動植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可以帶孩子種花植樹,觀察小動物。

還有就是初中階段剛好處於青春期,青春期的身心變化極易引起孩子學習態度發生改變,所以要加強和孩子進行正確且有效的溝通,幫他(她)順利度過青春期,從而保證身心健康,促進學業進步。

三、高中階段——規劃學業方向

如果孩子順利的度過了初中階段,那麼他的高中學習幾乎不會費力,這時候家長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繼續做好學習方法指導,雖然與初中相比,學科數量基本不變,但是知識深度會大增,所以要適時點撥學習方法,要及時幫孩子梳理學習中的消極情緒。二是做好交友的指導,這個階段,孩子基本會有自己固定的朋友圈,無論同性朋友還是異性朋友,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利害,正確的交往益友。三是面臨高考的擇校擇專業問題,幫孩子做好專業規劃,這也是高中階段最應該做的,通過分析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個性特質,孩子的興趣方向,就業的前景等,然後側重於幾個專業,有意識的指導相關閱讀和實踐,讓孩子在高考前心中有數,高考後胸有成竹。

以上所述,是針對各個學業階段做的大體指導,具體到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應當做相應調整,找尋到最好的方法。


紫木玉


這個問題看似三個階段,實則是一個過程!或者說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在校教育的三個階段!

開門見山,第一個小學階段。小學階段一般意義講是哄著學!大家仔細想想,是不是?小學階段學科少,小孩子專注力時間短。學校老師又不會強迫學生學習。所以說,小學階段以哄著學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吧。但小學階段又分小學低年級(1——3年級)和高年級階段(4——6年級)!總之一句話,小學階段仍是家庭教育為主,學校教育為輔的階段!

初中階段,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初中趕著學!初中生學科突然增多,有的學生會有學習斷層的情況發生。這一階段在初一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為基礎。因此,有經驗的家長都會重視初一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同時這一階段又是青春期的開始,家長更要注意和孩子的相處的藝術!在這裡,給家長們提個建議,初二的下半學期是關鍵,抓得緊,孩子的成績不會滑坡;抓得不緊,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的非常快!在初中階段,屬於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抓得非常嚴!但初中階段仍持續家庭教育為主,學校教育為輔的模式。

高中階段,是領著學的階段!為什麼呢?高中階段,學校老師一般不會向初中階段那樣,高中主要是興趣愛好發展階段,學習以自主性為主。高中階段是選拔性階段,以高考為目標。所以家長要對此有清晰的認識。並且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階段。孩子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了,這一點,家長更應有清醒的認識!

所以,在高中階段家長要調整思路,做到管中有放,放中有管,管放結合!

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並且要做到和學校教育配合,這樣才是比較好的!


圓融自在聊生活


讓孩子學業有成是天底下父母共同的心願,那麼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階段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

小學階段:要逐步培養孩子學習自立的思維

小學六年家長不要做孩子學習的柺杖,把握好尺度,不要過多的參與孩子的學習,不要動不動就輔導孩子寫作業,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產生遇到難題不想動腦筋等待父母解決的依賴思想,久而久之會讓孩子逐漸失去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知,由於難題都是父母幫助解決的,所以即使孩子把題做出來了,也不會有成就感,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所以小學五年級以後,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難題,做到學習自立。

初中階段:中考決定著孩子的高考,確保孩子的成績能夠考上高中

眾所周知初中面對著極為重要的中考,而且中考只給孩子一次機會,所以要讓孩子明白中考的重要性!同時要告訴孩子中考只錄取一半學生,剩下的另一半學生只能去技校和職高,如果想上高中考大學,那麼就必須把自己的成績排名保持在班級和年級的中游水平以上,初中三年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初一,初二學期各門功課要在70分以上,不及格的科目要及時解決問題,


高中階段:確定一個大學目標,切記貪圖玩耍前功盡棄

初中畢業以後之所以上高中就是為了考一個理想的大學,如果上了高中沒有考上大學,毫無一技之長,還不如當初去技校或職高學一門技術,可是很多孩子好不容易上了高中了,卻迷失方向不好好學習,很多孩子都沉迷遊戲之中導致各門功課不及格只能考三四十分甚至是十幾分,比如下圖中的這個高二學生,成績差還要每天玩遊戲,還要買遊戲裝備
因此在高中三年這段最後的關鍵時刻,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學習態度,讓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才能確保辛苦了十二年學業有成考上大學!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孩子是家庭和國家的未來,所以家長要對孩子高度負責,用正確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辛苦十二年能夠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更多中考和高考內容


家庭教育感悟


初為人父,我還沒有經歷孩子的這三個階段。但我可以用我的上學經歷給家長們一些心得吧。畢竟我也是這麼過來的!確實,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應該受到的重視重點不是一樣的。


小學注重孩子的德智教育

小學時期,家長不應該過分把重點放在學習成績上。很多家長都怕孩子基礎沒打好,導致後面的成績跟不上。這時候寓教於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小學時期的孩子說白了更多的還是渴望玩,如果家長能想辦法陪著孩子玩的時候讓孩子把知識學了,那麼孩子不但能學會,更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有句話叫“三歲看到老”如果小學的時間不注重品德的教育,那麼會毀掉這個孩子的一生。畢竟先做人,後做事!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媽就經常跟我一起玩。玩一會陪我寫作業。她會用成年人的思維指導我寫作文,導致我語文成績突出的好,但同時也偏科非常嚴重!


初中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和身體健康

你沒有看錯,我說的就是身體健康,這也屬於家長教育中的一環!因為從初中開始,孩子開始明確的有了學業上的壓力,面臨著第一次的篩選——中考。很多家長都變的神經兮兮,孩子成績只要不穩定了,就緊張的不行。初中正是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體質會讓孩子各方面都跟不上的。所以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智力教育更不必說!開始面對各種考試,開始面對中考,老師的教學也顯得非常緊湊。家長在這個階段一般都會感到身心俱疲,工作的勞累已經無暇顧及孩子了。但我想說的是,只要允許,儘可能多的跟孩子溝通,盡你最大的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對孩子而言都是解決心理問題,快樂學習的重要力量。


高中教育重視心理健康和後勤保障

到了高中的階段,大部分家長已經在知識層面幫不到什麼忙了。即便家長是本科生,過去十幾二十年了,自己的知識儲備基本都還給老師了。而知識層面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老師在操心,家長這時候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了。

高中時期的孩子大部分都情竇初開,而恰逢這時候學業繁忙,家長需要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保障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這就是我根據我自己的經歷,對現在家長的一些建議吧,如果說的不對,煩請指正。

PS教學簡單哥


這個問題提得很大。其實每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因為個性,環境,家庭,父母的影響等方方面面的不同,成長軌跡是不一樣的,因此也沒有一種模式能夠把每個人都最終培養成理想中的模樣。

大體來說,我覺得這幾點比較重要:

一、小學,打好基礎,培養習慣。

小學的知識比較淺,家長往往認為考試能得90多分就萬事大吉。其實正因為它比較淺,才更加基礎,就像所有的數學題都是建立在1+1=2的上一樣。要關注孩子的計算能力,閱讀能力,這些都是今後上中學孩子形成差距的一大原因。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習慣,很多家長在小學的時候只是關注分數,到了中學才突然發現孩子在方方面面不適應初中的學習要求,那就是因為習慣沒有培養起來。

這個習慣是指孩子要有閱讀的習慣,要有複習的習慣,要有預習的習慣,數學上要有記憶的習慣等等。

二、初中,關注思想動態,形成思維方式

初中的孩子漸漸地由一個小孩變成少年,再向青年階段過渡。可以說,初中三年是孩子變化最大的三年,也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初步成立的三年,還是孩子青春期表現出來的三年。

這三年對很多家長來說,往往是個噩夢。這是由於他迅速成長起來的身體能力與其內心還不成熟的心理能力衝突的結果。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的,突然變得不愛學習了,突然變得冷漠了,突然變得孤僻了等等,這其實都是孩子思想動態的變化,初中三年,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多觀察,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苗頭,及時的批評教育,加以制止。

在學習上,讓孩子慢慢的從小學的模仿性思維變成中學的創造性思維,由形象思維變成抽象思維,有感性思維變成理性思維。為高中的學習打下基礎,做好準備。

三、高中,關注心理波動,做好後勤工作

高中三年是孩子學業最重的三年,也是孩子在心理上容易波動的三年。每次考試的成績,每次測驗的分數,都牽扯著孩子的神經。由於高中知識的難度和深度都加大,孩子不可能門門功課都像原來那樣得心應手,在失望與希望之間不斷徘徊,心理上的波動是在所難免的。

而且這這個年齡覺得孩子慢慢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思考,對將來上什麼大學也有了期望,正因為這樣,所以更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

這時候,家長在學習上幾乎對孩子已經幫不上什麼忙了,那麼家長要做好後勤工作,在孩子的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利的保證。

我也不敢說做到了這些,孩子就一定能夠成為什麼樣的大人物,或者是棟樑之才。但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自食其力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擁有正常人格和心理的人,這是我們做家長的最根本的期待,也是最大的希望。


師者馥仁心


一、小學階段是起跑的階段,也是習慣養成的階段

步入小學標誌著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這個階段家長主要還是培養孩子的各種好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解決粗心大意的毛病,書寫一定要規範,堅持閱讀的習慣等。行為習慣的培養:讓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樣,講文明懂禮貌不說髒話不打架鬥毆,尊老愛幼,待人接物要熱情等。生活習慣的培養: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講衛生的好習慣,整理內務的好習慣,幫助家長做家務的好習慣等。這些好的習慣一旦形成,為孩子以後能好好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家長如果能幫助孩子做好這些,比給孩子找個有名的學校重要多了。




二、初中階段是比賽過程中的比耐力階段,也是著重培養學習興趣和態度的階段

孩子進入初中後,雖然長大了一些,但學習動機多是憑著老師管,家長催來完成的。對學習目的還不大清楚,不知道是給誰學的,因此還需要家長的督促和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什麼,知道了學習是為了什麼才能端正學習態度,有了好的學習態度才能打好這場學習的持久戰!另外,對於家長自身而言,身教重於言教,為了孩子,要儘量剋制自己的一些不良做法和行為,同時應多與孩子交流,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和學習動態,當孩子取得好的成績和進步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為順利升入高中打好基礎。



三、高中階段是最後的衝刺階段,也是強化訓練的階段

孩子進入高中後,隨著年齡的增大思想也越來越成熟,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也需要講究一些技巧了。家長除了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外,還要高度關心孩子的生活表現,心理活動,精神狀態等,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行為偏差要及時的“委婉”的勸勉,不能拖延。本來高中孩子面臨高考心理壓力很大,這時候家長要自覺擔負起老師、朋友、心理醫生、營養師等重要角色,為孩子順利完成學業保駕護航!孩子的各種情況家長應該及時瞭解,並要在第一時間內及時解決或者進行督促與糾正。尤其是高考的重擔在身,除了要緩解孩子的壓力外,還要促使孩子逐步端正學習態度,不能讓孩子有順其自然這種思想,必要時在某個學習階段該強化還得強化,該封閉還得封閉! “十年寒窗苦,一朝見分曉”,畢竟高考比的還是個“拼”字!



總之,教育孩子既要根據社會這個大氣候的變化進行教育,又要結合孩子自身的條件進行教育,在不偏離大方向的前提下,還是那句老話 “各人的毛猴各人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